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时间:2024-08-02 14:22:00 制度 我要投稿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现如今,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

  一、保管人员应熟悉医疗器械质量性能和储存要求,实行分区分类管理。

  二、保持库房整洁,堆垛牢固、美观,规范操作,怕压医疗器械应控制堆放高度,对因保管不善而造成医疗器械损坏的事故负具体责任。

  三、配合养护人员进行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四、购进医疗器械入库,凭验收员签章的入库凭证收货;

  医疗器械出库时,认真贯彻“近效期先出”、“先产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凭销售清单发至发货区,发现包装破损、过期失效或其他质量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发货并及时报质管部处理。

  五、对库存医疗器械的色标管理负具体责任。

  六、每月底对库存医疗器械进行一次电脑帐、货盘存,保持电脑帐、货物准确一致。

  七、销货退回医疗器械经验收合格的,清点后重新入库,并做好记录。

  八、对过期失效等不合格医疗器械必须放入不合格医疗器械区。负责对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有效控制。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2

  为规范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仓库贮存、养护、出入库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一、仓库贮存

  1、应当配备与经营产品相适应的储存条件。按照医疗器械的贮存要求分库(区)、分类存放,包括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发货区等,并有明显区分(如可采用色标管理,设置待验区为黄色、合格品区和发货区为绿色、不合格品区为红色),退货产品应当单独存放。

  2、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当分开存放;

  3、库房的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库房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库房内墙光洁,地面平整,房屋结构严密;

  (3)有防止室外装卸、搬运、接收、发运等作业受异常天气影响的措施;

  (4)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

  4、按说明书或者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贮存医疗器械;

  5、贮存医疗器械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措施;

  6、应作好仓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安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并填写“安全卫生检查表”。

  7、搬运和堆垛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垛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医疗器械包装;

  8、医疗器械应当按规格、批号分开存放,医疗器械与库房地面、内墙、顶、灯、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保留有足够空隙;

  9、贮存医疗器械的货架、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

  10、非作业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贮存作业区,贮存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不得有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行为;

  11、医疗器械贮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贮存管理无关的物品。

  12、从事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其自营医疗器械应当与受托的医疗器械分开存放。

  二、库存养护

  1、养护人员要在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检查并改善贮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按照医疗器械储存养护标准做好医疗器械的分类存放。

  2、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库存医疗器械要逐月进行质量检查,一般品种每季度检查一次;

  对易变效期品种要酌情增加养护、检查次数;对重点品种应重点养护。可以按照“三三四”循环养护检查,(所谓三三四指一个季度为库存循环的一个周期,第一个月循环库存的30%,

  第二个月循环库存的30%,第三个月循环库存的40%)并做好养护记录,发现问题,应挂黄牌停止发货并及时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交质量管理部门处理。并要认真填写“库存医疗器械养护记录”。

  3、养护人员要指导并配合保管人员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管理工作,当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及时采取降温、除(增)湿等各种有效措施,并认真填写“库房温湿度记录表”,每天上、下午不少于2次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记录;对库存医疗器械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

  4、对库存医疗器械有效期进行跟踪和控制,采取近效期预警,超过有效期的医疗器械,应当禁止销售,放置在不合格品区,然后按规定进行销毁,并保存相关记录。

  1)效期产品的医疗器械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使用效果,因此在采购入库验收、仓贮、

  出库复核销售及售后服务中都必须注意,在所有记录表格中都必须明显记录其效期起止日期。

  2)采购时应注意是否近失效期产品,入库时应认真填写“效期商品管理记录表”,并按先进先出原则,认真做好保管,货位卡特别注明,填写效期催销表,销售时,告知消费者注意事项,并做好售后服务。

  3)有效期产品的内外包装破损不得销售使用,应视为不合格商品,登记后放置于不

  合格区。

  4)对所有商品应根据企业销售情况限量进货。

  6、养护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对下列情况应有计划地抽样送检,如易变质的品种、储存两年以上的品种、接近失效期或使用期的品种、其它认为需要抽检的品种等。当发现不合格品种时要及时请示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后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出合格区,放至不合格区,并做好记录。

