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09 19:18:45 制度 我要投稿

成本管理制度合集15篇

  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本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本管理制度合集15篇

成本管理制度1

  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仅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我们门店这次在公司组织的成本控制检查当中,获得了最好的评价,下面我就门店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管理经验、方法、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一、用目标评估的方法控制经营成本

  目标成本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通过目标成本的计算有利于我们在门店经营中会关注同一个目标:将符合目标功能、目标品质和目标价格的产品投放到特定的市场。因此,在产品进货、推销、运营等过程中,当目标产品、推销方案、产品运营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时,我们就采用目标成本作为衡量标准。在目标成本计算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协商的可能。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成本的产品是不会也不应该被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推销、运营的。目标成本最终反映了顾客的需求,以及资金供给者对投资合理收益的期望。因此,客观上存在的目标完成压力,迫使我们去想方设法去寻求和使用有助于达到目标成本的方法。比如,当我们面临着需要增加大幅度的广告投入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用目标来衡量这个投入的价值,而后再做出相应的决定。

  二、剔除不能带来利润却增加产品成本的环节

  我们认为顾客购买产品,最关心的是“性能价格比”,也就是产品功能与顾客认可价格的比值。任何给定的产品都会有多种功能,而每一种功能的增加都会使产品的价格产生一个增量,当然也会给成本方面带来一定的增量。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所提供的功能,但是市场和顾客会选择价格能够反映功能的产品。所以,我们在推广产品的时候,遵循的是积极推广群众满意度高的产品,必须剔除不能为市场带来顾客的产品的成本,而同时增加那些能给我们的业绩带来大量客户的产品的成本。

  如在我们门店的经营中,有两点一直要坚持的,第一点坚持仓库直接送货,而不通过商场试机,这样就有效剔除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第二点坚持一定品类的自营比例,适当扩大效益。虽然这两点对于消费者及供货商短时间内会造成一定的误会,但只要做好善后工作,认真地为消费者及供货商着想,这些误会还是可以消除,而由此节约成本及增加利润较为可观。

  三、增加辅助系统的功能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增加采购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的参与、沟通、学习,这样可以基本上杜绝为了降低某项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成本的增加这种现象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内部环境下,不允许个别部门强调某项功能的固定,而是必须从全局出发来考虑成本的`控制问题。作为以盈利性为目标的企业,我们所期盼的往往是价格性能比最有竞争力,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我们的所有员工必须在目标成本的导向下,开发出、营销出价格性能比最优的产品,而并非是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在门店我们建立商品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控制子系统等。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和分析,一旦某项产品的成本大大的超过预期,我们就将特定的对产品成本进行及时的控制。这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

  四、总结成本控制结果,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门店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利润目标经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使预算编制的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当尽可能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零基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在全员管理的活动中,需要按照员工的岗位责任和职责,做出相应的成本目标。在实施全员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划分成本控制实体,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控制体系。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市场销售、外部后勤、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的成本控制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计划与链接。我们成本的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企业暂时的利益,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总结控制成本中的有用作法,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因素,这些因素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因素,包括因素提出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并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严重没有控制好成本的项目,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及成本比较,从中选出最优解决方案。方案实现以后,还要检查方案实现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

  经过以上措施的控制和管理,使得我们门店的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经验、方法希望与各位一起共同商讨,以其达到更大的效果。

成本管理制度2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财务院领导、财务科、后勤部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医院财务科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一般由专业会计人员担任,负责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和后勤班组应配备兼职的成本核算员,负责基础资料的统计编报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员定额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即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成本,且这些信息还要有可核实性。

  3、配比性的原则。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4、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

  5、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6、重要性原则。即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重点核算,力求精确。

  四、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提供相关成本资料,作为制订医疗收费标准及评估收费合理性的依据;可以作为医疗资源分配及投资效益分析等经营决策的依据;可以作为医院管理者评估营运绩效及控制成本的依据。

  五、强化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因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人,所以应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成本管理制度3

  1.前言

  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成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进行成本控制的方式是预先制定目标责任成本,并将其作为预测值,然后将在一定时间内的实际支出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且采取针对措施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责任成本得以施行。有效的企业成本核算途径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当前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主要问题

  2.1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建筑市场面临比较严峻的竞争压力,不少施工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或盲目承揽项目造成项目低于成本价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局面。另一方面,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就会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导致施工企业竞争能力严重下降。

  2.2成本核算方法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老旧、过时、缺乏创新,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现代施工成本核算的需求。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决算报告。但是这种报告一般是已经完成的财务的数据总和,这就造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过分注重结果,对于事前成本预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督并不是非常重视,导致在成本核算中出现许多薄弱环节,也无法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去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影响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2.3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对于成本核算缺乏整体上必要的监督体制和约束,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人员和项目核算人员的事,有些项目虽然有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可执行实施的实际成本控制的细则,导致成本核算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控制。这就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并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以及经营管理的现状,大大降低了成本核算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作用。

  2.4专业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缺乏管理经验。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深其对于成本控制理念的认识。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体系并没有得到更新和改善,对于现代成本管理的意识比较模糊,无法建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体系,所以造成有时在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解决的现象。

  3.强化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

  首先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效益理念,这是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要的指导准则,需要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整个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意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领导要支持和重视成本的核算工作,不能够人为地干扰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要保证整个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同时应该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教育,使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才能把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这才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3.2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要完善

  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与成本的预测相结合,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是要做到科学的成本预测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把事后进行的成本分析转变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重视对于成本的监督管理,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目标责任成本控制。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成本利润目标。及时了解掌握责任成本的控制情况,使责任成本在各个环节上均受到控制,保证责任成本的落实,建立健全各类成本台账,按月、季、年进行成本盈亏分析,做到核算及时、反馈迅速、措施得力、控制有效,促进责任成本目标实现。

  3.3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3.3.1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同时,需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务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3.3.2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发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来指导具体工作。根据市场的变化,利用成本性态、变动成本等分析成本的多种技巧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分析,预测了企业经营的成果,再通过管理会计事前的研究分析,促使建筑企业开展经营活动。3.3.3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决策信息的高质量和真实性。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更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3.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

  企业要想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依赖的财务信息必须要准确可靠,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本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企业应该首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思想水平,增强其职业道德理念,鼓励其爱岗敬业、遵守法律,坚持比较良好的工作状况,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2)企业应该建立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不定期地对于核算人员进行各类培训,这样才能够使得成本核算人员能够掌握成本核算的知识,并且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色,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能够了解工程预算编制依据与体系、管理会计的知识以及对于工程成本进行分析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其对于施工成本核算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成本核算经验,才能够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能力。

  4.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占据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加强对于核算人员科学核算思想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企业在施工市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贤.关于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06):188.

  [2]李智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252.

成本管理制度4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

  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应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劳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供部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电话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费用计划。

  6、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和福利设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辖资产的年度、季度修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成本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及由本单位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临时工等的工资及津贴、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工资;按规定发给的超产奖、安全奖。

  2、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3、折旧费:按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平均年限法及规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费用。计提折旧的依据为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4、税金: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5、保险费:参加投保的财产物资的保险费用。

  6、失业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7、养老保险: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保险率缴交。

  8、住房公积金: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的费率缴交。

  9、劳动保险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及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

  10、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按发电量和当地规定的费率缴交的费用。

  11、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2、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13、土地使用费: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14、物料消耗: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事故检修用各种材料、备品备件;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小型技术革新用料;车间通风、照明及消防、卫生用料;生产及管理运输车辆耗用的燃材料;生产和管理部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仪器、仪表等维修用料。

  15、修理费:固定资产发生的大、中、小修理及生产、管理用器具、非机动车辆的修理费。

  16、办公费:生产及各管理部门用的文具、纸张、印刷品、清洁卫生用品、报刊杂志及电信电话费用。

  17、水电费:生产及管理部门和公共场所的水电费用。

  18、差旅费:职工因公出差的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及住勤补贴和误餐费;职工探亲及上下班交通补贴。差旅费补贴应按当地财政规定标准。

  19、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及管理部门用的家器具、办公桌椅及不构成固定资产的仪器、仪表等。

