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
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1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但实施基础薄弱
近些来,特别是萨班斯法案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以来,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整个企业界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这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的提高,上市的企业主要是源自满足内控建设合规性的强制要求的动机,而暂时还没有被强制要求完善内控的企业则可能更多的是出于提高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的需要。不过,尽管广大的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但它们实施内控制度的基础还普遍比较薄弱,不少企业缺少完整财务制度,很多甚至还尚未建立基础的内部牵制制度,如出纳与会计、财务审核等职务分离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和效率、完整性较差,亟待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及效率、完整性较差,内部控制制度覆盖范围有待扩大。自20xx年7月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始执行,按照规定,公司应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从已披露的情况看,虽然中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完善,但其内控制度建设状况并不乐观。首先,关于内控控制制度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很少,而且已披露的内容空洞,缺乏较为实际的内容。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冗长,却无法体现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作的实际状况。不过,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企业关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这项信息普遍披露完整,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监测的`重视程度较好,表达和显示了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意愿。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未能根据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需要,建立形成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看上去似乎有较为清晰的企业文化描述,但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佳。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得企业即使制定出了各种规章制度来,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控制执行氛围。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不断增大。但管理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对风险认识可能不够充分,或者过于乐观和自信,急于扩张,忽略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难以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内控制度的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全员的重视和履行,但目前来看,在不少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主体素质都还较低。不少管理人员漠视内控制度或者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一窍不通,但业务处理上却习惯独断专行,主观意识强、法律知识淡薄。而在一般员工层面上,由于不少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较弱,企业往往未能建立针对内部各个岗位、清晰准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体系,从而导致多数一般员工对岗位的职责范围、权限大小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缺乏清晰认识,往往仅凭借个人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和判断完成工作,部分员工甚至仅满足于跟着领导的指挥棒转,缺乏必要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内控制度往往缺乏深入理解,加之业务素质和技能不足等原因,如一些企业财会部门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得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执行难度也较大。
(三)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模糊、设计方法不规范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原则上也普遍较为模糊,缺少对内控需要的必要评估,制度设计过程中未严谨贯彻内部控制科学设计原则,靠“拍脑袋”、想当然地进行内控制度设计的现象也较为多见,这容易使内控制度与企业的特定规模与发展状况不匹配,难以完整覆盖到关键控制部门和人员,不易渗透到整个企业业务领域和操作系统,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造成管理脱节,漏洞多出,容易导致一部分制度形同虚设,或难以贯彻执行。
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定市场环境考虑不够,更多地照搬一些大公司的内控模式,导致了自身内部控制系统较差的适应性。设计原则模糊、设计方法的不规范使得企业整个内控制度难以有效衔接,各自为政甚至支离破碎,无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大大削弱了控制系统的效力。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中小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模式,不能照搬大型企业的模式,应以前瞻和务实的眼光,在内部控制科学设计原则和规范方法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提高中小企业全员内部控制意识,优化控制环境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要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层首先应足够重视。企业管理层应增强对风险的防控意识,提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应意识到自己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份子和重要一环,自身行为需要接受监督。某种程度上看,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可能是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任务。进而,还需提高员工素质及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企业应重视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此外,发挥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的引领作用,营造支持控制系统有效运转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二)建立健全内控系统,增强控制执行力
应在内部控制科学设计原则和规范方法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关键内部控制点应进行重点监控,以带动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效果。要有明确的授权批准程序,在授权批准控制时,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责任和程序;要有科学的职务分工和岗位分离,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应建立健全保障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运作的监督测评体系,增强控制执行力,强化内部审计制度,防微杜渐,防范制度的人为执行疏漏。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2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部门间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合理控制成本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等。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原则和主要作用
(1)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是尊重法律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为了规范其运作秩序,提高其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和监督,进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制定内部制度,必须以尊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合法性。
二是整体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原则。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必须确保各部门的权力运行都在其监控之下,内控的覆盖面应该涉及到单位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职能岗位。同时,考虑到某些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对其的权力运行必须做到重点突出,设计更细更严格的制度来加强对其的监控。