  7、企业应当对库存医疗器械定期进行盘点,做到账、货相符。

  三、出入库管理

  1、入库

  1)仓管员依据验收的结果,将产品移至仓库相应的区域,如:验收结果为:不合格,需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区域,产品经判定需退货的,需将产品移至退货区。如为合格品,将产品移至合格区域。

  2)企业应当建立入库记录,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当及时入库登记;验收不合格的,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并放置在不合格品区,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置措施。

  3)验收合格入库商品,需填写:“医疗器械验收、入库交接单”。

  2、出库

  1)器械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2)医疗器械出库时,库房保管人员应当对照出库的医疗器械进行核对,发现以下情况不得出库,并报告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1)医疗器械包装出现破损、污染、封口不牢、封条损坏等问题;

  (2)标签脱落、字迹模糊不清或者标示内容与实物不符;

  (3)医疗器械超过有效期;

  (4)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的医疗器械。

  3)医疗器械出库应当复核并建立记录,复核内容包括购货者、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或者失效期)、生产企业、数量、出库日期等内容。

  4)医疗器械拼箱发货的代用包装箱应当有醒目的发货内容标示。

  5)医疗器械出库,必须有销售出库复核清单。仓库要认真审查销售出库复核清单,如有问题必须由销售人员重开方为有效。

  6)医疗器械出库,仓库要把好复核关,必须按出库凭证所列项目,逐项复核购货单位品名、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

  7)出库后,如对帐时发现错发,应立即追回或补换、如无法立即解决的,应填写查询单联系,并留底立案,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配合协作,认真处理。

  8)发货复核完毕,要做好医疗器械出库复核记录。出库复核记录包括:销售日期、销往单位、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至、生产厂商、质量情况、经手人等,记录要按照规定保存至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满后2年。

  9)需要冷藏、冷冻运输的医疗器械装箱、装车作业时,应当由专人负责,并符合以下要求:

  (1)车载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在使用前应当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

  (2)应当在冷藏环境下完成装箱、封箱工作;

  (3)装车前应当检查冷藏车辆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温度后方可装车。

  10)运输需要冷藏、冷冻医疗器械的冷藏车、车载冷藏箱、保温箱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冷藏车具有显示温度、自动调控温度、报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3

  一、放射诊断人员必须是经过正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且经过正规培训可方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二、放射诊断人员必须通过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取得《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方可书写诊断报告单。

  三、按《职业医师法》中规定,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才能独立从事诊断工作,职业助理医师必须在职业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所发诊断报告必须经职业医师审核并签字,才生效。

  四、放射报告实行审核制度,所有诊断报告须审核后方可出具,即诊断报告双签制度,由两人签字审核后交患者或临床。

  五、实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如遇疑难病例须经全科讨论后方可出具报告。对特别重大或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放射诊断报告,需报告科室负责人,经审核或同意后方可出具。

  六、对危急重病人的.急诊报告,由当班医生可确定诊断的情况下半小时内出具临时报告(上加急诊报告字样),后经科主任审核或科室讨论后确定或修改。如有修改,将修改结果意见及时送达并告知临床。如当班医生无法确定诊断,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4

  一、认真学习并执行上级质量方针、政策、法规和指令。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确理解并积极推进本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牢固树立“合法经营、质量为本”的思想,按照“按需进货,择优选购”原则指导业务经营活动,当经营数量、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求数量和进度,严把“计划采购”第一关。编制购货计划时应征求质量管理部门意见。

  三、检查督促本采购部门工作,坚持采购的医疗器械必须是从具有法定资格的供货单位购进的,并收集供货单位的合法证照等资质的证明材料,严禁从私人及证照不全的单位进货,建立供货单位档案。

  四、督促检查本部门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配合质量管理部门搞好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并检查收集有关的资料,经质管部门审核合格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货。

  五、在掌握经营进度的`同时,掌握质量动态,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质管部门联系,对重大质量的改进措施在本部门的落实负责。

  六、制定采购部门员工的业务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并进行质量意识考核。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5

  一、在质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具体负责在库医疗器械的.养护和质量检查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医疗器械质量性质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库房实际情况,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合理存放。

