- 相关推荐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精选12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员定位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1
1、人员定位系统发射块实行一人一卡制,严禁私自拆卸发射块。监控中心必须做好无线编码发射块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发放和回收台帐。
2、下井人员严禁携带发射块入井。携带发射块入井是人为造成失爆的行为,对矿井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一经发现,取消当月下井津贴和班中餐,并扣除本年度已发放的下井津贴和班中餐;按严重“三违”处理,给予2000元/次的罚款和行政处分,扣除单位当月工资总额的1%,单位主要领导各连带250元/次罚款。
3、矿方每月要安排专人对定位系统进行校对(中旬一次,下旬一次)。
4、确属系统原因造成下井员工无法考勤的,由员工单位出具下井证明,监控中心进行核对签字后及时送交人力资源科。
5、职工要对人员定位系统设施的保护和爱护,未经信控中心许可,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改动。严禁私自移动监测设备、电缆,否则每出现一次对责任单位行政领导和责任人进行100元处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破坏监测设备、电缆,否则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设备原价两倍进行处罚。属于故意破坏系统设施的,按照严重“三违”进行处罚。
6、为加强对外来人员下井的`管理,后勤中心要建立《外来人员下井矿灯发放记录》,及时将外来下井人员的资料情况,包括姓名、灯架号、日期等在《外来人员下井矿灯发放记录》上工整书写后送交信控中心,以及时修改人员定位系统,并备案。
7、监控中心设专人负责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资料调整,负责对各单位下井考勤记录与定位考勤的核对。
8、监控中心在接到后勤中心《外来人员下井矿灯发放记录》后,必须及时对下井人员资料进行调整。
9、监控中心要确保人员定位系统正常运行,考核准确率要达到系统设计的98%以上,每降低0.1个百分点。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2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kj133(c)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行业标准,结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使用kj133(c)人员定位系统的生产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
第二条使用kj133(c)人员定位系统的生产单位对本单位区域内的系统设备、设施维护、升级和正常使用管理负全责。
第三条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人员,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系统安装与维护
第四条使用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系统维护人员和硬件设施维修人员,维护定位系统软件运行正常,确保硬件设施无损坏。
(一)软件系统必须建立权限分级管理,一级为最高权限,具有一级权限的人员可对系统升级、更改、数据录入、授权控制、设备设施的增减有最终权限。二级权限可进行人员信息的录入。三级权限只能进行实时监测,但不能更改任何信息。
(二)各单位要建立权限审批手续,明确授权群体,根据具体要求授予权限和安装软件,严禁给予无关人员授权和安装软件。
(三)设备维护人员要定期维护各种设备、线路。设备必须保证稳固、清洁,配件齐全;线路必须保证吊挂规范,设备检修或移动位置时,必须经过单位和一级权限人批准,一级权限人必须及时完成系统图纸补充。
(四)基站、分站和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严禁随意移动、搬迁,如影响巷道施工时,必须经公司企业管理和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并备案后方可进行调整。杜绝人为损坏情况发生。
第三章系统使用管理
第五条识别卡为入井人员的唯一标识,因此,携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执行以下要求:
(一)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严禁一人携带多卡入井。
(二)携带识别卡下井人员通过井口专用检卡设备时要检查识别卡是否正常,如发现电量不足,卡号错误,信息不全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换识别卡或更换识别卡电池,并能在换卡的同时进行信息关联。
(三)井下工作人员未经本单位同意,严禁随意更换、拆卸识别卡,若有问题,及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更换识别卡。
(四)井口检身人员,必须对下井人员是否携带检识别卡进行查验如发现未验卡或未佩戴识别卡的人员,有权限制其下井作业。生产安全处根据工作安排随机抽查员工携卡情况,如发现有未携卡人员,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携带识别卡下井人员必须保护好本人识别卡,禁止随意启动呼救功能,如发现属于虚假呼救信息,则追究本人责任。
(六)当识别卡接收到呼叫信息时,携卡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立即撤离作业地点,并选择最近的安全地点集合,待接到单位领导或当班安全管理人员口头或书面通知并确认安全后再重新返回作业点。
(七)接到系统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生产调度及值班领导,生产调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八)调度员负责监视系统设备的运转和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核实和汇总人员跟踪监测信息,对信息出现异常或设备报警时,立即通知维护人员,并做好中心站运行日志,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后向有关负责人汇报。
第四章技术管理
第六条使用单位要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与使用制度,技术资料要定期保存。
(一)要按标准化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下帐卡和报表:
a)设备、仪表台账;
b)设备故障登记表;
c)检修记录;
d)巡检记录;
e)中心站运行日志;
f)监测日(班)报表;
g)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二)使用单位应绘制人员定位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并报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三)中心站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各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四)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第五章罚则
第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使用单位依据公司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有关规定,实行经济处罚
(一)下井人员未携带本人标示卡或携带他人识别卡入井的。每次罚款500-1000元。
(二)私自拆卸识别卡或故意损坏识别卡的。一经发现,罚款3500-1000元。
(三)作业期间私自启动呼救功能的,经确认每次罚款1000-5000元。
(四)当作业人员接到呼叫信息后,未及时向安全地点集结的,经确认每次罚款1000-2000元。
(五)值班人员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经确认每次罚款500-1000元。
(六)井口检查人员未按规定滥发识别卡,造成监测数据失真或其他影响的'。经确认每次罚款500-1000元。
(七)使用单位未按规定配足人员定位系统操作、维修人员,或系统操作、维修人员未经培训上岗的。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考核使用单位3-5分。
(八)故障排查不及时, 8小时之内未及时处理故障影响安全生产的,或因停电时间过长,服务器不能运行而及时恢复系统运行的,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考核使用单位5-10分。
(九)使用单位不及时更新系统人员巷道定位界面及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布置图的,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考核使用单位3-5分。