三是连续性原则。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立足企业战略,放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背景下。因此,应该保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和长期性,确保内控制度深入员工内心、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四是经济性原则。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也应充分考虑其实施成本,不可面面俱到地追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全方位监控。应该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的实际,设计出重点突出、操作性强、运行成本经济合理的内控制度。
(2)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障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内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运作,确保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持企业内部的团结性和凝聚力,为企业实现公司战略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保障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企业财产物资的储备和管理,都需要人的参与。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约束和监督相关责任人对财产物资的负责权力,防止出现贪污、盗取、滥用等不良行为,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是保障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领导层依赖于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进一步分析,进而做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度,有利于保障公司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保障了领导层做出决策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制度建设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实效。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经营业务简单、内部管理相对容易等因素,公司内部往往存在有形式上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的问题。
(2)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保障。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企业内部管理相对简单,这也造成了企业领导“一支笔”审批现象的存在。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在领导层手上,使应该发挥作用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的权力无法得以伸展,使内控制度的权力关键监督点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和约束。
(3)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过于琐碎,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有些企业为了严格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有效的'监管,设置了许多内控监管部门及监管岗位,有的甚至重复设置,造成了内控监管部门的臃肿、工作效率下降、企业管理成本较大上涨的现象。这种情况违反了内控制度建设的经济性原则,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1)风险控制制度建设。风险控制是要求各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建立起各个风险控制点,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对企业财务活动、销售活动、生产活动等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2)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的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要求单位合理设置会计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同时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确保单位利益不受损害。
(3)预算控制体制的建立。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控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建立起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有利于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及时分析和控制部门的预算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意见,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3
前言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建财务管理逐渐完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财务管理自得到落实,一些条件成熟的工业企业实现了基本建设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接轨,但在积极稳妥推进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接轨的过程中,基建业务财务管理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工业企业有关基建业务的财务管理愈发显示其重要性。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企业基建业务财务管理谈几点建议。
1.目前企业基建业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业企业基建业务主要指基本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更新改造工程(包括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改良、装饰、装修等工程)及企业进行的大修理工程。各项基建业务在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1.1会计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
1.1.1对于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项目,1996年1月1日起执行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凡是符合规定条件,并报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建设单位财务会计与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已经合并的,不再执行本制度,应执行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
1.1.2对已实现基本建设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并轨的企业,根据20xx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及部分企业实行的新颁《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及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但企业基建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不需要安装设备、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购入的无形资产及发生的不属于工程支出的其他费用等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企业未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建设项目,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方法》(下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这四个一级科目核算内容尚不能满足科学精确反映工程全貌的需要。例如:
1.1.2 .1在“基建工程支出”科目下设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和“待摊基建支出”四个明细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支出,但基建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不需要安装设备不通过本科目核算,通过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这样在项目建成后,竣工财务决算后的“交付使用财产”并不是一个投资项目整体总建设成本,还需要将“固定资产”科目中属于项目概算列支的'需要安装设备归并到项目建设成本中,才能准确计算投资利税率,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成果,考核项目投资效益。
1.1.2.2《办法》作为对会计制度的补充,还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基建业务覆盖的内容。在“基建工程支出”科目下设的“待摊基建支出”核算基建期间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分摊计入有关固定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含工程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筹资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合同公证费及工程监理费、税金、工程损失等,其中包括的具体内容涵盖面尚不能满足企业基建工作实际。如按规定应付给商检部门的进口成套设备费、进口成套延期付款利息、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测费、概预算审查费、贷款项目评估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费等费用的核算在《办法》中没有提及,但这些费用恰是目前投资项目特别是引进设备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的。