  三、养护人员对在库医疗器械进行“三三四”循环养护检查,并做好温湿度记录和养护记录。在循环检查中,对下列情况的医疗器械进行重点养护(1)首营品种(2)近效期的品种。

  四、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医疗器械,应挂黄牌暂停发货,并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填写“停售通知单”,经质管部门复检后,不合格的放入不合格品区;

  合格的摘除黄牌,填写“解停售通知单”,继续销售。

  五、做好仓库温湿度记录和调控工作,保证库房温湿度符合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

  六、正确使用养护、保管、计量设施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七、负责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

  八、自觉学习医疗器械业务知识,提高养护工作技能,日常工作中要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6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是院长领导下负责对院内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的组织。

  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家有关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的管理规范。

  2)起草、制定、审核和评价医院内有关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政策,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通报、讨论和分析院内外发生的',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有关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大问题,探讨改进医院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的建议、方法和措施。

  4)通报院内出现的重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追踪,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的结果。

  5)对医院内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6)对在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有关科室和人员提出表彰和奖励的建议;对在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重大责任事故的有关科室和人员提出批评和处罚的建议。

  2、人员组成

  由医院领导及有关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采购和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

  组成成员:院长(史学森)、分管院长(杨贵林)、医务科科长(张建礼)、护理部主任(白梅梅)、医院感染科科长(宋宏鹏)、医疗器械科科长(赵福)。

  3、工作方式

  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和医疗设备科负责,每次活动要有记录,有小结。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7

  一、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拆零和拼装发货程序

  二、范围:涉及拆零和拼装的所有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保管员、发货员、复核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程序负责

  四、流程:

  1. 整件医疗器械拆零后,应保留箱内合格证,并在外箱无标识或字迹的醒目位置粘贴”“拆零”标识后归原货垛;拆零后未留原箱的剩余医疗器械则应与合格证一起上拆零货架,建立货位卡。

  2. 发货员将发好的拆零医疗器械集中在拼装箱配货区.

  3. 复核员按发货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核对,并做好出库复核记录。

  4. 复核无误后,按器械的属性,类别,包装情况进行归类拼装。(易破碎、污染的'医疗器械应与其他医疗器械分开存放)。

  5. 拼装完毕,应在拼装箱上粘贴标明拼装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单位等项目的拼箱证,以便核对。

  6. 将拼装好人医疗器械存放发货区,填写运输单,安排人员运输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8

  一、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销售部门协助进行。且应加强对无菌器械的`质量跟踪。

  二、质量跟踪应做到从采购到销售能追查到每批商品的质量情况。

  三、质量跟踪从采购工作开始,从购进验收记录、到销售出库记录,对售后质量跟踪可采用信访(写信、传真、电话),走访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由销售部门负责。

  四、质管部门负责资料的分类汇总,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9

  为了把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验收关,杜绝不合格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入卫生院,特制定本制度。

  1、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对供货企业的合法性及销售人员资格进行审查,收集供货

  企业的《药品经营(生产)许可证》和工商执照复印件或《医疗器械经营(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工商执照复印件,复印件须盖供货企业红印章。

  2、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要签订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注明质量要求,规定供货企业的义务:

  ①必须开具合法票据;②药品医疗器械必须符合法定质量标准;③包装标签要符合有关规定;④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3、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应建立购进记录,使用旧台账登记的,根据实际购进情况,记录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货日期等内容;记录医疗器械产品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企业、生产企业等内容。按照购进记录,能追查到每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进货来源。

  4、使用新台账登记的,应该记录购进日期、通用名、生产批号、生产企业、清单发票归档号等内容;记录医疗器械产品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企业、生产企业、等内容。按照购进验收,做好清单发票的签字工作,并及时对清单发票按照购进验收记录的顺序每月装订成册。

  5、药品和医疗器械到货后应及时进行验收,验明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证件复印件要加盖供货单位红印章;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入库和使用。主要有以下情况: ①从非法渠道供应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

  ②属于《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四十九条规定情形的药品;

  ③包装、说明书、标签不符合《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药品;

  ④没有提供《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品通关单》或进口药品口岸检验报告单的进口药品;

  ⑤没有冷藏措施运输到货需在0-10℃保存的生物制品。

  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产品。

  ⑦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无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的医疗器械。