第八条对故意破坏、盗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者,严格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九条设备处、企管处和生产安全出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使用单位必须将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纳入安全标准化体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经常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终端了解矿井生产人员组织等相关情况,分析、研究系统的各类数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入井人员活动规律,以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决策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
第十条使用单位必须编制人员定位系统发现问题应急处置预案,每年按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一次预演。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20xx年8月1日开始执行。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3
一、通风矿长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全面工作。
二、监控室主任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
三、地面监控室设3名监控员24小时轮流值班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井下每班必须有一名培训合格的专职维检员24小时在井下轮流值班。
四、维检员每天要认真维护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保证系统运行正常,读取准确。
五、持卡人员对标识卡要妥善保管,保持清洁卫生,不得损坏、丢失,否则要照价赔偿。
六、井口检身员要对每个下井人员认真检身,查看下井人员携卡情况,对未携带标识卡或标识卡损坏不能读取数据的,拒绝该人员下井并要求及时更换。
七、考勤员每班要与监控员核对下井人数与人员定位系统考勤人数是否相符合,如发现漏卡现象,要通知该持卡人员到监控室更换,杜绝漏卡现象的发生。
八、监控值班员发现人员定位读卡器工作不正常,要及时通知井下维检员及时处理,恢复正常。
九、监控员要认真填写每班定位系统考勤人数和井下实际下井人数,以及其他资料、报表,并存档备查。
十、因维护、监管不到位或发卡人员、监控员不负责任造成工作失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岗位人员要认真负责,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要立即向监控室主任报告。
十二、维检员每天要认真做好系统的'日检查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出井后填写相关记录报表。
十三、维检员每10天要对系统进行一次巡检工作,查看系统线路设备等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存在问题,保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符合规定要求。
十四、系统出现故障严重无法处理时,要立即申告县监控室,并及时联系厂商来矿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4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员工工作位置和行动轨迹的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特制定本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需要进行定位管理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外勤人员、一线生产员工、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等。
三、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公司采用xx人员定位系统,通过GPS对员工进行实时定位。该系统具备实时位置显示、轨迹查询、区域报警等功能。
四、职责分工
1. 管理部门
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整体规划、部署和日常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制定人员定位数据的管理策略,包括数据存储、备份、保密和销毁等。
定期对人员定位数据进行分析,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人员工作效率分析、考勤管理辅助等。
2.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员工定位设备的领用、分发和回收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妥善保管。
对本部门员工进行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的培训和指导,使其熟悉系统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定。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本部门员工的定位权限和区域范围,并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备。
3. 员工
按照公司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定位设备,不得擅自拆卸、损坏或屏蔽定位设备。
了解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配合公司进行定位管理工作。
五、定位设备管理
1. 定位设备由公司统一采购和配备,使用部门在领取设备时应进行详细登记,包括设备编号、领取人、领取时间等信息。
2. 员工在使用定位设备过程中,应妥善保管设备,如发现设备丢失、损坏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向使用部门报告。使用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查找设备、维修或更换设备等,并记录相关情况。
3. 当员工离职或岗位变动不再需要使用定位设备时,使用部门应及时收回设备,并进行检查和登记,交回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处理。
六、定位数据管理
1. 人员定位数据属于公司内部管理数据,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2. 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定位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并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进行保存。
3. 公司有权对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和使用,但应遵循合法、合规、合理的原则,不得侵犯员工的个人隐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如发现员工存在异常行为或违反公司规定的情况,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定位信息应用
1. 考勤管理
结合人员定位系统数据,辅助核实员工的上下班打卡时间和工作期间的在岗情况,确保考勤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外勤人员,可根据其定位轨迹和业务地点打卡信息,确认其外勤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工作效率评估
通过分析员工在工作区域内的停留时间、移动轨迹等数据,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为绩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生产线上的员工,可根据定位数据监测其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生产节奏的合理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 安全管理