  20、劳动保护费: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劳保服装用品、安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及值班被褥。

  21、运输费用:生产及管理部门发生的物品搬运费;租用汽车、吊车租赁费;运输用机动车辆养路费、过桥过路费、年检费、交管费及委托外单位的小修、保养等。

  22、租赁费:生产和管理部门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从外单位临时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除汽车)及工具而支付的租金。

  23、业务招待费:根据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按规定的标准据实列支的费用。

  24、其他费用:不属于以上各项范围应计入成本的费用。如:咨询费、诉讼费、民兵训练、警卫消防、绿化环境卫生、会议费、团体会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党团活动费、试验检验费等。

  四、合理划分生产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界限

  为规范管理,使单位与单位之间有可比性,下列各项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1、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指工资总额)及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2、直接生产人员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及防暑降温费、值班被褥。

  3、直接为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备品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4、生产用房屋、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的修理费用。

  5、固定资产折旧费。

  6、因生产需要从外单位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7、水资源费及水文测报费。

  除以上各项费用外,其余都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五、严格划分开支界限,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设备技术改造支出。

  3、对外投资的支出。

  4、被罚没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联合办学等费用。

  5、国家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如简易人身保险。

  6、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各种费用。

  六、成本计划的编制

  1、编制成本计划必需以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及费用开支标准等为依据,在单位经理的领导下,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各归口管理部门必需通力协作,保证成本计划指标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2、成本计划除列示数字外,还应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是:对预计完成情况的分析,保证完成计划主要措施方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

  3、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年度开始前一个月,由归口管理部门按年分季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没有定额标准的,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编制;而后由财务部门综合汇总后提交经理,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平?后于______月上报成本计划建议数(本计划不含大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应专题上报)。

  七、成本计划的控制

  各单位接到公司下达的正式成本计划后,应将其费用按其性质分解落实到归口管理部门或个人,由其负责控制。各部门应抓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电话费、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

  成本中的可控费用与非可控费用不可互相挪用,可控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使用。

  八、成本分析与考核

  1、成本的分析应按年度和季度进行,内容包括计划、实际差异和差异原因分析,对成本升降原因作详细说明,以便修正计划或提出改进管理措施。

  2、对不按成本开支范围,将福利性支出或资本性支出计入成本,以及对突破计划不分析、不追加计划的盲目开支或虚列成本的,视其性质和情节轻重扣减该单位的工资。

  九、本办法适用于________公司直属单位、控股公司、委托经营管理单位。

  参股公司及联营企业参照执行。

成本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可自行制定成本核算办法,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成本开支范围

  第三条、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

  1、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

  4、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四条、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1、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7、各种捐赠支出。

  8、各种赞助支出。

  9、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

  第五条、公司成本核算的任务是: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

  2、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3、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

  1、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

  2、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

  3、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4、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

  5、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

  6、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

  7、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8、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9、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第四章:生产费用的分类、归集、分配

  第七条、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休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指按照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7、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

  8、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9、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

  第八条、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

  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

  2、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

  (2)职工福利费:指按上述人员工资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

  (4)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5)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

  (6)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

  (7)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

  (8)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

  (9)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

  (10)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

  (11)保险费:指车间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

  (12)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车间耗用的通用工具、生产用具、仪器等。

  (13)劳动保护费:车间为保证劳动安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制造费用开支的.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费、劳动保护装置维护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用品等。不包括增加固定资产的劳动安防护措施支出。

  (14)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15)运输费:车间内部运输所发生的费用和运输部门为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

  (16)外部加工费:指车间产品零部件委托外公司加工协作的费用。

  (17)试验检验费:指不能直接计入为鉴定某种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产品的试验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费用、理化试验、质量监控等费用。

  (18)设计制图费:指对产品和工艺进行科研、设计所发生的费用。

  (19)其他:指不属于以上项目的其他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支出。

  第九条、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1、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公司包括主营业务、其他所有产品之间分配。企业的产品包括全部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劳务协作。

  2、凡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

  3、凡不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4、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条、购入材料的成本:

  1、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保险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但不包括购进材料增值税和购进免税农产品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购进材料直接用于非应税产品的,应按包括进项增值税在内的全部支付价款全额计入材料成本。

  3、进口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包括国外进价、进口税金。

  第十一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月终未报账的材料,按计划价办理暂估入库,于材料报账时冲回。

  2、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月终将耗用材料的计划价调整为实际价格。材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使用当月实际差异率,按材料类别或品种核算。其中VB1主要原材料、制剂主要原材料按品种核算,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包装物、低制易耗品按材料类别核算。

  3、材料稽核员根据领料单,将属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计入制造一部生产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计入领用部门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4、月末车间材料员负责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假退库”手续。

  第十二条、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动力包括水、电、蒸汽、冷、压缩空气等,分外购自制两种。自制动力以及需经本单位辅助车间处理后使用的外购动力,均应作为辅助生产核算。

  2、动力费用根据计量仪表记录的实际耗用数量进行核算,没有计量仪表的,应由动力部门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合理的分配标准,作为分配动力费用的依据。

  3、动力费用的核算要划清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界限、内供和外供的界限。

  第十三条、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工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工资总额。各项工资性支出都应按照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和汇集。

  2、按照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依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正确计算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

  3、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不得擅自改变计提比例。

  每月应付职工的全部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部门、车间进行汇集与分配,分别计入有关科目中。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根据确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月提取,分类计入各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应按集团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确定,报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备案,不能随意变动。

  2、公司购置或竣工验收交付试生产的固定资产,都要按经审计确认的资产原值(或估计原值)入账并计提折旧;对长期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要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据以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决算数调整原固定资产估价和已提折旧,以保证成本水平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待摊和预提费用

  1、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分摊期限,但应在一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2、预提费用是反映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各月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期限也应按受益期确定。为了使各月成本费用水平均衡,应编制各项预提费用预算分月计入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提的费用的差额应计入费用支付期的有关成本费用项目。

  3、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包含如下内容:

  (1)新建、扩建企业或车间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2)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3)一次支付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4)企业发生的数额较大、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

  (5)按规定应分期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转让费;

  (6)一次支付的财产保险费;

  (7)按季度(或延期)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8)停产检修期间的费用,可以在当年内分月摊销;

  (9)其他经营主管部门批准的待摊、预提费用。

  第十六条、制造费用

  1、制造费用按照生产车间和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汇集。

  2、应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单独负担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应由一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入。

  3、各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

  第五章:成本核算方法

  第十七条、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对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间接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产品之间分配;

  2、计算在产品成本;

  3、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十八条、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种类和成本项目进行汇集和分配。

  a)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作业成本,按各车间提供的劳务作业量,以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受益单位。

  b)辅助生产车间按水、电、汽、冷及维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c)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扣除车间自用的部分外,应当全部分配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不得节留。

  d)辅助生产为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及劳务,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与转给各受益单位的实耗量和计划价格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分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

  第十九条、成本计算方法:

  1、根据原料药产品的生产特点,对维生素B1产品的直接材料按工序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核算,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采用按产品产量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摊核算。

  2、根据医药制剂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核算,并以平行结转法核算到片剂、胶囊两条生产线,各生产线分别按配置工序、包装工序核算。直接材料按领用的品种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品种类别(大片剂、小片剂、胶囊等)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分摊核算。

  3、月末在制品只结存原材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当月发生的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分摊,不留余额。

  第二十条、按照生产产品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对象设置成本计算表汇集生产费用,每月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当月实际产量,就是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二十一条、在制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1、公司制造部门应设置台帐,登记在制品的加工数量、完工数量、废品数量,转出数量和结存数量,并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在制品的盘盈、盘亏按规定报批计入“管理费用”。

  2、根据在制品的实际结存数量和折合成本量正确计算在制品成本。在制品成本月末只留直接材料成本。

  3、制造部门对已完工的产品应及时办理验收交库手续。产成品的收发结存数量,必须在年度内定期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对产成品的盘盈、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4、原料药产品月末按照在制品的完工程序折合为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与完工产量的比例,计算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一、第十九条