1.2项目建设性质界定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诸方面原因,许多工业企业的改扩建投资项目按技术改造项目报批。按《办法》规定,企业进行更新改造工程(包括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改良、装修等)发生的实际支出,通过“在建工程”项下“更改工程支出”二级科目核算,该科目按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但实际上其中有些项目完全是新建厂房和公用设施,购进全套新设备,并发生应计入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属于基本建设业务范畴。
1.3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问题
基建业务财务管理是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概算、工程预决算、实施项目建设到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全过程的财务活动。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基建业务财务管理工作分散在计划、财务等几个部门,基建业务会计核算作为单项业务并入财务部门,分散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加上长期以来,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基建财务是临时的,配不配备专职基建会计人员无关紧要,或者由其他财会人员、其他专业人员代兼基建会计。临时抓差来的基建财会人员,一般专业素质较差,即使对正常基建业务记帐处理能够胜任,更谈不上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中有关投资估算和财务测算方面的有效介入。
2.对加强企业基建业务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基建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基建业务财务管理应从项目预概算编制审核、资金筹集、工程成本控制直至竣工决算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2.1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补充和完善制度不明确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全方位的核算,对企业基建业务的会计处理,目前仍沿用1998年出台的《办法》。建议财政部门适时修订《办法》顺应新时期新形势新制度要求。在新办法尚未颁布之前,企业结合本企业基建业务实际,对《办法》中不够明确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并用于指导日常核算工作。对一些建设规模庞杂,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建议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可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的核算办法。
2.2设立专门机构
建议对大中型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设立专门的基建管理机构,包括基建计划部门、概预决算部门、会计核算部门。例如,针对企业财务会计总帐中的“在建工程”,设立一个专门的核算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基建财务工作,根据项目建设实际,详细核算在企业“在建工程”项下列支的“基建工程支出”“更改工程支出”“大修理工程支出”等各项内容。期末将明细核算后汇总的“在建工程”余额并入企业总账。在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基建财务人员应重点参予项目前评估(主要是投资估算、财务成本预测和效益评价,如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计算等)、概预算工作和项目后评价工作,将项目建设期间有关财务工作集中管理,全面控制。对小型项目及企业大修理工程要配备专人负责核算,并加强内部控制。
2.3建章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基建业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概算编审制度、核算制度、内控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对基建业务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4
1、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
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
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
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
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
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
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
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
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
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结束语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5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逐步普及,内部控制建设逐步走入大众视野。20xx年3月,我国财政部牵头六部委共同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向社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论界的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等领域;实务界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流程管理的融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等内容。20xx年5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正式,并于20xx年7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可以说,COSO报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指示作用,我国也从形式上借鉴了5要素框架结构,内容上也参照风险管理的8要素实质内容进行实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滞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治理、权责划分、文化建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内容。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者,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滞后,导致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员工普遍素养不高,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缺乏根基,一旦市场出现破洞,很容易为企业带来风险。
(二)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目前,一些企业管理层还并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不够重视,因此未能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严格执行并落实内部控制,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一些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仍存在偏差。比如,一些企业管理者将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就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与其他部门及员工无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只关心经营目标实现与否,不重视相关合规工作的开展,容易急功近利,甚至导致一些不法行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难以逆转的危机。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管理理念不到位,一些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内部控制要素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分析,对内部控制原则把握不足,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未能形成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很难做到内部控制所倡导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管理理念。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只是一种形式,而未能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真正落实。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有外部监督就足够了,内在约束可有可无,因此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出现漏洞,相关控制流程、授权层级不科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为滋生贪腐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打造。
企业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的树立,尤其是要将科学的内部控制思想进行宣导和学习,并将内部控制优秀的理念同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自上而下肯定内部控制作用,才能够树立起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地位。
二是,需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建设。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要让企业员工感受到这绝不是“讲形式”“走过场”,而是真真实实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讨论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模式,将冗杂的部分去掉,增加实质性内容,让内部控制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完善企业各项控制活动。
