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时间:2024-02-05 08:35:12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

  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2)运行维修管理;

  3)轮换报废管理。

  3.2.1 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

  1)规划

  设备部负责前期管理中的规划决策,通过对车间环境、设备布局、生产线的考量,按照生产需求规划设备的设计与购置。

  2)设计与制造

  当部门车间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生产所需设备时,须由设备部负责人和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共同定制设计规范,设计须符合本质安全。

  安全部门负责对设备结构图与相关技术资料的审核,当确认符合本质安全后,予以设备部制造相关设备。安全部门同时负责检查设备制造过程中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情况。

  3)选型与购置

  当部门车间需要另行购买生产所需设备时,须由车间负责人填写《生产设备购置单》,并明确设备型号、大小、附件以及相关运行数据。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交由市场处购置。

  当购置设备后需暂时进入库存时,部门车间须安排专人负责购置设备库存期间的安全管理。

  4)安装

  因此期限较短,若没有相应的现场安全管理,可能会造成设备库存期与使用期间的管理真空,留下事故隐患。

  当购置设备在设备部门的安装能量范围外的,须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安装,保留相关设备安装记录;

  当设备部门自行安装时,安全部门须指派相关安全管理人员,随同部门相关安全负责人监督确保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到位,在进行现场设备测试时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及警示标志。

  3.2.2 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

  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检测、维修。

  1)使用

  设备使用前,部门车间根据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岗位人员操作规程。

  设备使用前,确保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到位,牢固可靠。

  人员上岗前,部门须组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设备使用时,操作人员须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三违操作”,杜绝超负荷运转。

  2)检测与维修

  设备负责人应针对设备运行状态,制定设备的检测计划和设备运行台账。

  闲置超过三个月的生产设备,再次使用前须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安全。

  当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时,须由设备部门、维修人员协同安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的维修计划。

  在设备完成维修后,须进行设备的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在设备完成维修后,依据系统工程和行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设备使用过程中造成设备老化的人为因素,采取措施降低设备的误操作,规范设备的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设备的检测、维修必须按照公司的《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车间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

  3.2.3 设备的轮换报废管理

  设备的轮换报废管理包括:设备的改造、拆除、报废。

  1)改造

  对于部门可修复设备,设备的定期轮换、改造、再使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部门的设备购置成本

  设备的改造须经过相关技术许可,在改造完的设备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部门报予安全部门审核,重大改造须经安委会研究通过后方予以进行技术改造。

  2)拆除与报废

  当设备整体已达到使用寿命,故障频发,影响到设备组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备购置费用时,必须进行设备的拆除与报废。

  设备的拆除报废须符合以下几点: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拆除报废的申请,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协助设备部门负责拆除报废现场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拆除人员须遵守公司《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顺序的进行拆除工作,禁止违章作业。

  拆除完毕后,部门车间填写《资产处置审核流程单》。

  设备的拆除、报废必须按照《设备设施验收、拆除、报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车间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

  3.3 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

  设备的浴盆曲线又称为故障率曲线,包含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3.3.1 在初始故障期,因为机械处于磨合阶段,啮合不顺,润滑油污染快,紧固件也容易松动。电气系统处于元件的初始“时效老化”时期,容易出现电参数的漂移或偏差,加上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此时的设备管理须着重对设备额检查、记录、紧固、调整、润滑、磨合期的油品替换、控制生产负荷逐渐达到设定值。

  3.3.2 偶发故障器的设备运行较为顺畅,但部分短寿命周期的易损零件会出现劣化,此时的管理特色是注意设备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同时要研究设备劣化条件,控制劣化,进行设备的健康管理。比如经常对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的劣化,延长设备寿命。对于周期性的损耗件,进行局部保养及修理,包括调整、修复或者换件。

  3.3.3 耗损故障期,部门零件或者总成已经进入快速劣化阶段,有的失去设计功能,有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有的造成能源消耗过量,也有的可能造成环境破坏,除了应该做好常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之外,还要注意可裁剪式纠正性维修,对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和不拘泥于原有设计机构,立足于根除故障的主动维修,以便恢复设备功能,达到根除某些固有故障额效果。

  3.4 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账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可靠性、经济性及其管理成本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进行重新全生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的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更加优化,从而使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设备的管理制度03-23

设备机械设备管理制度04-08

特种设备设备管理制度03-31

【合集】特种设备设备管理制度08-18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08-13

设备培训管理制度06-17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03-31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04-15

设备器材管理制度03-20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