  成本计算方法:期未在制品的处理方法是只留存材料成本而不留存人工及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系统是可以留存人工费及制造费的,因为有些行业的月未在制品这部份费用比例并不小,况且电脑系统计算起来比手工核算方便得多,而且产品成本会更加准确。

  二、第十一条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

  成本核算系统是采用成本期间加权单价为核算单价。

  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我们认为根据材料领用单来分配材料这一方法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应用的,那就是不会有其它产品用到此物料,否则原计划用于产品A的物料,由于特别原因会用到B产品中去,而且当有剩余物料退仓时,真不知该冲减哪一个产品的领料记录。

  成本核算系统采用定额材料耗用加上材料差异部份,这一方法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成本管理制度6

  1、定期按每月、每季、全年进行人工成本统计。人工成本是酒店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统计口径明确为如下内容:(1)职工工资总额和生活费;(2)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保险);(4)职工福利费用;(5)职工教育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7)工会经费;(8)招工招聘费;(9)其他。

  2、在人工成本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包括:(1)人工成本总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工成本增加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基期人工成本总量*100%-100%。人均人工成本分析。人均人工成本=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企业增加值*100%。企业增加值是由经营利润、人工成本、税收净额三部分组成。(4)人事费用率的分析。人事费用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营业收入*100%。(5)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报告期经营利润/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

  3、通过人工成本指标分析和横向比较,清楚本酒店人工成本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对人工成本的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对人工成本的不良趋势及时纠正,对人工成本的优良趋势加以肯定,从而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决定,及时调整人工成本政策,达到人工成本指标优质化的目标。

  4、制订积极进取的人工成本战略。酒店的人工成本战略应该是:绝对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至少要等于并争取略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保证在吸收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相对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至少要等于并力争尽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以实现人工成本投入后产出的最大化。人事费用率一般控制在25%左右。要运用效益制?原则控制人工成本不适当的增长,实行人工成本'两低于'办法,即:人工成本总额的增长要低于酒店经营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要低于以正常营业收入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5、做好年度人工成本的预算工作,在预算人工费的支出的基础上制订标准人工成本,并着重于过程控制,按月、按季监测实际达到的人工成本与预算人工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揭示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人工成本的超支或浪费消灭在人工成本形成过程中。

成本管理制度7

  为了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成本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应加强对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的领导,建立健全院、科、班组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医院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领导、财务科、设备科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医院财务科(或经济核算办公室)应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一般由专业会计人员担任,负责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业务科室和后勤班组应配备兼职的成本核算员,负责基础资料的统计编报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院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制剂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员定额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4.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

  为了正确核算医院的各项成本,必须讲究成本核算的质量,符合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即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二)可靠性原则。即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成本,且这些信息还要有可核实性。

  (三)配比的原则。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

  (五)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采取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六)重要性原则。即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重点核算,力求精确。

  四、医院成本的范围和项目分类

  医院成本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并按其经济用途可分八类:

  (一)人员经费:指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

  (二)材料消耗费用:指卫生材料、消耗性药品、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三)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包括所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日常维修费等。

  (四)水、电、汽、油、煤等消耗费。

  (五)公务费:指公务费中应计入成本对象的各项费用。

  (六)其他业务费用。

  (七)药品费:指医院药品销售成本。

  (八)其他费用:指上述内容之外应计入成本的费用。医院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的.界限,医院发生的下列费用,不应计入成本:

  (一)医疗事故赔偿支出;

  (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及违反法律支付的各项滞纳金、罚款;

  (三)超过规定额度发放的奖金补贴;

  (四)医院捐赠、赞助支出;

  (五)应在职工福利基金中开支的支出;

  (六)国家财务制度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五、医院成本核算对象

  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包括单位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总成本和单位项目成本四个层次。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在目前条件下,应先进行科室成本核算,逐步向医疗成本核算过渡,有条件的可开展单病种成本核算。

  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以科室为具体核算单位,根据医院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制剂室、血库、供氧中心等,其中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各包括一些具体的科室,这些具体科室应尽可能细化,凡能进行单独核算的部门、科室、班组都应作为独立的成本对象。

  六、医院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就是医院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的过程。医院的成本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审核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根据成本开支范围,确定哪些费用计入成本,哪些费用计入其他支出或专项资金支出。

  (二)直接成本直接计入。对应计入成本的费用要编制费用分配表(如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少数业务可根据原始凭证直接登记成本明细帐。

  (三)辅助服务费的归集和分配。、对水、电、气、供应室、洗衣房、维修组等部门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并按其服务的对象和提供的劳务数量,编制辅助服务费用分配表,计入相关成本明细帐。

  (四)管理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对行政管理科室所发生的费用及全院性费用进行归集,月末按一定的方法分摊计入各成本明细帐。

  医院成本的核算过程,实际上是一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的过程。在归集和分配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对能按某种成本对象直接归集的费用,应直接计入;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费用,则要按受益原则,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配计入。即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

  七、开展医院责任成本核算

  责任成本是由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为了进一步降低医院成本,医院应把全部成本根据可控制原则,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并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奖惩,以提高医院成本管理的效果。

  为了减轻核算的工作量,提高核算的准确性,责任成本的核算应建立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对科室成本数据的分析,把属于该中心可控的部分计入责任成本,不可控部分则不计入,最终形成责任成本资料。

  为了更好地控制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应定期对各中心进行成本核算。通过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控制和降低成本各种耗费,并借以控制和降低医院成本。

  八、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研究成本的形成和变动情况,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成本计划的执行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超成本计划的原因;要掌握成本的变动规律,充分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可以采取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进行。一般方法的程序是: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写成本分析报告。专门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标准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即计划与实际对比,本期与上期对比,本院与同型医院对比。

  (二)标准成本分析法。是以预定的服务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其相比较,揭示各种成本差异,找出原因,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资料。

  (三)本量利分析法。就是要在既定的成本水平和结构条件下,找出医疗工作量、医疗成本、收益三者结合的最佳点,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收益。

  医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提供相关成本资料,作为制订医疗收费标准及评估收费合理性的依据;可以作为医疗资源分配及投资分析等经营决策的依据;可以作为医院管理者评估营运绩效及控制成本的依据。

  所以,成本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九、强化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因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人,所以应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十、对医院成本核算实行计算机管理

  为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应积极开发医院成本核算的计算机软件,先决条件是基础核算工作规范、准确。成本核算的软件应与原会计核算软件紧密结合,逐步做到合二为一,最终做到会计核算、科室核算、医疗成本核算的统一。

成本管理制度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成本管理制度9

  成本控制:公司实行的是项目承包责任制,工程成本包括从合同签订至合同完成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成本费用的间接成本费用。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全部在“工程施工”科目核算,不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科目。

  “工程施工”科目设立以下明细科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综合费,同时也可单独设立分包工程费用明细科目。根据具体情况可设三、四级明细科目。

  项目部要实行计划管理,项目开始时必须有预算和人工、材料、机械定额,对无工程预算资料的会计人员可以拒绝付款。

  1、人工费:核算耗用在工程上的直接人工费,不包括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费用。

  可按班组或施工项目进行三级明细核算。人工费要实行总量控制。根据预算书中的人工费,测算出人工费占工程造价的比例,平时发放人工费时,要与实际完成的产值进行比较。建立项目部班组工人工资档案,档案上附工人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该名工人每月出勤数、应领工资数额、实际领取数额等资料。每月由预算人员及时与班组进行结算,会计人员根据各班级结算单、出勤表计算应发工资进入成本,同时记入“应付工资“账户。根据项目资金情况和分包合同、结合考勤编制实际发放的工资单,欠发工资反映在应付工资账户上。有条件的要以通过银行卡发放。工资要确保由项目部(公司授权)发放到个人,工资必须由本人签收,代领工资的必须由工资所有人书面委托,注明代领人姓名、身份证号等。管理人员工资要严格考勤制度,按考勤发放工资。

  2、材料费:核算耗用在工程上的各种材料费用、各种周围材料摊销和租赁费用。可按主要材料品种进行三级明细核算。

  建立材料采购计划制度。月底前由工程预算人员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项目部采购材料,应根据采购计划,按工程进度和工作预算量计划进料。进料前必须报预算员审批,与材料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在保证施工用料的同时,加强对市场购买材料的管理,主要材料同质前提下要货比三家,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会计人员根据材料采购计划,会同项目负责人安排资金。对无材料采购计划的会计人员不支付款项(特殊情况须经项目负责人审批)。会计人员平时要注意了解大宗材料的市场行情,对购进材料价格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公司汇报。建立材料验收入库制度。