  ⑧小包装已破损或标识不清的医疗器械。

  6、药品和医疗器械验收后,应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至少三年备查。

  7、要建立供货企业档案和进口药品档案,收集合法证明文件妥善保存备查。

  8、对购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法票据,应整理装订成册,以防丢失,便于查找。

  9、本制度由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负责执行。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0

  一、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

  1、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是诗司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经营工作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有效加强对业务经营工作的领导,持续提升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分类细则》等文件的理解和落实。确保医疗器械商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3、医疗器械经营必须秉承国家的方针政策,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质量为重,依法经营,追求实效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坚持为人民健康提供服务,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服务于灾情疫情防控,为工农业生产和科研提供支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宗旨。

  4、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对商品质量的验收、在库养护和出库复核等管理工作。在售后服务过程中,我们将积极跟踪用户对商品质量提出的查询、咨询意见,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同时,将质量管理工作与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相结合,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够为公司的整体业绩提升做出贡献。责任将逐级分解到个人,对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将追究个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实行逐级质量管理责任制。

  二、质量体系审核

  1、为贯彻国家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对器械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为第二责任人。公司质检部作为第三责任人,具体负责公司各经营环节的质量工作。

  2、公司设立了质检部门,专门负责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的管理工作。质检部门在公司内部拥有质量管理的决策权,负责指导、监督经营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公司商品的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和裁决。

  3、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商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负起责任。同时,各职能部门的员工也要对自己岗位上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相关商品质量负责。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每个人都认真落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位。

  4、质检部负责公司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质检部定期对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对于未达标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并要求限期整改。

  三、各级质量责任制

  (一)企业负责人的质量责任

  1、组织贯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章;

  2、严格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医械经营活动;

  3、教育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4、审批有关质量文件,保证质量管理人员行使职权;

  5、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

  1、负责收集宣传贯彻医械监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负责收集所经营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标准;

  3、负责起草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4、负责对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进行质量审核;

  5、指导产品验收、售后服务工作;

  6、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三)质量验收人员的质量责任

  1、严格执行产品质量验收制度;

  2、根据有关标准和合同质量条款对医械产品质量进行验收;

  3、建立真实、完整的验收记录,并妥善保存。

  (四)养护保管人员的质量责任

  1、严格执行产脾存养护制度;

  2、实行色标管理,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3、加强产品效期管理;

  4、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控制性管理;

  5、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及防虫、防鼠工作。

  (五)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的质量责任

  1、正确介绍产品性能,提供咨询服务;

  2、产品销售前应进行复核和质量检查;

  3、对顾客映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4、售后质量查询、投诉应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四、质量否决制度

  1、医疗器械供应单位,经审核或考察不具备生产、经营法定资格及相应质量保证条件,有权要求经营部门停止采购。

  2、销售医疗器械的对象,如果经审核发现没有取得购进医疗器械法定资格,有权要求经营部门停止销售并收回已售出的医疗器械。

  3、来货验收中,对不符合公司《医疗器械验收制度》的医疗器械,有权拒收。

  4、对养护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有权出具停售、封存通知,并决定对该医疗器械的退货、报损、销毁。

  5、售出的医疗器械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经营部追回。

  6、对不适应质量管理需要的设备、设施、仪器、用具,有权决定停止使用,并提出添置、改造、完善建议。

  7、对不符合公司《首营企业审核制度》、《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的首营企业、首营品种,有权提出否决。

  8、经审批过的首次供应商在实际交付过程中质量保证能力不足;对已批准的首次产品在销售中质量波动或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情况,应向经营部和总经理提出中止合作、停止采购的建议。

  9、有权对购进计划中质量保证差的企业或有质量问题的品种进行否决。

  10、对医疗器械质量有影响的其他事项。

  五、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1、我们将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法规以及有关医疗器械管理规定,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我们会在《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方式和范围内开展医疗器械营销活动。

  2、企业负责人、医疗器械质量人员应熟悉掌握有关医疗器械的法规和行政规章,并贯彻执行。

  3、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医疗器械法规培训,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在法律方面,他们必须没有不良记录。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考试并取得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

