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制度范本[通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管理制度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
一、为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确保网络、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包括服务器、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网络周边设备由医院办公室统一管理和维护。
三、内网工作计算机严禁接入外网线路,包括无线上网卡。除运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外,不得进行其他用途。
四、计算机摆放要通风、防潮(水)、防尘、防雷,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各科室负责人应负责计算机的管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操作,严禁不相关人员操作、使用计算机。
五、各部门要做好网络防毒、防黑等安全防范工作,按要求定期做好数据备份的工作,不得使用光盘、软盘及u盘等。如因上述因素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黑客攻击或网络故障,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六、未经批准不得为任何无关单位或个人查询和拷贝数据资料。为防止数据资料丢失,严禁在微机上进行与各项业务无关的'其他操作。
七、各部门、各科室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权限使用网络资源,禁止私自更改系统设置、乱设乱用ip地址、扰乱网络资源正常分配的使用,严禁非法访问或使用各种手段及相关的软件攻击其他部门的计算机。
八、相关软件及其计算机使用人应熟悉自己所负责的功能软件与计算机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2
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输血科。
(二)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三)上报医政处。
(四)输血科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输血科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五)输血科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六)临床与输血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第十八条
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一)标签破损,血液沾污;
(二)血袋有破损、漏;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量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
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应急协调机制:
(一)积极与血液中心联系。
(二)条件允许开展术前预存式储血、术中自体血回输。
第二十条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一)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二)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三)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四)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第二十一条
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第二十二条
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输血科工作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三条
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一)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二)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同意、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
(三)输血科执行以下控制程序:
1、环境、设施、设备符合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监测与记录。
2、试验器材合格,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立作业指导书。
4、严格进行送检样品性状检查与输血申请单核对、登记。
5、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输血前检查。
6、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认真核对血液制品合格,保温、避振荡运回医院。按要求贮存,做好贮存记录。
7、核对血液与送检样品,按作业指导书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复核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复检或做进一步检验,确认献血与受血相配,逐项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保存检样,做好记录。
(四)临床取血,执行输血,控制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
(五)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必须积极配合,做好从输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全过程及控制输血反应和输血感染各个工作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
(六)临床科主任与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
(七)医疗质量处根据病历记录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未作为的;
(二)未拟定临床用血计划或者一年内未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的;
(三)未执行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的;
(四)未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
(五)未执行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的;
(六)未执行对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的;
(七)将经济收入作为对输血科或者输血科工作的考核指标的;
(八)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医务人员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3
为正确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规范医院收费行为,严格按照xx省发展改革委员会、xx省卫生厅制定的《xx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试行)进行合理收费,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保障医院利益不受损害。并按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收取医疗服务费用。为此,特修定规章制度如下:
一、遵守《价格法》和国家有关物价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
二、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机制,建立价格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院领导、医疗保险与价格管理科、审计科、财务科、医务科、药剂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三、物价人员要认真学省发展改革委员会、xx省卫生厅颁布的《xx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试行)的内容,加强各项收费标准增补文件的学习。熟悉国家、xx省物价收费管理政策,了解医院医疗、行政的各项管理规定,熟悉各医疗收费项目。
四、严格按照文件进行医疗服务收费,审核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合法性,确定收费标准执行的准确性。不得自定价格,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提高收费标准、自立名目、扩大收费范围和分解收费标准,严防分解、重复、遗漏、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发生。
五、完善价格公示制度,不定期检查各科室医疗服务价格公示情况、门诊电子滚动价格公示栏。价格变动时,应及时通知各科室兼职物价人员。
六、根据省物价政策,实时准确维护医药价格数据库信息。
七、每月定期对全院出院患者病历进行抽查,了解全院医疗服务收费情况,有反馈意见,并按抽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审计、财务、护理一起不定期组织专职、兼职物价管理员培训。
八、及时向全院各科室兼职物价员传达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督促各科室兼职物价员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杜绝错误的发生。
九、耐心倾听患者对医疗收费的咨询和查询,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在物价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解决患者的需要。接到物价投诉,首先建立投诉档案,及时对照项目收费要求与相关科室配合进行核查,如有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根据核实结果进行处理,并将核查情况及时上报领导。
十、按xx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认真核查全院各科室新增服务项目,并进行成本核算,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报,待审批后方可执行。
十一、积极配合省、市物价部门对医院医疗收费情况的物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规范医院的医疗收费行为。
十二、负责对医院医疗收费许可证的年检工作。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4
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
(一)血站的名称;
(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十条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流程