  材料保管人员对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包装及材料质量保证书等认真验收核对,按照有关标准严格验收,做到准确无误,入库材料验收应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作出验收记录,向主管采购人员反映。材料验收合格后,要根据施工情况堆放就位,及时办理入库验收,核对发票、运单、明细表、装箱单及产品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填制入库单,并及时登账。材料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供应商、财务各一联,注明日期、供应商名称、运输单位、材料名称、规格、单位、单价、数量、金额等。支付材料款项时必须附有材料采购合同、供应商送货单和材料入库单,同时必须经材料采购员、保管员、财务审核、项目经理审批权签字同意后方能报账,否则不予付款。同时,工地门卫应建立材料、物资进出登记簿,对进出工地的材料应登记时间、车号、材料名称、数量等,会计人员不定期地根据材料入库单情况进行抽查。建立材料出库制度。材料发放要严格领料出库手续,由施工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情况签发领料单,施工班组签收。

  领料单应注明领用日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栋号、施工项目等。月终由材料保管人员汇总,编制材料收发月报表和收料单明细汇总表(分别报项目部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由会计人员据此进行材料成本核算。不需用材料和残废料的变卖,应由会计人员监督办理并入账核算。项目部应建立经济责任制,执行材料节超奖惩制度。租赁的各种周转使用材料,应由预算及施工人员核定周转材料使用量,实行总量控制。仓库应单独建立租赁材料台账,详细登记租赁时间、材料品种、数量、信用班级及收回时间、数量等。

  月终由材料保管人员汇总,编制租赁材料情况月报表(见附表),分别报项目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由会计人员据此进行材料成本核算。租赁材料领用后由施工班组负责保管,发生的租赁材料短缺应明确负责人,将有关资料及时交会计人员,经项目负责人批准进行相应经济处理。会计人员在支付租赁费时,应根据租赁材料入库时的验收资料及退回资料仔细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支付。月终,会计人员应会同材料保管人员对工程库存的的所有材料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账实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报项目负责人处理。

  3、机械使用费:核算耗用在工程上的'自有施工机械使用费,租用施工机械租赁费以及施工机械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用。可按主要机械进行三级明细核算。租入的施工机械费用结算,可根据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形式分别进行。按台班支付使用费的,应有专人负责考勤;对完成工程量形式结算的,每月由预算人员计算实际完成工程量。

  4、其他直接费:核算工程发生的设计费、技术援助费、现场材料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5、间接费用:核算临时设施摊销、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财产保险费、通讯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安全文明防护措施费、公司管理费等。公司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严格审批程序。公司各种应交款项平时必须按照工程款收入的10%上交,项目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作为责任人必须保证10%的上交,10%作为公司应收取的管理费及税金,任何项目不得截留。收入工程款而未上交应交款项,次月起按未上交部分计算利息,月利率12‰。

  公司各种应交款项年中预结一次,年末结算。结算后的差额部分在三个月内上交,逾期未上交转作借款,按季计息,第一季度按6‰利率计息,第二季度开始按12‰计息。平时上交时,记入“其他应付款――公司――结算管理费”借方,根据公司转下的管理费结算收据,借记“工程施工――间接费――公司管理费”、贷记“其他应付款――公司――结算管理费”。项目交纳的税费,凭税费交纳单据复印件由公司退还给项目。安全文明措施费必须照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规定》的要求,建立项目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清单计划和支出计划。项目部对列入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所发生的费用在“工程施工――间接费――安全措施费”科目单独核算。

  6、综合费:核算公司内部借款产生的资金利息。

  公司借款利息实行预交制度,每个季度结算一次,每个季度末为计息日。平时上交时,记入“其他应付款――公司――借款利息”借方,季末根据公司转下的利息结算收据,借记“工程施工――综合费”、贷记“其他应付款――公司――借款利息”。项目应建立固定资产、周转材料明细账,购入的大型设备、周转使用材料要详细登记购入时间、设备型号、数量,并按会计制度规定

  的折旧率计提折旧和摊销。在项目未与公司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前,所有资产、材料产权属公司所有,未经公司批准项目不得擅自处置,否则以侵占公司资产论处。项目应做好税款交纳工作。根据税务机关要求,及时、足额上缴税款,对已收取工程款、税务部门暂时不收取的税款,应将税款预留,保证税款的资金使用。对甲方要求由税务机关代扣交税款的,必须取得税务部门开给甲方的代扣代交证明。及时向甲方索取代交税款的税票,并给甲方办理相应财务手续。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成本管理制度10

  第一讲总则

  1.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成本制度。

  2.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各环节中要抓住成本控制这个中心环节并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目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在厂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厂范围内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做到人人关心成本,事事讲究成本。

  4.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进行层层分解,建立成本中心。把责任成本与厂总部、分厂、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或职工个人的责任挂钩,使每个职工都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

  5.在生产、技术、经营的全过程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

  (1)从市场预测、设计、科研、工艺、试制等过程,进行成本预测、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制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2)从生产、制造等过程,实行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

  (3)从销售、技术服务等过程,编制经营成果、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及成本报表,对目标责任成本及降低成本的任务进行考核分析,进行成本的事后控制。

  6.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不得扩大和超过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财会人员有权监督、劝阻乱挤成本、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的行为,有权拒绝支付,并有权向厂长直至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报告。

  7.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

  (3)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

  (4)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二讲成本控制基础

  1.做好各种定额工作,要求完整、齐全,达到平均先进水平。

  (1)由技术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产品的材料技术消耗定额。

  (2)由设计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产品的外购配套件消耗定额。

  (3)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设备的产品配件消耗定额。

  (4)由工具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工具的消耗定额。

  (5)由劳资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劳动工时定额。

  (6)由财务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费用、资金定额。

  2.制订厂内计划价格,力求合理、稳定。一般在一年内不变,但每年要结合实际情况调价一次,减少价差。

  (1)由供应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材料物资计划价格。

  (2)由工具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工具计划价格。

  (3)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备品配件计划价格。

  (4)由生产计划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工艺协作计划价格。

  (5)由财务部门归口制定、管理产品劳务计划价格。

  3.整理原始记录,做好统计工作,要求凭证完整、数据准确、报表及时。

  (1)由生产计划部门归口制定、管理生产原始记录格式。

  (2)由技术部门归口制定、管理技术原始记录格式。

  (3)由各材料物资部门归口制定、管理材料物资原始记录格式。

  (4)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制定、管理设备动力物资原始记录格式。

  (5)由财务部门归口制定、管理财务成本原始记录格式。

  以上所有表格式,由归口部门制定,印刷时由财务部门统一审核,总务部门统一印制,交归口部门管理使用。

  4.配备好计量装置和流量仪表,要求计量科学、数字准确、计费合理。

  (1)由材料供应部门归口购置、管理材料物资的计量装置。

  (2)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购置、管理三气、水、电的流量仪表。

  (3)由计量部门统一校正、维修管理所有计量装置和流量仪表。

  5.建立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求收发有凭证、仓库有记录、出厂有控制、盘存有制度,保证账实相符。

  (1)由供应部门制定、管理材料物资的管理。

  (2)由设备动力部门制定、管理设备及备件的管理。

  (3)由工具部门制定、管理工具的管理。

  (4)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管理在产品、半成品的管理。

  (5)由销售部门制定、管理产成品的管理。

  (6)由总务部门制定、管理家具用具的管理。

  所有财产物资统一核算管理,由财务部门归口负责。

  第三讲目标成本

  1.目标成本,是为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水平。发展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都应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事前控制产品成本水平,使产品既保持应有的功能,又能体现最低的成本。

  2.目标成本管理的程序,依据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及企业的目标利润,提出单位产品目标成本,作为设计产品耗用材料与工费的限额;开展价值工程,力求功能好、成本低,据以评价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经营决策,指导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以后,有目标地进行成本控制,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目标成本的制定,一般可采用下列公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销售价格-应纳税金-目标利润