首先,要落实财产保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企业财产,确保各类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是衡量内部控制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财产的处置和日常接触,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定期盘点制度、保存相关文件资料、及时记录资产变动明细等工作都能有助于企业掌握自身的资产情况,防止资产流失或不当损毁。其次,企业还需加强对会计系统的控制。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企业不同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决定了会计控制的特点。会计控制总体框架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基础上的,再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的会计制度,主要目的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内容的处理流程。同时在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责任的前提下,优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效果,让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能够了解到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经营信息。最后,强化授权审批控制。在内部控制有序实施的企业内部,每一项经营业务都需要经过适当层级的授权审批,防止企业员工随意处置资产、修改会计记录等问题出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层无法参与到每一项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中,那么就需要进行权责分离、科学授权。对企业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流程按照权限和职责进行划分。比如管理部门制定企业整体的赊销政策和仓库管理办法,当满足先决条件时,经办人员就可以直接按照规定办理,而不需要再次请示。针对一些发生频率不高的业务,若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执行,那么经办人员就需要进行请示汇报,得到相应授权许可才可以执行。
(三)加强企业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除了企业自身重视程度不足之外,外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内部控制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鉴于此,要想从本质上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必须从立法角度,强化外部监督管理职能。严格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必须严格立法,法律是刚性约束,只有加大惩处力度,那些故意触犯法律的人才能够心有忌惮,畏惧法律的惩戒才能够制止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将不法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其次,立法还需严谨。有关部门在立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角度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实际运作的层面上进行梳理,确保法律法规更加严谨,不给不法分子钻漏洞的机会。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要加强对监管机构廉洁自律的教育,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关键岗位要定期更换人员,防止滋生贪腐问题。同时对于具体的监管办法还应进一步完善,适当增加监管干部队伍,提高监督力度。
三、结语
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都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企业需要建立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着眼于实际,深入分析企业现实情况,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突破点,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融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唯有如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6
一、胜利油田现有企业文化内涵解析
胜利文化就是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三个层面。
1.观念形态文化
(1)胜利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
(2)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
(3)经营战略:打造胜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
(4)经营宗旨: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
(5)经营准则:诚信规范,科学高效。
(6)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
(7)胜利油田企业愿景:百年创新,百年胜利。
2.制度行为文化
胜利油田在全油田范围内修订、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建立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关联交易制度等。
3.物质形态文化
胜利油田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了油田各行业的核心技术,提高了油田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善厂容厂貌、队容队貌;加强企业形象的策划和宣传,构建富有个性的油田形象识别系统,扩大对外宣传,提升了胜利油田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胜利油田发展战略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1.胜利油田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1)完善企业价值观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新战略的要求,要树立以下几种价值观念。
①学习。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上升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而学习则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
②合作。需要进一步树立和强调合作的价值观念,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③和谐。石油企业作为一种资源的采掘利用的产业,更易造成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油田企业要树立一种和谐的价值观念。
(2)赋予胜利精神新内涵
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爱国、敬业、求实、奉献”,还需要建立敢于直面强敌、永争第一的“夺冠”精神和胸怀全球、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3)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和企业作风建设
加强企业伦理的建设,提高广大职工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努力改善油田与地方的关系。在企业的作风建设方面,要加强“速度”文化的建设,形成迅速行动、雷厉风行的企业作风,抢占市场先机,夺得胜利机会。
2.胜利油田制度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1)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
重视非正式组织文化的建设,加强管理,引导非正式组织文化的建设发展方向,有利于激发职工的个性、活力、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大大地增加胜利油田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基本管理制度
在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建议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员招聘制度、职工培训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奖惩制度和劳保福利制度,确保胜利油田新战略的成功实施和“百年创新、百年油田”企业“愿景”的实现。
3.胜利油田行为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1)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企业广告行为中关键是把握住企业广告的制作质量;
②加强贡献社会的社会责任,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各种场合多做社会公益事业。
③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教育培训行为和企业礼仪文化。
(2)职工行为文化
职工的行为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领导行为文化建设、职工行为、榜样文化建设三部分内容。领导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在于领导职务素养的建设和沟通网络的建设两个方面。油田职工行为文化建设包括职工职务行为文化和职工举止文化建设。榜样文化建设要克服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树立现实榜样。
4.胜利油田物质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1)产品文化建设
胜利油田应在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名牌战略,同时建立并加强产品的质量文化建设。
(2)环境文化建设
胜利油田的环境文化建设可以从企业容貌重点是厂容厂貌及在企业的工作环境建设方面,抓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3)企业技术文化建设
胜利油田的技术文化建设重点抓好油田的设备文化建设和油田的科技文化建设。