(一)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主管院长、医政处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入病案。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提出,相应级别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处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十一条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必须做到:
(一)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做如下检验:血型ABO正反定型、RhD、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
梅毒等。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二)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进行核对。
(三)经治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四)执行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无误,输血科才能接收。
(五)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必须做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做交叉配血试验。
(六)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七)用血科室取血与输血科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八)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九)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十)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为4小时。
(十一)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十二)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按规定销毁,做好销毁记录。
(十四)一次性输血耗材同时送回输血科,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务人员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由血液中心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输血科指定专人到血液中心取血。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第十五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实行报告制度。
第十六条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医政处,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通知输血科核对保存于输血科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等。剩余血袋交回输血科,以备检查。
(二)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三)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四)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五)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六)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七)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八)异常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九)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第十七条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流程
(一)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输血科。
(二)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三)上报医政处。
(四)输血科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输血科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五)输血科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六)临床与输血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第十八条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一)标签破损,血液沾污;
(二)血袋有破损、漏;
(三)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四)血浆量乳糜状或暗灰色;
(五)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七)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八)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九条严格执行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
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应急协调机制:
(一)积极与血液中心联系。
(二)条件允许开展术前预存式储血、术中自体血回输。
第二十条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一)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二)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三)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四)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第二十一条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将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新上岗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第二十二条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输血科工作的考核指标。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5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xx省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做微生物学监测,督促各科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五、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6
一、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负责做好门诊行政管理工作。
二、经常检查督导门诊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的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服务质量。
三、做好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工作,做到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四、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
五、对门诊流量实时监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的.协调配合工作。
六、加强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督导落实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
七、建立、健全和落实好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八、不断加强门诊日志管理,做好门诊大事记纪录。
九、每日检查开诊情况并全面掌握各科门诊医疗、护理及宣教工作的情况,负责组织检查门诊患者的就诊情况,组织好各专业专家门诊,方便病人就医。
十、做好导医培训,有效指导患者就诊,正确使用一卡通,落实“首问负责制”。
十一、开展便民服务,不断增加便民措施项目,组织好便民门诊,督促检查便民门诊开诊情况。
十二、总体规划门诊各科室布局,简化就医流程。
十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提高服务水平。
十四、领导和组织门诊服务质量的考评工作,定期召开门诊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整改,不断提高。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7
一、每一个必填字段均为住院登记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监控字段,系统提醒工作人员将该字段填写完整后再进入下一工作环节。
二、电子病历系统尽可能辅助医师符合我院计算机打印病历规范。
三、住院号使用错误,出现多人同号、一人多号、跨年度使用病案号现象等,扣罚责任科室当月绩效薪金50元/份病案。
四、年度最大病案号与最小病案号之间空号现象超过500个扣罚责任科室12月份绩效薪金1元/个。
五、计算机打印病历不符合医院计算机打印病历规范的,且是由医师责任心不强造成(如没有实行正反双面打印、首页信息不规范),扣罚责任科室当月绩效薪金5元/份。
六、出院病历中混有他人病历者扣罚责任科室当月绩效薪金5元/份。
七、计算机打印病历规范性进入当年的年终绩效考核。八、临床科室超时限回归病案室的病历按照超期率扣罚,出院病历超期率每增加1%,累加扣罚100元(例如:超期率为1%,扣罚100元;超期率为2%,扣罚200元)。
九、在病历归档后才发现遗漏病历资料的,由责任医师或责任护士填写申请表,经医务科同意后方可归入原病案,年终根据各科室申请数量占总出院数量比率进行绩效考核。