在危险区域或限制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当员工未经授权进入或离开该区域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可通过定位系统快速确定员工的位置,组织救援和疏散工作。
八、违规处理
1. 员工如有违反本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的行为,如故意损坏定位设备、私自屏蔽定位信号、提供虚假定位信息等,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2. 因员工违规行为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员工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九、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应与公司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保密制度等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公司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充分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调配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规范系统操作与管理流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部门、岗位及人员。
(三)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保障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及设备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与系统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2. 规范操作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与标准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确保数据准确录入与有效查询。
3. 实时监测原则:安排专人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人员动态信息,发现异常情况迅速报告并处理。
二、系统管理职责
(一)系统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作为人员定位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系统的整体规划、建设、维护与升级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 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年度工作计划,确保系统功能持续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2. 负责系统硬件设备(如定位基站、服务器、数据传输线路等)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与日常维护,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维修历史等信息,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与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设备完好率达到xx%以上。
3. 负责系统软件的开发、优化与升级工作,根据企业业务变化与用户需求,及时调整软件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易用性。
4. 制定并执行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全量与增量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存储,备份数据保存期限不少于xx年。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5. 与系统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及时获取技术支持与服务,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
(二)使用部门职责
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定位系统相关设备的'日常管理与使用,配合系统管理部门做好系统的维护与优化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 明确本部门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岗位与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人员信息的录入、更新与管理工作,确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人员信息变更后应在xx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更新。
2. 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人员定位系统的操作培训,确保员工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流程,培训覆盖率达到xx%。
3. 负责本部门区域内定位设备(如定位标签、读卡器等)的日常保管与维护,发现设备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系统管理部门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设备故障率控制在xx%以内。
4. 根据企业工作安排与管理要求,合理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查询与统计本部门人员的位置信息、轨迹数据等,为部门工作安排、人员调配及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三)人员职责
1. 系统管理员职责:
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包括系统用户权限的分配与管理、系统参数的设置与调整、系统日志的管理与分析等。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故障与异常情况,确保系统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系统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不超过xx小时。
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报表服务,每月至少提交xx份系统数据分析报告。
协助使用部门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2. 数据录入员职责:
按照规定的格式与要求,准确录入人员信息(如姓名、工号、部门、岗位、照片等)及相关基础数据(如区域划分、权限设置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数据录入错误率控制在xx%以内。
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及基础数据,如员工入职、离职、岗位调动等情况发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更新工作,保证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一致。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定期核对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确保数据质量。
3. 普通用户职责:
经过培训后,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人员定位系统,不得擅自更改系统设置或进行非法操作。
正确佩戴定位设备(如定位标签),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不得私自拆卸、损坏或屏蔽定位设备。
尊重他人隐私,不得利用系统查询与工作无关的人员信息或进行其他不当行为。
三、系统操作规范
(一)设备佩戴与使用
1. 所有员工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定位标签,确保标签佩戴在规定位置(如工作服上衣口袋、安全帽上等),且标签表面无遮挡物,信号能够正常传输。
2. 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得擅自取下或关闭定位标签,如因特殊情况(如标签故障、更换工作服等)需要取下标签,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在事后及时重新佩戴。