  (1)由销售、财务、技术等部门负责预测销售价格,在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2)目标利润是企业在计划期必须努力实现的利润水平,由财务部门负责,根据企业预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加以确定。

  4.在产品投产前,应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开展价值工程,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成本。其基本公式:

  公式说明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要使产品保持应有的功能,又体现最低的成本,必须从改善功能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想方法,其途径是: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同时降低;

  (4)功能略有下降,同时成本大幅度下降。

  5.目标成本制定后,要以财务部门为主,会同生产、技术、劳资等部门进行分解和分配,作为设计、工艺、试制、投产等过程的主要经济数据加以控制,依靠职工群众努力实现目标。

  (1)按料、工、费项目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等技术部门及生产、劳资等部门。

  (2)按产品的部件,关键性零配件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科研等技术部门。

  (3)按可控制的现行成本进行分解,分配到部门、分厂、车间、班组。

  第四讲成本计划

  1.成本计划的编制

  (1)应以目标成本为方向,定额成本为基础,切实地降低成本为保证,有先进可行的成本指标体系。

  (2)与有关业务计划(销售、生产、采购、人工等)和财务计划(现金、费用、预计财务报告表等)进行试算平衡,使成本具有操作性并达到先进水平。

  2.成本计划的体系

  (1)年度成本计划,应在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及降低成本措施方案的基础上,以固定费用预算、生产费用预算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为重点。

  (2)季度成本计划,应以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分厂、车间、部门的成本计划为重点。

  (3)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销售、技术、生产、计划、供应、劳资等部门密切配合参加制定。

  (4)年度和季度的成本计划草案,应由总会计师审查后,提交厂务会议批准,然后通知全厂执行。

  3.成本计划的程序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及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预测进行平衡,确定计划期内产品成本的控制数字。

  (2)制定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改进经营管理等所节约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的措施。

  (3)以成本计划控制数字范围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制当期的固定费用计划。拟订压缩主要产品的工、料消耗的计划指标,并据以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4.成本计划的内容

  (1)降低成本措施方案或增产节约的措施规划,包括技术革新、改进技术、节约消耗、修旧利废、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废品、增加销售、改进管理等增收节支措施。

  (2)固定费用预算,包括基本固定费用和半固定费用。按照销售目标和目标利润,进行“本量利分析”,确定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控制数字。对半固定费用与产值变动的关系,应积累资料,统计分析,确定相关比例。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包括商品产品和自制自用的产品成本、工料消耗,以原有的定额为基础,依据降低成本措施加以压缩。

  (4)按主要产品和成本项目分别编制产品成本计划。

  (5)生产费用预算,根据固定费用预算和按产值确定的变动费用为基础,控制生产费用总额。调整计划期内产品的增减数额后,即反映当期商品产品计划成本。

  (6)制造费用预算,按照规定的项目,考虑计划期内产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产量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第五讲定额标准成本

  1.定额标准成本,是以材料技术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预算定额为定额标准用量,以材料计划价格、每工时计划工资率、每工时计划变动费用分配率为计划标准价格,所计算的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2.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其计算公式:

  (1)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定额成本=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费用分配率

  (4)固定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6)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成本差异±定额变更

  3.以定额成本为依据,按毛坯、加工、装配等车间、分厂计算各生产步骤的分步成本,据以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具体计算如下:

  毛坯包括铸、锻、板、原材料件,加工包括重大件、中小件和加工件,装配包括各种产品的装配。其计算公式:

  (1)原材料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2)毛坯件加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费率

  (3)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原材料定额成本+毛坯件加工定额成本

  (4)加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费率

  (5)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机加工定额成本

  (6)装配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费率

  (7)装配全部定额成本=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装配定额成本+外购配套件定额成本+包装和其他材料定额成本

  (8)产品定额成本=装配全部定额成本

  4.按成本类型,选择适用的控制制度。

  5.如按现行定额作为标准用量,将计划价格作为标准价格,则计算的定额成本与标准成本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但两者作为成本核算方法或制度来说则有区别。

成本管理制度11

  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

  1、对外经济往来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对外经济往来一体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特制定本制度。

  1)对外经济往来系指项目部和业主、监理单位和咨询单位的经济往来。

  2)需要甲方确认价格的各类材料由材料部门根据工程需要提前40天(设备提前70天)将材料名称、市场参考价、生产厂家(原则上不少于3家)和联系方式报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按统一格式拟定报价单,经预算部门负责人签发后发出。

  3)项目验工计价由预算部门统一于每月23日前编制完毕,经项目负责人签认后直接报送监理单位。

  4)项目有关经济往来的发文,由预算室牵头拟定,经项目负责人签认并发出。

  5)项目工程款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催款,财务部门根据工程款应拨付金额直接向业主领取,并办理工程款往来手续。

  6)项目有关经济往来的函文、报价、认价经预算部门审核由项目负责人发放、保存。

  7)对外发出的相关经济性函文、报价资料,原始拟稿人均有提醒、督促尽快反馈信息的义务,由项目负责人督促业主或监理尽快反馈意见。

  8)任何人不得未经预算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签发擅自报价和发出有关经济内容的函文,否则,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2、变更洽商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项目经济观念,保证工程质量,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工程创优计划,特制定项目办理签收变更洽商办法,各专业人员参照执行。

  1)有关签收变更洽商的人员应根据变更洽商的内容确认该文件的可行性和可追溯性,决定签收和拒收。

  2)由业主方(含设计院)发送的文件、应认真阅读领会后再签收,确认难以贯彻实施或根本难以实施时应表明见解,据理力争。

  3)属我方发送的文件,发送前须经预算部门审核,以便于经济洽商的索赔,如因技术人员未给预算部门审核,造成对经济洽商不利或无法索赔时,要追究承办人责任。

  4)当审阅设计图纸、资料或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设计不合理,施工难度过大以及影响建筑设备安装等问题时要提请业主方做变更修改,并向业主方(含设计院)呈述清楚变更修改原因、部位、预计工程量、材料用量和自己的见解及办理洽商变更记录。

  5)变更洽商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变更洽商的原因、部位、预计工程量、材料用量及变更洽商前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对其它专业的影响,以便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

  6)所有变更洽商资料办理后均应及时发送到公司办公室和分包单位,不得延误,如因变更洽商资料发送延误所造成的后果有经办人承担。

  7)变更洽商资料发送后,有关签收的部门及分包单位拒绝实施或延误实施者,由经办人提请项目部追究其责任。

  8)能给项目带来一定收益的合理化变更建议,项目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办理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反之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工程人员在自行认定原设计确需更改,而相应洽商未办的情况下不得安排人员施工,否则,所发生的工料费由派工人承担,并处以500元以上罚款。

  10)技术人员在洽商未办的情况下,不得向工程部门和施工队下发技术交底,凡因洽商办理延迟所造成的工期延误及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11)凡因业主(含设计)原因造成的变更延误等应索赔事项,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办理索赔确认单,应办未办者,每次处以200元以上罚款。

  12)与施工条件有关的应索赔事项,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办理索赔确认单,应办未办现象一经发现,每次处以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500元以上罚款。

  13)所有索赔均使用监理报表格式中相应表格。

  任何索赔及反索赔行为应属公司和项目的集体行为,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3、成本控制制度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生产中,对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偏差进行持续的预防、督促和纠正,使项目成本费用限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通常采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三种方式。

  2)采取组织措施控制项目成本的核心内容是落实成本责任制。通过界定项目各岗位人员在成本工作中应担负的责任,明确各业务科室所承担的降低成本指标,并加强考核工作来落实成本责任制。此项工作由公司总工和项目负责人负责。

  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的工作由专业负责人负责。

  (1)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出多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2)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技术措施。

  (3)在竣工验收阶段,注意保护成品,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效率。

  4)采取经济措施控制项目成本,此项工作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1)抓好计划成本的.贯彻实施工作,努力将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

  (2)以合同的形式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经济约束。分包合同应明确规定分包工程完成后,应通过项目部验收,方能结算工费,出现返工返修时,浪费的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由应负责任的分包单位承担。如果该分包单位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工返修到位,项目可安排别的单位处理,工费从原责任单位工费中扣减支出。