十、科室病历评分表中须反映病案的实际情况,若病历评分表中的分数不能反映病案的`真实情况,则按照我院的扣罚标准双倍扣罚,同时将病历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纳入处罚范围。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8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六项卫生行业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制定本制度。消毒隔离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医院工作人员应提高认识,认真执行。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诊疗及处置工作后均洗手或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随时监测定期更换,确保其使用浓度和效果。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床头、桌、椅子等每日湿擦,扫床巾及抹布一床一用一换;当地面或物体表面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立即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扫擦拭:各房各室清洁工具应分开使用和存放,并没有明显标记,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五、定期更换病人被褥,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必要的随地乱丢,不在病房内清点,病人出院后,对其使用的物品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每日通风换气、保持洁净,必要时监测:进入应衣帽整洁,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室内,医务人员操作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室内物品摆放有序、洁污分开,标识明显;灭菌物品存放于使用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过期物品;各种医疗用具如体温表、湿化瓶、药杯等,使用后均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七、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按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的原则进行隔离。
八、传染病人按病种区分隔离,原则上其他病房不得收治传染病人;如必须收治则应按传染病人隔离措施执行;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
九、加强传染病管理,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应设预检分诊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再门诊各处走动,严格探视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十、传染病室、隔离观察室、传染病诊疗室内所有物品,要进行随时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十一、凡特殊病原体感染或传染源不明的疑似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隔离(标准预防加上额外预防)。病人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对于进行消毒,不需要的`物品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置。
十二、各类实验室应该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合理设置区域,正确处理各种标本及医疗废物。
十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物品的同时,要加强自身防护。
十四、重点科室应在医院消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要求的工作流程及处理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十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医院有关“反馈和控制金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所有病人都不想出去进行标准措施,严格做好经空气传播(如:结核、麻疹、肺鼠疫、肺出热等)、飞沫传播(如:百日咳、白喉、流脑、甲型流感等)、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标准预防加上额外预防)。一般要求在病历牌上有颜色标识(空气传播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用粉色;接触传播预防用蓝色),防治造成院内传播流行。
十六、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原则上各临床科室消毒、灭菌物品(如:手术器械、腔镜等)统一送消毒中心清洗、消毒(如:呼吸机管道、湿化瓶等)或灭菌处理,把好器械清洗质量关,定期检测,认真执行追溯制度,加强愿望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管理。
十七、规范处理医疗废物,防治锐器伤。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9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
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
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
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
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
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
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
(一)血站的名称;
(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第九条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十条
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流程
(一)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主管院长、医政处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入病案。
(三)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提出,相应级别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处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十一条
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必须做到:
(一)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做如下检验:血型ABO正反定型、RhD、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梅毒等。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二)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进行核对。
(三)经治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四)执行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无误,输血科才能接收。
(五)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必须做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做交叉配血试验。
(六)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七)用血科室取血与输血科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八)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九)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十)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为4小时。
(十一)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十二)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按规定销毁,做好销毁记录。
(十四)一次性输血耗材同时送回输血科,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务人员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由血液中心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输血科指定专人到血液中心取血。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实行报告制度。
第十六条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医政处,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通知输血科核对保存于输血科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等。剩余血袋交回输血科,以备检查。
(二)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三)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四)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五)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六)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七)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八)异常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九)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第十七条
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流程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0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xx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1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2
为加强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偶发性事件、网络病毒等造成系统故障,妨碍正常的工作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医院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司专人负责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工作。
二、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系统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
二是网络硬件设备及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三是网络病毒的防治管理
四是上网信息的安全。
(一)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
网络系统中存贮的各种数据信息,是生产和管理所必须的重要数据,数据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影响接诊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数据资源安全保护的主要手段是数据备份,规定如下:
1、服务器要做到数据必须每周一备份。
2、部要做到数据必须每日一备份.
3、一般门诊、住院科室要做到数据必须每周一备份。