三、推进胜利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油田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克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探索的问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一是切实提高领导认识。领导干部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二是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要普及企业文化理论,分层次开展培训教育,让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要狠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工作,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来表达、来发展的。当前要在企业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重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能充分施展才能的评价、选用、激励、保障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做好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要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逐渐形成企业文化的立体建设体系,逐步使企业思想贯穿融合于企业员工头脑之中和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4.适应形势,勇于创新
要在思想认识上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的认识模式,在经营策略、人才培养、企业管理、企业形象确定等方面确立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全新理念;要创新方式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进一步夯实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要创新学习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使职工在日积月累、寓学于乐的教育渗透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她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点一滴积淀起来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反应了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企业特色文化的建设是工矿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规律;领导重视、广大职工认同、全员参与是确立企业价值观念、构建企业文化的必由途径。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7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潜在的生机与灵魂。随着“文化强企”呼声的渐高,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成为当下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必须透析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并知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开辟蹊径。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的生命之本,其对于石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作用:一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思想价值观起到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进行,并对企业员工的个人思想和价值起到导向规范作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员工的思想和起到约束功能,使员工摆脱社会恶俗趣味影响,提升自控能力。三是凝聚与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也能鼓舞与激励员工摒除万难,直达成功,为企业发展再创佳绩。四是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
在当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思想较以前有了一些变化,如爱岗敬业意识不再强烈,懒散意识慢慢滋生等。从企业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毋庸置疑,由于企业重视度不够,文化建设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发挥效用,例如宣传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工作实施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改善。
(二)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
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但就目前来看,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的问题。从内容上来,教育内容在与时俱进方面有所欠缺,如很多内容难免枯燥,实用性逐渐削弱,故应基于当下石油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进行革新。从方式上来看,文化建设工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建设,但就目前来看,略显落后,新意不足,员工的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三)文化建设中人才与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强有力的人才建设队伍作支撑,而目前很多是由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素质有待加强。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激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能对领导者与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作用,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良好企业文化的绝佳途径,各石油企业要在此方面下功夫,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一)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企业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岗位职责、企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内容组成,而企业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优良的企业文化能有效促使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优化更新。企业要首先要强化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资金与人才支撑。其次,企业要与时俱进,更新文化建设内容。注重内容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最后,运用多样化的建设方式激发员工兴趣,如多媒体信息技术方式。
(二)创新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文化建设
毋庸置疑,在石油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市场弥漫着文化气息,而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理念也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首先,管理者在管理制度实施与创新中,应注重引导员工进行顺利正确的价值观,还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发挥榜样作用推进文化建设。其次,石油企业应强化岗位培训制度。促进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友好沟通,在此过程不仅为员工个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最后,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密切联系,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并使其扎根于管理制度中。诚然,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行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而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与交流过程时刻渗透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经营理念。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可开展一些企业日常生活、日常管理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如可通过开展多姿文体活动、建设绿色石油小区等实现该目标。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品牌功能等多种功能作用,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透析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以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日常管理中等途径实现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推动石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关文章:
企业制度建设11-04
企业制度建设总结03-17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11-16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2-06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合集)01-15
企业制度管理06-17
食品生产企业制度04-11
优秀企业制度10-29
现代企业制度实用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