  4、我们会严格按照需求进货、精选采购的原则来选择药品的供应商。在选择供应商时,我们会对其生产(经营)合法性、资质、信誉、质量历史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真分析和考察。我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盖有原始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同时,我们也会核实供应商销售员的合法资格,并要求提供法人授权书、身份证明、联系地址等信息,以确保所购买的医疗器械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5、采购医疗器械应与供货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或购货合同。

  6、首营企业应对其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首营医疗器械产品应对其质量性以及合法进行性审核。

  7、质量人员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审核,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8、质量人员负责起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

  9、所有涉及合同及有关履行合同变更和解除合同的往来信件、电话记录、传真以及所有业务活动的记录,包括电话要货、口头电传等,应当形成文字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备查期限为五年。

  六、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

  1、首次经营企业是指购进医疗器械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

  2、首次经营品种是指本企业向某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

  3、购进医疗器械时,必须以产品质量为首要考虑因素。对于首次与我司建立供应关系的供货企业,我们将进行全面审核,包括资质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估。审核工作将由采购团队和质量管理团队共同完成,只有通过审核并合格后,才能与该企业建立供货关系。

  4、审核首营企业,应如实填写《医疗器械首营企业审批表》,按表中审核要求索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有关证明资料。

  5、请提供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证明,例如执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法人授权书、身份证明等有效证件。

  6、购进医疗器械时,首先要填写《首营医疗器械审批表》,然后由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员对首营产品进行合法性和质量基本情况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经营。在审核过程中,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以及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

  7、首营品种合法性及质量情况的审核,包括审核医疗器械的生产批文、注册证和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是否符合规定。了解医疗器械的性能、用途、储存条件等内容。

  8、签订首次经营品种合同时,应明确质量条款内容,同时与供货单位签字质量保证协议。

  9、购进产品时,应当要求对方提供合法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注册证、产品出厂检查报告书或合格证。进口医疗器械的包装必须附有中、外文对照的说明书。

  10、供货方必须提供加俯货单位红印章的有关质量批件和规定资料。

  七、质量验收制度

  1、购进医疗器械必须验明其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

  2、医疗器械采购时,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确保票据、账目和货物相符。购进记录应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批准文号、注册证号、产品标准代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数量、价格、购进日期、供货单位等必要信息,同时需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3、对于首次与企业建立业务关系并购进其经营的医疗器械,需要对其资质、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索取医疗器械的生产国家批准文号、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证明、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资料。

  4、对购进医疗器械应逐批逐件验收,并对其外观的性状和医疗器械内外包装及标识进行检查。

  5、不得采购和验收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6、医疗器械的'验收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包括购进记录、产品质量状况记录、质量验收人员签字,以及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7、购进日期、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灭菌批号(适用于灭菌产品)有效期(适用于有效期管理的产品)外观质量、包装及合格证情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复核人等信息应当记录在验收记录中。记录保存期限为3年或产品失效后一年。

  8、对验收不合格产品,应拒收,并报质量管理负责人处理。

  八、仓库保管制度

  1、仓库应以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堆码合理、整齐,无倒置现象。

  2、仓库周围无污染源,环境清洁。库房与营业场所应有隔离设施,面积与经营规模相适应。

  3、医疗器械的有效期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近效期医疗器械应当在产品上有明显的标志和示意牌。对于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产品,应当制定近效期医疗器械催销表,按月填写以便及时管理和监控这些产品的有效期情况。

  4、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能和要求,需要将产品库内的温度控制在1—3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45—75%范围内。同时,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域标记为绿色,退货区域标记为黄色,不合格区域标记为红色。

  5、库房内需配备垫仓板等设施,以使货物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配置温湿度测量和调节设备,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配置遮光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配置符合标准的照明设备,确保库房内有足够的光线;另外还需配置消防设备、安全防鼠设施、防虫措施和防尘设备,以确保库房内安全、整洁。

  6、医疗器械养护员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做好夏季、冬季和梅雨季节的器械养护工作。定期检查存储的器械产品质量,针对近效期产品,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对库存和陈列的器械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记录检查结果。

  7、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填写《库房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产品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医疗器械产脾存和陈列质量的安全。