4、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要采用光盘及时备份。
5、数据备份时必须登记以备检查,数据备份必须正确、可靠。
6、严格网络用户权限及用户名口令管理。
(二)硬件设备及机房的安全运行
1、硬件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保证电压及频率,一般应同时配有不间断供电电源,避免因市电不稳定造成硬件设备损坏。
2、安装有保护接地线,必须保证接地电阻符合技术要求(接地电阻≤2Ω,零地电压≤2V),避免因接地安装不良损坏设备。
3、设备的检修或维护、操作必须严格按要求办理,杜绝因人为因素破坏硬件设备。
4、网络机房必须有防盗及防火措施。
5、保证网络运行环境的清洁,避免因集灰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三)网络病毒的.防治
1、服务器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上网电脑必须保证每台电脑要安装防病毒软件。
2、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及清理。
3、所有U盘须检查确认无病毒后,方能上机使用。
4、严格控制外来U盘的使用,各部门使用外来U盘须经检验认可,私自使用造成病毒侵害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5、加强上网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禁在网上玩游戏,看于工作无关的网站,下载歌曲图片游戏等软件,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四)上网信息及安全
1、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网信息检查,发现有关泄漏企业机密及不健康信息要及时删除,并记录,随时上报主管领导。
2、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防止发生窃密、泄密事件。外来人员未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让外来人员使用我医院的网络系统作任何用途。
3、要加强对各网络安全的管理、检查、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院负责人。医院计算机安全负责人分析并指导有关部门作好善后处理,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据情节给予必要的经济及行政处理。
三、未经网络负责人批准,联结在医院网络上的所有用户,严禁在同过其它入口上因太网或医院外单位网络.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3
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医务科或者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向输血科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亲友互助献血应在输血科填写登
记表,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严禁自采供血或者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血源。
6、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7、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
8、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
一、策划
1.实施背景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医务科对既往临床用血管理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2.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
⑴输血质量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输血风险控制不到位。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临床输血工作不够规范,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管理督导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少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和正确选择血液成分,出现了输“保险血”、“营养血”和“人情血”等不恰当的输血现象;⑵输血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人员中合格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医院未设立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职责往往难以落实,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等均难以较好开展。
⑶相关硬件设施不足,业务用房面积不足,达不到《四
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仪器设备配置有所欠缺,未独立设置输血科,输血科建设和发展缓慢,与卫生部要求难相适应。
⑷临床用血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表现为医师用血权限把握不严,临床用血不规范,成分输血存在误区,临床用血计划不落实,临床医生输血适应症把握不严,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输血前检查不规范,输血记录单记载不全,无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
⑸临床科室对用血情况未进行考评分析,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更新较慢,对合理用血、输血严重危害知识掌握较少。
3.确定方针和目标并制定计划调整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二级组织: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血库主任、临床各科科主任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或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各级组织的计划目标、工作职责和细则。制定并实施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输血科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满足临床需要,不得非法自采、自供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液中心血液制品种类提出合理用血方案,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4
一、印章的制作
(一)须刻制办公用印章的部门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报办公室,再到公安指定的刻制单位刻制。
(二)刻制公章后,必须先向院办公室备案,方可启用。
(三)旧章换新章的.,按以上规定办理。
二、印章的使用
(一)医院公章由医院办公室作为机密件专人管理并使用,任何工作人员使用公章一律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二)以医院名义上报、外送、下发的文件资料、报表,经济合同、协议订购单、证书等,由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加盖公章。
(三)因公出差、联系业务等必须出具相关证明时,要经分管院长同意后经院办公室负责人核准,方可开具并加盖公章。
(四)职工亲属办理出国、购房等手续需医院出具证明的,由职能科室负责人审核后,经分管院长、院长审批后方可开具并加盖公章。
(五)医院领导工作用章(个人私章)必须经本人同意方可使用。
(六)盖章人要按照标准规范使用印章,确保印迹清晰、端正,位置正确。
三、印章的保管
(一)医院各类印章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二)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分工负责,并制定明确的管理、使用办法,严格审批和登记制度,确保印章的安全。
(三)印章必须保持整洁,印面字迹工整、清晰,印泥颜色纯正。
(四)印章一旦发生丢失,要立即向医院办公室、院领导、保卫部和公安汇报,办理挂失手续。
四、印章管理要求
(一)各类印章都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依法使用、严格管理。
(二)严禁以任何形式在空白表格、证书或其他空白纸张上盖印。
(三)各类印章一般不得带出医院。确需外带的,严格办理审批手续,并确保2人及以上共同管理。
(四)医院所用名称或印章变更时,应将原登记的专用印章送交监督管理机构和医院档案室存档。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15
1、当班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定时巡查设备运转情况,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岗。
2、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遇有故障应及时努力排除。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医院有关领导。
3、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基本保养知识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
4、认真按规定做好污水处理的检测工作。一般总余氯量由操作人员当班时检测,微生物指标由操作人员取样后送医院实验室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5、认真填写好运行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状况指标的的检测结果。有前后班的应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异常情况和曾处理故障的情况在交接班时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非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操作间禁止闲人进入。来单位视察人员需由操作人员带领下参观,检查人员一律凭有关介绍信,由操作人员做好登记工作。
7、定期进行处理构筑物中污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污物排放前均应检测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值。医院污水操作人员要注意将采好的污泥样送有关化验室检测,并做好定期消毒情况及污泥检测结果等方面的记录。
8、定期与卫生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联系,报告设施情况和污水处理检测结果。如需暂停处理,应尽快报告上级部门。
【医院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管理制度08-26
医院的管理制度02-22
医院管理制度10-28
医院管理制度范本04-17
医院物资管理制度05-04
医院用电管理制度06-10
医院清洁管理制度06-15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06-09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02-15
医院收费管理制度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