  5)材料费成本支出控制:

  (1)材料部门负责将材料费成本降低指标从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使用成本、库存损耗等方面进行分解,制定措施,实现各项分解后的具体指标。

  (2)材料采购时,做好询价工作,坚持'货比五家'的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平均材料费用支出应低于市场价格,具体单项材料费用支出不应高于同类产品市价。

  (3)做好库存物资的盘点工作,加强材料的月份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6)工费成本支出控制:

  (1)工费采用平米包干(或定额工日)形式:项目同劳务队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应以北京市劳动定额为依据,签订平米包干合同,以完成的建筑平米数量结算工费,一般不存在杂工费用支出(杂工费用由分包队伍自己承担)。

  (2)特殊情况不属于各分包单位的责任范畴的零星用工,由项目负责人当天填写派工单、当天验收、当天办完手续。派工单应填写派工原因、人数、任务完成起始时间。派工单需公司经理签字(或同意后补签),派工单必须在派工任务发生一周内,交公司预算部门。

  (3)每月工费结算时,须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对工程量完成情况、质量情况、材料耗用情况进行确认并签字,对施工队未履行合同要求应扣减工费的数额进行确认后,方可予以结算。

  4、各种费用结算管理制度

  1)劳务、分包费用结算

  (1)劳务费用一般采取按月结算的原则进行结算;分包费用一般根据施工进度分段结算;

  (2)劳务费用结算须具备以下条件:

  a)经专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签认的施工进度单;

  b)经项目负责人和公司经理签认的派工单;(要求杂工在合同范围内合理签认,对不合理杂工预处算室有权扣除)

  c)以上资料签字不全,均视为无效。

  (3)以上资料,项目部必须按规定在每月23号前交到预核算部门。

  (4)预核算部门有权在经理的领导下按公司规定和合同要求对以上提交的资料和工程数据进行审核,审核结果的解释由预算部门负责。

  (5)在具备上述资料后,预算部门进行如下结算工作:

  a)审核项目部提供的工程数据的合理性;

  b)审核零星用工的合理性;

  c)计算工程量;

  d)按合同要求和公司规定结算已完工程量;

  e)预算经理对结算数额进行审核确认;

  f)上报公司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6)结算单经财务部门审核后,可申请支付部分劳务分包款,根据项目资金情况、合同情况及公司有关规定由总经理确定是否支付额度,具体程序如下:

  a)项目负责人填写支付劳务费申请单;

  b)经预算部门、公司经理审批;

  c)财务室审核无误后到公司财务部领取支票;

  d)劳务、分包队伍法人代表或委托人(须有法人委托书)到项目财务室领取支票。

  5、材料成本核算制度

  1)材料成本核算是指以实物量为基础,借助价值形式反映和计算工程项目材料消耗过程的经济效果,主要包括工程材料费、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费和水电费四项核算内容。其中工程材料费为核算的重点,它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其它材料、构配件和周转料费用。

  2)材料成本核算包括材料价差和材料量差量方面,侧重于量差的核算。

  6、成本档案管理制度

  1)成本经理负责工程项目有关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2)内业资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各种合同、各种往来文件、各种费用支出台帐、统计图表、计算底稿和相关文字资料,均需分类别分别装盒整理,每盒内均需附有目录作为结算资料存档。

成本管理制度12

  第一章施工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日益走向成熟,公司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节支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项目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一、投标前的项目经济评价制度

  1、建立工程项目投标前经济评价制度,科学、合理地预测各项经济指标,是公司从源头上把住成本关口的重要环节。

  2、充分考虑中标后的资金回收情况,业主的履约情况,人工、材料预期价格情况,自身履约能力、地方施工环境情况,未来社会、环境、法律等各方面风险情况。

  3、在广泛、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将投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测算评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项目的“肥瘦”做到心中有数。

  4、综合分析得出实施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5、在深挖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投标、如何投标。

  6、协助经营部在投标前确定是否投标。

  二、目标成本责任制度

  1、目标成本是公司对项目实施成本控制、考核尺度和努力达到成本指标的要求。

  2、工程中标后,根据经营部提供的人、材、机分析,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制定,也就是根据项目的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图纸变更、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结合公司自身的施工能力、管理水平,按照成本最小原则下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理论,测算每道工序应消耗的时间、投入的劳力、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成本倒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依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客观、公正、合理地确定工序单价和该项目的目标成本,以便指导施工和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3、公司和项目部签定目标成本责任制,把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等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与其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明确考核奖罚办法。

  4、为实现目标成本,应积极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个个肩上有指标,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责任成本的受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三、劳务施工和材料、设备采购实行招标制度

  1、掌握各工种、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对于参建项目的劳务公司和其它材料、设备供应商实行招标制。通过实行招标制度,避免加大成本的现象发生。

  2、根据专业和工程进度需要,在规定的目标成本定额范围内,招标选择合适的专业劳务公司。

  3、一般零星材料采用班组包干的形式。

  4、加强材料进出场管理,严禁偷盗、冒领等现象。

  四、签证、计量、付款会签制度

  1、项目工程签证、计量、付款流程采用会签制。

  2、依据合同约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办理签证。

  3、做到验收看现场,计量看验收,多方共签认,签证、拨款集体定,留足质量保证金,出了问题追责任。

  4、项目部应按月、按季向公司主管部门报送合同管理和核算报表,特别是对下实行的重大经济签证,必须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以便公司能够随时掌握劳务合同,材料供应合同履行情况及施工进度和工程价款的使用情况,防止成本失控。

  五、项目竣工清算、决算制度

  1、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抓好对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

  2、做到完工一项抓紧清算一项,项目部出具工程量清单,工程部会同经营部审核并出具结算单,减少竣工决算的难度。

  3、整个项目完工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搞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

  4、项目清算决算完成后,严格兑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书的内容,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六、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度

  1、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强化索赔意识。

  2、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抓住机会,及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提高索赔效果。

  3、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司索赔制度,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企业搏击风险的能力。对在索赔中为公司获取较好效益的有功人员,应给予重奖或按索赔额的一定比例分成,让其他人员看了眼红,心服,形成有利于发挥索赔人员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章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有效的履行职责。同时要对各分公司、各项目部在成本控制中的绩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在项目管理中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管。

  一、事前计划准备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成本管理准备活动,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的目标成本。公司应根据施工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掌握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二、事中跟踪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包括对材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机械使用台班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控制等内容。

  1.节约材料成本

  (1)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加强材料管理的重点是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管理,即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奖励,超支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这样可促使施工作业队更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推行限额管理,首先要合理确定应发数量,这种数量的确定可以是以国家或地区定额管理部门测定的数据为准,也可以是施工作业队与项目定额员共同测算并经双方确认的数据。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所谓三级收料,就是首先由门卫的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如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确认后,即可实行奖罚兑现。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收发料中“缺斤短两”现象,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2)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当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因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不但影响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措施费。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材料的损耗由于品种、数量、铺设的位置不同,其损耗也不一样。为了降低损耗,项目经理部应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作业队伍确定合理损耗率,由其包干使用,节约双方分成,超额扣工程款,这样让每一个作业队伍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2.节约现场管理费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两项内容,两项费用的收益是根据项目施工任务的大小核定的。但是,它的支出却并不与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它的支出主要由项目部自己来支配。对于现场经费的管理,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的精简;二是工程程序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一项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按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合理调度,循序渐进;三是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三、事后分析总结

  事后分析不是马后炮,而是下一个循环周期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在坚持每月每季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可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1.突出考核分析重点

  根据公司制定的考核制度,对项目工程成本管理责任部门、相关科室、责任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四大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2.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将转向新的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清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机械,辞退不需要的人员,支付应付的费用,以防止工程竣工后,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同时由于参加施工人员的调离,各种成本资料容易丢失,因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结算进度等,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其得与失,及时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

  3、施工成本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1)教育全体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感意识。