  8、对储存和陈列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报质管人员确认和处理,有质量人员填写《医疗器械产品停售通知书》,将有问题的产品放入不合格区存放,待查明原因后,作退货或销毁处理,处理结果应有记录。若属假劣产品则应报当地药监部门,监督处理。

  9、仓库应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10、对各类养护仪器及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

  九、出库复核制度

  1、建立医疗器械产品出入库复核记录,入库汽应与购进验收记录相符合。

  2、产品出库前做好复核和质量检查,实行批号跟踪,搞好出库登记,内容包括销售日期、购货单位、产汽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商、外观质量、包装及合格证情况、发货人、复核人等。有生产批号或有效期管理的应记录生产批号和产品有效期。

  3、产品出库做到票、帐、货相符合。出库复核记录应保存3年或产品失效后一年。

  4、对每批产品的出售进行批号跟踪。根据记录应能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应能全部追回。

  5、对销售退回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经验收合格的存放于合格区,不合格的存放于不合格区,并有明显的色标示意。

  6、发现包装破损、封口不牢,封条严重损坏,包装内有异常响动、渗漏等现象均不得出库和销售。

  十、不合格产品及退货产品管理制度

  1、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作拒收处理。

  2、质量管理人员在检查产品质量时,若发现产品不符合标准或上级明确规定的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不合格产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区内,并有明显标志。

  4、不合格产品的确认、报告、报损、销毁处理要履行审批手续。

  5、退货产品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6、未接到退货通知单,验收员和仓管员不得擅自接收退货产品。

  7、所有退回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挂黄牌标识。

  8、所有退回的一二三类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必须重新进行验收,按照购进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过程中需要做出明确的结论,并将结果记录。只有验收合格的产品才能够被放入合格品区。对于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报质检部门进行确认后,将产品移入不合格库存,并做出明显标志。不合格产品需要按照不合格产品确认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9、经质检部审核后,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需要退回给供货方的情况,须凭借进货退出通知单进行处理。质检部将审核后的通知发送至配送中心,要求其及时处理相应产品。

  10、产品退回、退出均应建立退货台账,认真记录。

  十一、质量事故报告、质量查询和投诉管理制度

  1、在经营过程中,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要进行原因分析、责任划分,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做好详细记录以备查。

  2、在经营过程中已售出的医疗器械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医疗器械和做好记录。销售记录应保存在产品售出后三年。

  3、发生严重质量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具有严重不良影响的情况时,责任部门应立即向公司经理和质量检验负责人报告,公司需在24小时内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其他严重质量事故应在两天内报告公司经理和质量检验负责人,公司需在三天内向药监局做出汇报。

  4、发生质量事故时,公司各部门应当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立即展开调查和处理工作。调查范围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和部门,以及事故经过等方面。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明确相关责任人,并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同时,根据公司规章制度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坚决贯彻“三不放过”原则,即对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对责任人和相关群众不进行教育不放过,对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5、对于发生质量事故而不报告的情况,将被视为隐瞒事故并进行处理。对于未报告的环节,将追究该环节负责人的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或行政处分等处罚措施。

  6、加强对售后产品质量监控、搞好问询调查和回工作。

  7、对顾客的投诉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分清责任,不得无故推辞或拖延。

  8、用户投诉后,要查明原因,及时答复,必要时登门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如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要将产品质量问题和处理结果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二、售后服务管理及用户问制度

  (一)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1、企业应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

  2、企业在停业、歇业期间不得停止对其已售出产品的售后服务活动。

  3、企业在营业场所应当明示服务承诺,公布监督电话号码,并设置意见簿,以便接受顾客的投诉、查询以及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的问题。企业应该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答复,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顾客的反馈。同时,对于留下地址或电话号码的顾客,企业应当做好书面或电话答复工作。

  4、医疗器械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合法,内容应当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为准,严禁含有虚假信息,以免误导消费者。

  5、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器械销售价格应当遵守国家价格政策,明码标价,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包括暴利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我们承诺遵守相关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价格合理公正,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发生。

  (二)用户问制度

  1、为使产品在医疗上应用安全、方便、质量稳定、疗效确切,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我们应广泛征求意见,经常走医疗用户,听取使用后的映意见以便使产品更完善。