3. 新入职员工在办理入职手续时,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发放个人定位标签,并告知其佩戴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新员工应在入职当天完成标签佩戴并开始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二)信息查询与统计
1. 授权用户可根据工作需要登录人员定位系统,查询人员当前位置、历史轨迹、停留时间等信息。查询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输入准确的查询条件(如人员姓名、工号、时间段等),确保查询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2. 系统支持多种查询方式,如单点查询、区域查询、批量查询等,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查询方式。查询结果可进行导出、打印等操作,以便于数据的分析与存档。
3. 各部门可定期对本部门人员的位置信息与工作轨迹进行统计分析,如统计员工的出勤情况、加班时长、在特定区域的停留时间等,为部门管理与绩效考核提供数据依据。统计报表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与要求进行编制,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三)报警处理
1. 人员定位系统具备多种报警功能,如越界报警、长时间静止报警、低电量报警等。当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时,监控人员应立即进行核实与处理。
2. 对于越界报警,监控人员应查看报警人员的位置信息与轨迹数据,确定其是否确实越过了规定的区域边界。如属误报警,应及时对系统进行调整与修复;如确为违规越界行为,应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并记录报警事件的详细情况。
3. 对于长时间静止报警,监控人员应与报警人员所在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发现员工可能存在身体不适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4. 对于低电量报警,监控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员工更换电池或对定位设备进行充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系统维护与保养
(一)硬件维护
1. 定期对定位基站、服务器、数据传输线路等硬件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源供应、网络连接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隐患。巡检周期不得超过xx周。
2. 保持设备机房环境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温度控制在xx℃ - xx℃,湿度控制在xx% - xx%),通风良好,防止灰尘、静电等对设备造成损害。
3. 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如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连接部件是否松动、对服务器进行磁盘整理与内存优化等。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维护手册的要求进行,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二)软件维护
1. 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及时修复软件漏洞,优化软件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兼容性。软件更新与升级工作应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并提前通知用户,确保系统升级过程中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2. 建立软件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当软件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如切换到备用系统、恢复数据备份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软件故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3. 对系统软件的操作日志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用户的异常操作行为或系统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与处理。
(三)数据维护
1. 每天对人员定位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异地备份服务器或其他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防止因本地数据丢失而导致系统数据无法恢复。
2. 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清理与优化,删除无用的数据记录,压缩数据库文件,提高数据查询与存储效率。数据清理工作应谨慎进行,确保不删除重要的业务数据。
3.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检查与评估,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数据质量符合企业管理要求。
五、安全与保密管理
(一)信息安全管理
1. 人员定位系统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架构与数据传输协议,如采用虚拟专用网络、加密传输技术等,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2. 对系统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用户登录系统时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密码应定期更换(更换周期不得超过xx个月),且采用复杂密码策略(包含数字、字母、特殊字符等),防止用户账号被盗用。
3. 对系统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访问控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与敏感性,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如只读、可写、可修改等),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与滥用。
(二)保密管理
1. 所有涉及人员定位系统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保密制度,对系统数据、操作流程、技术资料等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2. 未经企业领导批准,不得将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用于其他非工作目的或提供给第三方机构。如因工作需要确需对外提供数据的,应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并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确保不泄露员工个人隐私与企业商业秘密。
3. 对违反保密制度的人员,将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六、培训与考核
(一)培训管理
1. 新员工入职培训:将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由系统管理员或培训专员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xx小时,确保新员工能够正确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2. 定期培训:根据系统功能更新、业务需求变化或用户操作熟练度情况,定期组织在职员工参加人员定位系统的培训与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新功能介绍、操作技巧提升、常见问题处理等,培训周期不得超过xx个月,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xx小时,培训覆盖率达到xx%以上。
3. 培训记录: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人员、考核结果等信息,以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估。