  (3)规范施工成本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资金,调动各方面节约施工的积极性。

  (4)加强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机制。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各业务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都需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和激励。例如一些工程项目,因设计变更不规范或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责任人,使项目成本增加或蒙受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有的项目技术人员提出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支出,但他不是成本主管,得不到奖励,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5)增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产品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为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目标成本十分关键。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间接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有的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措施。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与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6)必须改变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成本核算人员。长期以来,一些施工企业项目部与各部门间缺乏横向沟通。即在项目施工中,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计划部门只按工程进度计价,不管质量是否合格:物资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表面上看似乎职责分明,其实唯独没有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增加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对现场情况不了解,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因此成本核算人员只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第三章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健全各类施工成本控制台账

  在项目工程施工生产中,对项目成本过程中发生的偏差进行持续的预防、督促和纠正,使项目成本费用限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公司主管部门监督落实项目经理部建立健全以下各类施工成本控制台账:

  1、工程变更台账(技术负责人);

  2、技术节约措施台账(技术负责人);

  3、工程进度台账,工程款支付台账(项目经理);

  4、人工工日台账(项目经理);

  5、机械使用台班台账(项目经理);

  6、项目管理费用台账(项目经理);

  7、项目材料收、发、存多栏式(分单位工程)实物和费用台账(材料员);

  8、项目材料“三算”对比台账(设计预算、施工预算、实际消耗)(项目经理);

  9、工程质量返修消耗和费用台账(技术负责人);

  10、项目工具费用台账(材料员);

  11、临设消耗、回收费用台账(项目经理);

  12、项目奖罚金额统计台账(项目经理)。

  二、安装材料用量的控制

  安装材料损耗量:控制在三方(经营部、项目部、施工班组)核定量的2%以内。大型主材无损耗,超过损耗量施工班组承担成本费用。

成本管理制度13

  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利用成本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门学不完的科学,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怎样抓好项目成本管理,增强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心、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健......

  利用成本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门学不完的科学,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怎样抓好项目成本管理,增强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心、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门学不完的科学,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怎样抓好项目成本管理,增强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心、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用成本管理制度管事,用成本管理制度管人。

  近几年来我公司对成本管理控制,曾提出多种方法,同时也制订过一些措施制度,最终有的与实际不符,也有的没有可操作性和严肃性,半途而废。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提倡建设节约型施工企业,树立节约型行业形象,针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讲应该抓在前面,这是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遵照胡锦涛“四实”要求,即“抓实事、讲实话、出实招、见实效”,我们现所订制度就是出实招见实效,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实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临时设施、文明工地:

  临时设施及文明工地的搭设由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的周期、总工程量总人数)综合考虑,画出平面布置图并做合理的经济分析后交总师室、工程部审批签字后再予搭设,不得随意搭建。随意变更审批方案(无变更审批手续)搭设的按平方面积造价,对项目部进行处罚。

  2、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由项目工程师根据图纸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及项目特点进行编制。编制时对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机械设备的选型及布置认真分析,进行优化,在准备阶段就把好成本的第一道关,力求做到经济合理、操作性强、必须通过总师室、及有关部门审核后方可施工。对特殊专项的工程应有详细专项的施工审批方案。凡不按方案施工或无变更审批手续擅自施工的,对有关主要负责人每人处500~5000元罚款。

  二、施工阶段

  1、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与成本之间有着必然的同步关系,不仅是投资者的效益,也是施工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管理人员、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租赁、损耗等)一律按所签订(甲、乙双方确认)合同工期执行。如因项目管理问题造成工期拖延所产生的费用,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生产经理)在工期延误期间的工资不予计算。

  2、人工核定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工,各项目一律按劳动定额用工执行,杜绝不合理的非定额用工,由于气候影响发生的定额外用工必须与书面或电传到预算科认可。为配合房产销售所用人工每月必须由甲方签证,再予考勤。对于因工程衔接不上,项目部为稳定工人超出定额用工(补贴人工)等,必须提前打报告到公司再作决定,否则由项目部自行消化。

  三、材料领用

  木材、夹板:

  1、木材、夹板按预算员审核项目经理签字控制进货入库,凭木工翻样(施工员兼)对各班组逐阶段的用量数据发料(领料单必须由生产经理或预算员签字)。

  2、仓库必须把各班组所领用的数量签单,在分项工程结束前汇总后交预算员,待班组结帐时按核定的损耗率结算,按制度奖罚。

  钢筋:

  1、按施工翻样,预算员审核,项目经理签字的申购单进货。按项目部划分的幢号、区域,以班组为单位分类堆放(班组协助收货,废钢筋各班组单独堆放)。

  2、仓库必须把按批所进场的规格、数量办好领料单,领料单必须由班组长、项目经理签字,交预算员,待班组结帐时按核定的损耗率结算,结算数量由公司钢筋翻样审核,按制度奖罚。

  低值易耗品:

  1、除20xx年7月份公司管理制度上所规定外,对项目在施工中实际所发生的如:灯泡、太阳灯管由值班电工、煤锹、泥桶、扫帚凭自己所在班组长领条,生产经理签字,领用时一律以旧换新。

  2、对于劳动车内、外胎、漏电器及小型工具等由机修工、值班电工领用,领用单由项目经理签字。一律以旧换新,仓库集中堆放、项目仓库保管员阶段性报基地核实报损,否则公司不予报损。

  四、材料耗用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到物尽其用,增资节源,对所有主材,根据项目结构类型的不同(木材、钢筋、钢管、扣件、小型卡)按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的工程承包责任书的损耗率进行指标总量控制。

  五、地方材料耗用控制

  1、三大主材(木材、夹板、钢筋)按施工翻样控制。对各项目所用的地方材料(黄砂、石子、砖、商品砼)四大类按定额耗用逐阶段控制,如发现超出预算数量的,马上追朔其原因,追究责任(如供应商问题,按合同约定条款执行,是项目收料问题,由收料员负责,是操作原因,由施工班组负责索赔)。

  2、水泥、干粉砂浆、界面剂、粘结剂一律采取领用制,由班组申请,生产经理审核,向仓库领用。

  3、对于项目所用的一般装饰材料一律按预算耗用量控制结算,在班组合同签订时作为约束条款。如大理石、踏步砖、地砖、墙面砖、马赛克、花岗石一律由供应商现场翻样送货,按实结算。

成本管理制度14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达到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公司领导特别是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第3条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等进行的强制性规范,以保证生产成本核算成果的质量。

  第2章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第4条为了准确、真实地核算产品成本,公司各部门、各生产车间和仓库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第5条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费用开支实行分口管理、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

  第6条各生产车间要加强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对生产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备件以及主要低值易耗品等实行定额管理。

  2、准确统计每批产品的原材料耗用,并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摊。

  3、根据本公司水平对各种产成品、在产品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使其成为工资费用分配、个人考核、班组工时利用情况的依据,并把经过准确统计的产品生产所耗工时上报给财务部。

  4、设立专门的领料员,对每种产品的原材料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摊。

  5、区分原材料的定额和无定额,有定额的应按定额领、发料,无定额的应编制领用料计划,实行限额发料,不准以领代耗。

  6、对月末结存的材料等物资实施盘点,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办理结转手续,转入下月继续使用;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及时退回供应仓库。

  第7条仓库管理

  1、加强仓库登记管理,对领用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备品备件进行全面、准确登记。

  2、严格物资的验收计量,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材料、备件、产品等物资的入库、出库和水、电、气的消耗,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计量。

  3、强化物资的盘点管理,建立《物资盘点表》,实行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方法。

  第8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对生产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备件、工具和动力,工时、设备利用情况,内部转移,成品交库、出库和数量,质量检验,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建立原始记录。

  2、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格式的填制方法。

  3、严格签署、审查、传递、汇集、保管程序,保证数字完整、清晰、真实可靠。

  第9条财务部应对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按月进行严格考核,尤其对生产产品所耗工时、生产批次产品领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如有超标或浪费现象应给予相应处罚。

  第3章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要求

  第10条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凡不属于本期产品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产品生产成本,要严格划清成本开支的界限。

  第11条生产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

  1、正确划分应计入成本与不应计入成本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月的费用界限。

  3、正确划分产品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第12条下列支出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直接燃料和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包括公司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福利费等。