  2、定期对用户进行走访,收集他们对医疗器械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以便对反馈信息和销售信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优势,提升用户满意度。

  3、对用户映的意见或出现的问题跟踪了解,处理意见明确、有效。

  4、经常走用户,积极馈信息,查品牌,讲信誉,做到货真价实,保证消费者利益。

  十三、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质量信息是指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生影响,并作用于质量控制过程及结果的所有相关信息。

  2、质检部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信息网络体系,将各相关部门作为网络单元,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传递、分析和处理。

  3、按信息的影响、作用、紧急程度,对质量信息进行分级管理。

  这类信息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需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进行评估和决策,并由各部门协同配合处理。

  B类信息指涉及企业两个以上的部门,需由企业领导和质检部协调处理的信息。

  C类信息指只涉及一个部门,可由部门领导协调处理的信息。

  4、信息的处理:

  A类信息:由企业领导判断决策,质检部负责组织传递和督促进行。

  B类信息:由主管领导协调部门决策,质检部传递馈并督促进行。

  C类信息:由部门决策并协调进行,并将处理结果报质检部。

  5、质检部应当按季度填写质量信息报表,并报送给主管领导。对于突发的重要质量信息,质检部应当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报告,确保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利用。

  6、部门之间应当相互协调、配合,定期将质量信息报送给质检部。质检部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以信息馈送的方式传达给相关执行部门。

  7、质检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归档分类。

  十四、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1、在采购医疗器械时,除了要确保产品质量外,经营部门还应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向客户询问产品质量情况,收集客户的使用体验和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2、验收养护人员在验收、养护过程中也应注意观察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并及时向质量管理部及经营部报告。

  3、消费者投诉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查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核实投诉事项。如果确认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应该客观解决,保护公司的质量信誉,同时确保顾客满意。

  4、质量管理部收到质量投诉后,将立即展开调查处理,确保在10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并在一个月内完成结案。同时,认真记录整个处理过程,并向相关部门通报查证情况,确保处理意见及时告知投诉用户。

  5、对每一笔的质量跟踪记录及质量投诉,都应有详细记录。各项记录由质量管理部保存,保存期三年。

  十五、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1、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不良应的调查处理报告。

  2、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快速处理。

  (1)事件调查:查清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相关部门、人员、事件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无误。

  (2)经过事件调查,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事故的原因、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在处理事故时,我们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一是不能放过原因不明的情况,要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二是不能放过责任不清的情况,要明确责任归属;三是不能放过措施不落实的情况,要确保事故处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只有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才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不良应调查、处理和报告应有详细记录,并建档。

  4、确定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不良应,应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六、人事教育培训制度

  1、企业每年都会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医疗器械经营人员进行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法规、行政规章的培训,以及医疗器械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2、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每年由公司按排接受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3、从事验收、养护、计量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同时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和考核。这样可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

  4、新员工入职前必顋接受相關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培訓,通過考核後才能正式上崗。對於中途換岗的員工也應該進行類似的培訓。

  5、办公室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并建立档案。

  6、质量管理部配合办公室对员工教育、培训及考核。

  十七、执行情况考核制度

  1、各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考核。

  2、检查、考核应用统一印制的检查、考核记录表,检查、考核情况应如实记录,质检部负责监督和抽查。

  3、自查、考核结束10日内各部门应向质检部馈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与问题整改情况。

  4、凡不按规定时间进行认真自查的部门,每次扣发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奖金100元。

  5、在自查或抽查中,发现没有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的,每笔按责任小给予责任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如给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带来影响的,除赔偿相应损失外,根据情节轻重、损失小和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态度,扣发主要责任人奖金。

  6、自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整改,质检部提出整改意见并发出整改通知书,但若整改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到位,将会面临加倍处罚的处罚措施。

  7、全年没有发生质量问题的员工将获得超额奖金作为奖励。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建议,并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带来经济效益的员工,将被给予嘉奖和奖励。

  8、考核指标以已公布生效的制度、职责、程序、记录文件要求为准。

  十八、特殊产品专项管理制度

  1、特殊产品指根据有关规定对储存条件、使用方法等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2、特殊产品的购进、保管、储存、销售、使用必须按规定执行。