(二)考核管理
1. 操作考核:定期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系统登录、信息查询、数据录入、设备佩戴与使用等方面。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演示等形式,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考核不合格者应进行补考或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2. 制度考核:对所有涉及人员定位系统的人员进行制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对本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遵守情况等。考核方式可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提问等形式,考核结果纳入员工个人档案,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
(一)制度修订
本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及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升级等情况,适时进行修订与完善。制度修订工作由系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经企业相关领导审批后发布实施。
(二)解释与生效
本制度由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6
一、总则
1. 目的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行动轨迹,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规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煤矿所有入井人员及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二、职责分工
1. 矿长职责
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 总工程师职责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审核,指导系统的技术升级与改造,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确保系统技术先进、可靠。
3. 安全副矿长职责
安全副矿长负责监督检查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4. 机电副矿长职责
机电副矿长负责组织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5. 通风副总工程师职责
通风副总工程师负责根据井下通风系统和采掘作业安排,对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测区域设置提出合理建议,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反映井下人员在不同通风区域的分布情况,为通风管理和瓦斯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6. 调度室职责
调度室是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报告与处理等工作。调度员应密切关注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按规定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7. 机电科职责
机电科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维修、保养及设备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可靠、运行稳定。
8. 安全科职责
安全科负责监督检查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入井人员定位标识卡的佩戴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安全绩效考核。同时,参与人员定位系统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9. 信息中心职责
信息中心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软件的维护、升级、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工作,保障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配合机电科做好系统硬件与软件的集成调试工作,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10. 各采掘、辅助区队职责
各采掘、辅助区队负责本单位入井人员定位标识卡的领用、发放、回收和管理工作,确保入井人员正确佩戴标识卡。对本单位员工进行人员定位系统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员工自觉遵守系统管理规定,不得损坏或擅自拆除标识卡。
三、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1. 系统安装要求
人员定位系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安装,确保系统覆盖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主要巷道、硐室、井底车场等区域,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2. 设备安装位置
井下定位基站应安装在便于信号传输、维护和管理的位置,避免受到积水、淋水、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安装位置应进行明显标识,并绘制设备安装布置图。
3. 系统维护与检修
机电科应制定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维护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维护检修内容包括设备清洁、检查线路连接、更换故障部件、测试信号强度等。
4. 软件维护与升级
信息中心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及时修复软件漏洞,优化系统功能。软件升级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升级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5. 故障处理
当人员定位系统出现故障时,机电科和信息中心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及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故障处理过程中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如加强现场安全监管、人工核对入井人员信息等,确保安全生产不受影响。故障排除后,应对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报相关领导。
四、人员定位标识卡管理
1. 标识卡发放
新入职员工经培训合格后,由所在区队到机电科办理人员定位标识卡领用手续,机电科按照规定为员工发放标识卡,并建立标识卡发放台账。
2. 标识卡佩戴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定位标识卡,并将其佩戴在规定位置(一般为安全帽上),确保标识卡能够正常接收和发送信号。严禁私自拆卸、损坏或转借标识卡。
3. 标识卡回收
员工离职或岗位变动不再需要入井作业时,所在区队应及时将其人员定位标识卡回收,并交回机电科。机电科对回收的标识卡进行检查、登记后,妥善保管,以备再次发放使用。
4. 标识卡挂失与补办
如员工不慎丢失人员定位标识卡,应立即向所在区队报告,区队核实后报机电科进行挂失处理。挂失后,员工可申请补办标识卡,补办流程与新卡发放相同。
五、人员定位信息管理
1. 信息采集与存储
人员定位系统应实时采集入井人员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运动轨迹等数据,并自动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xx个月,以便随时查询和追溯。
2. 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
调度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人员定位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如查询特定人员的行动轨迹、统计各区域人员分布情况、分析人员入井时间规律等,并形成相关报表和分析报告,为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信息报告与处理