  4、返回废品损失,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由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费用损失。

  5、制造费用,包括公司各个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员工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加工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折旧费、运杂费、托运保管费、交通费、电话费、保险费、检定费、计量费、维护费、工装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13条下列支出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

  4、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

  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14条下列收入不得冲减生产成本

  1、规定应列入营业外收入的各项收入。

  2、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3、外销材料、废次品等发生的收入。

  4、按规定应直接上交财政的各种罚款收入。

  5、按规定不应该冲减生产成本的其他收入。

  第4章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第15条公司产品按生产作业计划归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核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根据工序特点,按品种分步结转半成品、产成品成本。产品成本的核算期为月份。

  第16条直接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管理部门按订单或《生产任务通知单》编制《领料单》,仓库按《领料单》配送原材料,生产制造部门按《领料单》领用原材料。

  2、生产车间统计人员依据直接材料的原始消耗记录,分类别按品种汇总,编制《原材料耗用明细表》,月末财务人员将仓库转出的原料领用数量与统计人员上报数据核对,并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3、车间统计人员还要按产品品种明细编制《返回产品回收明细表》,作为直接材料的减项,同时计入产品原料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第17条步骤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产品相关,但不能直接归属某个产品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系数归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车间设专人负责生产车间的考勤工作,以便于归集为生产批次产品所负担的人工费用。

  (2)财务部月末根据生产部门上报的考勤簿编制《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列示于“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的借方。将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借方的人工费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2、工艺用辅助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辅料、耐火材料、冶金辅具、其他材料等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3、工艺用燃料及动力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水、电、风、气(汽)等燃料动力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保费、租赁费、保险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要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根据该部门所设考勤簿及《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进行归集。

  (2)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进行归集与分配。

  (3)其他制造费用应通过编制《其他制造费用明细表》进行归集。

  第18条返回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由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费用损失,直接冲减本期生产合格量,发生的费用损失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第19条当产品完工后,按照工序要求,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同时,编制《可比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与同期或基期比较。

  第5章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第20条公司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生产成本,哪些应当由其他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负担。

  3、每个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生产成本。

  4、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与归集,并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至产成品科目。

  6、结转期间费用。

  第21条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

  1、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按各种产品实际投料或原始记录的实际耗用量直接计入。

  2、各种辅助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车间经费等,凡是为生产单一产品发生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凡是为生产多种产品、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而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一定系数进行分配。

  第22条其他几个特殊问题核算的处理办法

  1、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半成品等发生的盈亏处理

  必须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扣除责任者赔偿后的余额,按公司内部管理权责的划分,分别计入和冲减公司管理费用及车间经费,或按规定调整消耗量或产量。发生毁损的,应当先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最后将剩下的金额计入公司管理费和车间经费。

  2、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处理

  (1)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其发生时一次性计提,然后将其纳入到有关成本项目当中。

  (2)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根据其具体使用项目在其预先提取时分别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或“应付利息”当中。

  3、“废品损失”的处理

  (1)凡是生产中的废品,将废品扣除可回收的价值后,在原成本项目中反映。

  (2)凡是销售后用户退回的废品,均应退回原生产车间,冲减该产品当月产量。其废品损失应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将废品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以红字按原数冲回产成品账户,冲减当月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如果废品修复后入库,应增加车间的当月产量。如系上一年度销售退回的废品,只冲减当年的销售量,不冲减生产量。

  第6章附则

  第23条本办法由财务部负责编制、修订与解释,报总会计师审批。

  第24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成本管理制度15

  成本管理不是从项目实施开始的,它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从最初筹划投标、确定投标价格、签订合同、施工、控制施工过程,直到最后竣工收尾,结算审计、每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管理的参加,只是对最终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从过程成本管理来看,成本管理的关键源头是投标阶段,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则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这三个过程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

  1做好投标阶段成本预测工作

  1、全面了解招投标文件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既要评估自己的能力,还要对工程的工期、质量、技术、资金、投标额,材料单价和价差、暂估价材料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同时还应对采用的定额及有关规定及包干费、投标费、钢筋调整等详细说明,工程一旦中标,要及时签订施工合同。

  2、详细的成本预测工作在招投标阶段要做详细的成本预测、分析工作,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测算出投标工程的制造成本价,在符合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因素。此外,在制造成本预测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工期、质量目标、技术措施等指标,通过技术评判、经济分析评价,最终确定可行的投标价。

  2实施成本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1、合同的签订阶段在与国际市场行业逐渐接轨的建筑市场中,施工合同对于施工生产工作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在签订合同时要在合法、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工程信息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反馈,初步制定出一个严密可行的谈判方案;并由公司专门的合同评审小组对合同的文本认真研究,逐字逐句逐条的分析评价,最终签订一份严谨、完整、清晰的合同,为今后更好地履行合同奠定基础。

  2、全面履行施工合同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承包合同、招标文件、中标书等约定项目的施工范围,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全体人员进行书面的专题交底会,对工程承包合同的内容、范围、各方的责任、义务、目标成本的分解、合同的主要经济指标、合同存在的风险与履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各责任区,并将目标成本控制的指标下达到每位主控人员一项目责任工程师,由各责任工程师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具体控制,对主控范围内的费用与控制指标经常进行对比,对超指标情况及时反馈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项目应有专兼职人员对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使工程城本始终处于受控阶段。

  3、加强合同履行过程控制与索赔管理项目在履约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正确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重视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索赔管理,随时关注现场动态,做好索赔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变更新增工程项目,必须有建设单位书面签认的设计图纸变更,并应及时协商确定价格,以便索要工程款。

  4、加强分包、分供合同的管理在加强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同时,分包、分供的管理尤其重要。施工企业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积累的经验,拟订数份标准合同文本,充分体现业主的大合同及工程特点的不同具体要求,经过专业的法律顾问和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评审,将所有经济业务纳入合同管理,保证合同或协议的质量,真正起到事前监控、全方位监管的作用。

  3施工过程中具体成本控制

  1、分包及人工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自身专业能力无法完成的施工项目,需要采取分包方式,对于分包工程成本的控制,应本着“量人为出”的原则,以事先确定的责任成本为标底,由2家以上的分包项目进行招标,由公司招标审核小组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综合评定后确定最终分包单位。对于分包工程的结算,项目应严格按照分包合同执行,各专业分项工程都需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工程、质量部门验收合格后,由经营部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结算额,对于劳务分包单位,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工人素质较高的外分包队,以减少质量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根据经验,对于劳务分包单位,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工人素质较高的外分包队,以减少质量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对于劳务分包,通常将一些低值易耗、中小型工具和零星材料采取一次包死的办法,同时签订材料定额消耗奖罚制度。

  材料成本占整个项目成本60—70%,且涉及的范围广。材料成本控制一般涉及材料采购费用、购置成本和材料消耗成本三个方面,主要受采购费用、单价和数量三因素的影响。

  2、机械费的控制施工机械配备受现场条件、工期、质量、施工方案、工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公司专业部门和人员对机械的'性能、配备情况综合管理,在满足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合理配备。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为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如何寻求质量成本和工程成本的最隹结合,难度较大,企业必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建成质量进度控制系统,对影响质量和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机会成本的支出,目前制约施工企业资金回收的重要因素就是质量因素。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其它费用的控制项目其它费用开支应严格控制在目标成本确定的范围内,由项目经理确定项目各职能部门的费用指标,对弹性比例较大的办公、差旅,招待、车辆等费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分析检查执行情况,奖罚分明。

  4健全竣工决算制度

  竣工决算是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也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在中标价基础上确定决算价的关键就是索赔和洽商工作,这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的工作,贯穿整个施工生产过程,项目应对日常施工中的洽商、会议纪要、函文等收集整理。

  竣工决算后要附详细的原始资料和凭证,以便于公司审核。竣工决算是实施成本管理的真实体现,也是保证公司资金及时回收的关键,它应由公司至始至终监督审核完成。

【成本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成本管理制度09-03

成本管理制度09-23

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04-04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01-20

成本控制管理制度02-20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08-26

成本管理制度15篇02-26

成本管理制度(15篇)03-09

成本管理制度(精选25篇)11-28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