  3、特殊产品的记录需要由专门负责的人员填写、收集和整理,每月由所属部门指定专人收集、装订、整理、保存至有效期一年后。

  4、特殊产品管理文件的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分发、执行、归档及变更应遵循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要求,由负责文件管理的部门进行检查和管理工作。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1

  医院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

  一、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

  二、器械科负责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采购应当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医疗器械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同时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

  三、对医疗器械采购、评价、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报告、合同、评价纪录等文件,器械科进行建档和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5年以上。

  四、发生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或者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疗器械保障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五、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各环节如人员、制度、技术规范、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应符合要求。

  六、相关科室加强医疗器械使用、保管等人员的培训。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2

  一、医疗器械出库,必须有销售出库复核清单。仓库要认真审查销售出库复核清单,如有问题必须由销售人员重新制作方为有效。

  二、医疗器械出库,仓库要把好复核关,必须按出库凭证所列项目,逐项复核购货单位品名、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

  三、医疗器械出库必须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按发货凭证对实物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如发现以下问题要停止发货,填写出库拒发单,报有关部门处理:

  (一)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二)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三)已超出有效期。

  四、如对帐时发现错发,应立即追回或补换、如无法立即解决的,应填写查询单联系,并留底立案,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配合协作,认真处理。

  五、发货复核完毕,要做好医疗器械出库复核记录。出库复核记录包括:销售日期、销往单位、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至、生产厂商、质量情况、经手人等,记录要按照规定必须保存至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满后2年。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3

  1、全院各科室所需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均由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审批后,交设备科负责采购、供应、调配、管理和维修,并由该科监督其维护和保养。

  2、各科室所有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必须一律造册登记,千元以上或进口的贵重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制定出详细的使用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一械一卡一档,专人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一般常用的`医疗设备要建册登记,专人或兼职保管,如违反操作常规造成器械、仪器的损坏、变质,应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予以处分。

  3、各科需新添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请单,报设备科审查后做出意见,提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和院领导审批,由设备科会同购置科室、财务科一起集体参与谈判,方为生效。一般常用的器械设备,由科室申报计划,设备科按计划进行采购供应。不准科室或个人私自购置器械、仪器设备,违者财务科拒绝付款。如强行购置造成经济损失,视其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追究经济责任。

  4、需要维修的器械、仪器设备,应填写维修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组织维修,如器械未发生故障而擅自停机、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科室负责经济责任。

  5、报废的器械、仪器设备,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派员鉴定属实,报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批准后才能报废。经批准报废的设备,由科室送交设备科入库保管。

  6、各科室领取新添的器械、仪器设备,若无客观原因,一个月内应投入使用,否则,科室负责人要向院领导写出书面检查,并视具体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所有投入使用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建册登记工作量,以备考查。

  7、申报维修的器械及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清洁工作,否则,维修人员有权拒绝维修或退回科室,如科室拒不执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设备科有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8、大型进口的贵重仪器,到了保养期科室应安排保养,否则,机构损坏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4

  1、 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传染病发现及报告任务。

  2、 承担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 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4、 主持社区诊断的完成,根据本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制定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为手段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评估总结。

  5、 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查与咨询。

  6、 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课题的设计、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

  7、 承接医疗保健服务合同工作。

  8、 组织并指导社区护理、一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5

  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所有的在职工作人员。

  2、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对所有工作员工将安排其到当地的防疫站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本食堂工作,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上岗体检:新招的人员均须上岗体检,到本店制定的市卫生防疫站进行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检查范围包括料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如果体检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将不能上岗工作。

  4、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食堂管理员负责保管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的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为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安排工作到指定防疫站进行统一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饮料生产的工作。如工作人员在职工作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组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组应安排到其它不予食品接触的岗位上。

  7、监督检查:管理员对每年的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健康管理制度的人员应立即指出责令作出正确处理,并对违规人员进行考核扣罚。

  三、工作人员其它卫生管理规定个人卫生要求: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常剪指甲、常理发、经常洗澡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食品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以及接触污染物后必须将手洗净,方可进行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06-27

医疗器械仓库管理制度03-07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0-02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8篇03-09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5篇03-30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08-19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5篇)03-30

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04-24

医疗器械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