调度室发现人员定位信息异常(如人员滞留、超员、越界等)时,应立即核实情况,并按规定向相关领导报告。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区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组织人员救援、制止违规行为等。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调度室,并做好记录。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
1. 监督检查
安全科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设备运行状况、标识卡佩戴情况、信息管理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
2. 考核管理
将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工作纳入煤矿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对在系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部门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如警告、罚款、扣分等。因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抵触,以国家规定为准。
3. 本制度由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7
一、目的
为加强工地人员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对工地人员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地内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其他进入工地现场的相关人员。
三、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本工地采用xx人员定位系统,通过在工地现场部署定位基站,人员佩戴定位标签的方式,实现对人员位置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系统能够实时显示人员的位置、轨迹、分布等信息,并具备预警功能。
四、人员定位标签管理
1. 发放登记
新入场人员在完成入场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关手续后,由项目部统一发放人员定位标签。
发放时应详细登记人员姓名、工号、工种、所属部门或施工队伍、标签编号等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佩戴要求
人员在工地现场作业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定位标签,且应将标签佩戴在规定位置(如安全帽顶部或工作服肩部显眼处),确保标签信号能够正常接收与传输。
严禁私自拆卸、损坏、遮挡定位标签,如发现标签有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向项目部报告,以便更换或维修。
3. 回收管理
人员退场时,应将定位标签交回项目部,由项目部工作人员核对标签信息并进行回收登记。对于遗失或损坏标签未按规定赔偿的人员,不予办理退场手续。
五、定位数据管理与应用
1. 数据采集与存储
人员定位系统应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实时采集人员位置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存储时间不少于xx天,以便随时查阅历史数据。
2. 实时监控与查询
工地现场设置监控室,安排专人负责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对工地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重点关注人员分布情况、是否存在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情况。
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登录人员定位系统平台,随时查询特定人员的位置信息、轨迹信息以及某一时间段内的人员出勤情况等数据,为人员调度、工作安排及事故调查等提供依据。
3. 数据分析与统计
定期对人员定位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如统计各工种人员在不同施工区域的工作时长、人员流动情况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为优化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六、人员定位预警机制
1. 越界预警
在工地危险区域(如深基坑、塔吊作业半径范围、高边坡等)周边设置电子围栏,当人员未经授权进入或靠近危险区域时,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发出越界预警信息,监控室值班人员应立即通过对讲机或广播通知相关人员撤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滞留预警
对于长时间在某一特定区域滞留的人员(如超过xx小时),系统自动发出滞留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关注该人员情况,防止人员在危险区域内发生意外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施工进度。
3. 静止预警
当系统检测到人员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如超过xx小时)且未在休息区域时,可能表示人员发生摔倒、受伤等异常情况,系统自动发出静止预警,监控室值班人员应迅速通知附近人员前往查看,并及时报告项目部领导。
4. 预警响应与处理
监控室值班人员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进行响应,按照预警处理流程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预警信息、处理过程及结果。对于重大预警事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七、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与保障
1. 日常维护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巡检与维护,包括检查定位基站、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检查定位标签的电量、信号强度等,及时更换低电量或故障标签。
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与优化,确保系统功能正常,数据传输稳定、准确。
2. 故障处理
如人员定位系统发生故障,技术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抢修,尽量缩短系统故障时间。在系统故障期间,应采取临时措施加强工地人员管理,如增加现场巡查频次等,确保施工安全与秩序不受影响。
3. 应急保障
制定人员定位系统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突发事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与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系统运行或采取有效的替代管理手段。
八、培训与宣传
1. 系统操作培训
在人员定位系统投入使用前,组织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使其熟悉人员定位标签的佩戴方法、系统平台的登录与查询操作、预警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流程等,确保人员能够正确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2. 安全意识宣传
通过工地宣传栏、班前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工地人员宣传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施。
九、违规处理
1. 对于未按规定佩戴定位标签的人员,第一次给予警告处分,并责令其立即佩戴;第二次处以xx元罚款;多次违反者,将其清退出场,并通报所属部门或施工队伍。
2. 对于故意损坏、拆卸定位标签或干扰定位系统正常运行的人员,除照价赔偿设备损失外,视情节轻重给予xx元 - xx元罚款,并追究其相关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 对于违反人员定位系统预警处理规定,在收到预警信息后未及时响应或处理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按照工地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十、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项目部负责解释与修订,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8
一、目的与范围
为规范公司内部人员定位管理,确保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及优化资源配置。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员工、临时工、访客及外部合作伙伴等进入公司区域的人员。
二、职责分工
1.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信息的`录入、更新及权限管理。
2. 安保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监控及紧急情况响应。
3. IT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定位系统稳定运行,并协助处理技术问题。
4. 各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定位管理培训,监督执行情况。
三、人员定位系统要求
1. 系统部署:在公司关键区域(如入口、出口、办公区、仓库、生产线等)安装定位设备,确保人员位置实时更新。
2. 信息保护: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应严格保密,仅限于授权人员访问,且仅用于安全管理、考勤统计及紧急救援等合法用途。
3.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定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故障设备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四、人员定位管理流程
1. 注册与授权:新员工入职时,需在人力资源部完成个人信息录入,并申请定位系统使用权限。访客及外部合作伙伴需临时授权,并明确访问区域及时间。
2. 日常定位:员工进入公司区域后,定位系统自动记录其位置信息。对于异常位置变动(如未经授权进入禁区),系统立即报警并通知安保部门。
3. 考勤管理:定位系统自动记录员工上下班时间,作为考勤依据。对于迟到、早退或旷工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由人力资源部审核处理。
4. 紧急响应: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人员失踪等),安保部门可通过定位系统迅速定位人员位置,组织救援。
五、培训与宣传
1. 定期培训:人力资源部应定期组织定位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2. 宣传普及:通过公司内部通讯、公告栏等方式,宣传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操作流程,增强员工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六、违规处理
1. 轻微违规:如未按时佩戴定位设备、误报位置信息等,首次给予口头警告,多次违规者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 严重违规:如故意破坏定位设备、提供虚假位置信息等,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2. 本制度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法律法规的变化适时修订。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区域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区域、办公区域、仓库等。
第三条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第二章 系统安装与配置
第四条 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应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 系统安装完成后,应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定位精度、数据传输速度、报警功能等。
第六条 系统配置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定位器数量、安装位置、数据传输方式等,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公司所有关键区域。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七条 所有员工应佩戴公司统一发放的定位器,确保在公司规定区域内能够实时被系统监控。
第八条 员工应妥善保管定位器,避免损坏或丢失。如发生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赔偿。
第九条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定位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检查内容包括定位器外观、电池电量、信号强度等。
第四章 数据管理
第十条 人员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应妥善保存,确保数据安全。数据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一条 未经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查阅、复制或泄露系统数据。
第十二条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公司安全管理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章 报警与应急处理
第十三条 当系统检测到员工进入危险区域或长时间未离开特定区域时,应自动触发报警功能,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 公司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六条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须经公司高层领导审批,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全体员工。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应急响应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特制定本煤矿人员定位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内所有井下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访客,旨在通过先进的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人员实时定位、轨迹追踪、紧急救援等功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第三条 煤矿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准确可靠。
第二章 系统建设与维护
第四条 煤矿企业应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 实时定位:能够准确显示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2. 轨迹记录:自动记录并存储人员移动轨迹,便于事后分析。
3. 紧急呼叫:作业人员可通过定位卡发出求救信号,系统能立即响应。
4. 区域报警:设定危险区域,当人员误入时自动报警。
5. 统计分析:提供人员分布、出勤统计等数据分析功能。
第五条 系统建设应覆盖煤矿井下所有作业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工作面、巷道、硐室等,确保无盲区。
第六条 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校准和升级,确保设备完好、信号稳定。建立完善的故障报告与修复机制,确保系统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章 人员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戴有效的定位卡,且定位卡与个人身份唯一对应,严禁转借或冒用。
第八条 新入职员工及访客在首次下井前,必须接受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的培训,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第九条 井下作业期间,人员应保持良好的通信状态,避免定位卡被遮挡或损坏,确保定位信息的'准确性。
第十条 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系统数据,分析人员活动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第四章 应急响应与救援
第十一条 当发生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系统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并自动显示事故区域人员分布,为救援提供精确指导。
第十二条 救援队伍应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迅速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制定并执行救援计划。
第十三条 事故后,应组织对人员定位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应急响应流程。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将系统应用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畴。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如未佩戴定位卡下井、故意破坏系统设备等行为,应依据企业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六条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在人员定位系统应用、维护、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煤矿企业所有。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更新,本制度将适时修订完善。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11
一、目的
为确保建筑工地施工安全与高效管理,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有效监控工地人员动态,特制定本工地人员定位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工地人员的实时定位、轨迹追踪及区域管理,以保障人员安全、优化资源配置、预防事故发生。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访客等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以及负责定位管理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相关人员。
三、定位系统构成
1. 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定位标签(佩戴于人员身上)、定位基站(安装于工地关键区域)、服务器及数据管理中心等。
2. 软件平台:包含人员信息管理、实时定位显示、历史轨迹查询、电子围栏设置、报警提醒等功能模块。
四、管理制度
1. 人员信息管理
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在入场前完成个人信息录入,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所属部门及岗位等信息。
发放定位标签时,需与个人信息绑定,确保一人一标签,标签损坏或丢失需及时补办。
2. 定位标签佩戴要求
所有工地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定位标签,且确保标签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查标签佩戴情况,对不遵守规定者进行教育或处罚。
3. 实时定位与监控
通过软件平台实时监控工地内所有人员的位置分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设定关键区域(如危险作业区、禁区等)的电子围栏,一旦有人员未经许可进入,立即触发报警。
4. 轨迹追踪与数据分析
定期分析人员移动轨迹,评估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
在事故发生时,快速调取相关人员轨迹,辅助事故调查与责任认定。
5. 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人员失踪、突发事故等,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利用定位系统快速定位并调度救援力量。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系统维护与升级
定期对定位系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准确无误。
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适时进行系统升级,提升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五、责任与考核
1. 责任分配
项目部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与监督,以及定位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各施工队、部门负责人负责本单位人员的定位标签佩戴与管理。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处理违规行为。
2. 考核与奖惩
对遵守制度、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奖励。
对违反制度规定,如未佩戴定位标签、故意破坏定位设备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直至禁止进入工地等处罚。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项目部所有。
2. 随着工程进展和技术发展,本制度将适时修订完善。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煤矿内工作的人员,包括矿工、管理人员及外部作业人员。
第三条 原则
人员定位管理应遵循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合理性原则,以实现对人员动态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第二章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第四条 系统建设
1. 煤矿应建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
2. 定位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数据记录、信息报警等功能。
第五条 定位设备
1. 所有在岗人员必须佩戴定位设备,包括工牌、智能手环或其他可穿戴设备。
2. 定位设备应定期检修,更换电池,确保正常运行。
第三章 定位管理
第六条 人员信息录入
1. 所有新入职人员须在入职前完成定位设备的登记,并录入个人基本信息。
2. 人员信息更新应及时,包括职位变动、工作区域调整等。
第七条 定位数据管理
1. 对定位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保存至少六个月的.历史数据。
2. 定位数据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第八条 应急响应
1. 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管理人员应迅速通过定位系统确认在场人员的位置,并进行救援。
2. 定位系统应具备报警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如设备丢失、故障等),自动通知管理人员。
第四章 责任与违规处理
第九条 责任划分
1.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人员的定位管理负责。
第十条 违规处理
1. 未佩戴定位设备的人员,应给予警告,严重者应依规处理。
2. 对于故意关闭、损坏定位设备的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制度修改
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不断修订,修改由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提出,并经管理层审定。
第十二条 实施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所有在岗人员须遵守。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定位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08-20
技术人员人员管理制度03-02
人员管理制度08-23
人员管理制度10-30
人员作业管理制度12-14
仓库人员管理制度06-03
食堂人员管理制度10-05
工程人员管理制度05-18
企业人员管理制度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