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时间:2024-08-05 09:49:24 制度 我要投稿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范例15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范例15篇)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

  跨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市场逐步开放,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航空军工企业的转型发展,这对于我国航空军工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一、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航空设备企业在每年年初都对工资基数进行修定,到了年末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对全年工资进行工资总额制定的管理模式。航空设备企业的员工薪酬主要由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其它的一些福利构成。而工资是员工薪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员工能够直观了解的部分;年终奖金是航空设备企业薪酬分配的又一种组成方式,每年年终,企业的上级对各个分级企业的利润进行考核,对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额度的奖金,在分配到不同员工名头上,对员工进行奖励;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部分;而其它福利则包括一些生活补贴,例如交通补贴、通信补贴等。

  二、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体系依旧是“行政主导型”的,企业较为注重人的学历、资历、级别等因素,一般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都是按照行政等级来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员工的职务、学历水平、以及职称和工作年限就成了薪酬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员工工资的高低完全看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而不是其工作能力,这对于员工利益而言有失公平。

  1.薪酬分配制度不公平。

  对于员工技能上的工资制定没有与工资等级挂钩,使得技能效益工资成了补贴性工资,而职工工龄长短决定工资高低,反应不出员工能力上的高低,这使得能力较高的员工得不到应有收获,薪酬制度有失公平。奖金等级也没有过多考虑员工的工作水平,使得员工学习技能、要求进步的积极性不高。

  2.薪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轨。

  由于航空设备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按照员工职业等级进行高低区分的,一般情况下,薪资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对工资单元划分非常细致,大部分都是固定工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靠员工工作能力进行变化的,薪资的制定结构和水平过多的考虑员工的职称和地位,对于绩效没有足够关注,这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薪酬调配不符,违背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规律,使得员工缺少竞争意识,导致工作热情不高。

  3.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

  基本薪酬是企业薪酬的核心部分,它没有足够的激励性,对于一些浮动性较大的薪酬,也实行固定化的薪酬模式,对薪酬的分配一般都是平均主义。部分的航空设备企业只对员工薪酬进行简单的排序,将工资分成不同等级,按照员工的职位高低进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薪酬内部分配不公平,对一些与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使得员工积极性下降。

  三、航空设备企业薪酬管理的改善对策

  企业对工资的制定要本着公平、激励、合理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薪酬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

  1.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

  想要建立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就要对员工进行竞聘上岗,使得员工职位与能力相匹配,在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对员工的职位进行合理配置,多考虑员工工作能力,而非工龄长短,建立科学的升职考核机制,对真正有能力可以胜任职位的员工进行升职加薪,促进员工薪酬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2.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

  企业要根据地区最低生活保证额为基础制定基础工资。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实行岗位工资制,即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级别的工资,例如:工作性质较为稳定,工作较轻松的岗位,因其对员工能力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不会有过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对其工资的制定就不能过高;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或者工作中存在风险、工作压力较大的岗位制定较高的工资额度,例如设计员、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人员、有毒有害操作工等职位。

  3.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发展多样化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以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为基础,发展多样化薪酬体系,用科学的手段将不同因素有机结合,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航空设备企业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同时企业的工资薪酬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竞争力,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员工的目的。综上所述,制定具体的薪酬制度时,既要使得薪酬制度满足不同人才不同岗位的需求,还要与企业经营效益、当地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相结合,通过薪酬高低差异,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企业的基本工资要满足员工生活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达到内外均公平的效果。航空设备企业的人力部门要从薪酬的基础和标准进行设定,对薪酬结构、薪酬制度进行设计,根据员工的发展和薪资的提升三个层面对薪资制度进行设定,要体现薪资制度的公平原则。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2

  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为了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对所有生产设备必须严格管理和监督,做到科学管理、正确使用、合理润滑、精心维护、定期保养、计划检修,防止非正常的磨损和损坏。

  一、操作工使用设备必须遵守“五项纪律”及做到“三好”“四会”。

  五项纪律

  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3.不准在设备运转时离开设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查,自己处理不了的故障应及时报告主管科室。

  4.不准擅自拆卸零部件当作它用。

  5.遵守交接班制度,做好清洁、润滑工作,做到不做好润滑工作不开车,不做好清洁工作不下班。

  “三好”

  (一)管好:

  1.操作者对所有使用设备负保管责任,不经领导和本人同意,不准别人动用自己使用的设备。

  2.操作者对设备及附件或其它装置保持清洁、完整无损。

  3.设备开动后,不准擅离工作岗位。

  4.认真做好设备运转台帐记录和日常点检记录。

  5.认真做好交接班,并详细准确填好交接记录。

  (二)用好: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精机粗用和超负荷使用设备,更不准拚设备(特殊情况需经主管科和厂部领导同意后使用。)

  2.坚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做到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并经常清洗油毡、油线,保证设备无油垢、无铁屑、无杂质脏物,各油孔清洁畅通。

  (三)维护好:

  1.熟悉设备的转动系统和结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原理,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能排除设备的一般常见故障,以及进行局部的精度调整,在维修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掌握更多的修理技术。

  3.按时认真进行设备的一级保养,配合维修工进行的二级保养。设备大修时,参加拆卸、总装和试车工作。

  四会

  (一)会使用:

  1.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各操作手柄的使用方法,变速时应停车,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丧失设备的精度。

  2.对新设备或未操作过的设备,在操作前应先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机构的作用,在确有把握时,方可上机操作。

  3.熟悉设备性能和加工范围,能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或工作负荷,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熟悉加z12t艺,能选用合适的工具和刀具及其它辅助装置。

  (二)会保养

  1.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工具、工件(成产品)堆放整齐,做到班前润滑,班后擦拭清扫。

  2.保证设备无滴漏(油、水、汽、电),备滑动面无油垢、无碰伤、无锈蚀。

  3.按设备润滑表加油,做到“五定”‘保持油标醒目,油窗明亮,油路畅通,油毡、油线清洁完整。

  4.认真做好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

  (三)会检查

  1.设备开动前,必须检查各操纵系统,挡铁、限位器及其它操纵控制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各运转滑动表面润滑是否良好,一切正常后再开机。如果发现问题,不得开机并向生产科反映。

  2.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各部位运转情况,听取设备运转声音,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会同维修工人一起分析原因。

  3.了解设备精度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精度要求,并能进行检查。

  (四)会排除故障

  1.凡设备的一般机械故障(不需要拆开较大的箱盖等),操作者应能够排除。较大的故障应与维修工共同排除。

  2.操作者在电气人员指导下,经常熟悉设备电气系统,如遇电气故障,应协助电工排除。

  3.设备发生事故,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领导和有关人员。

  二、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按照“清洁、整齐、润滑、安全”等四项要求来做。

  清洁

  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杆、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设备周围铁屑杂物、脏物等应清扫干净。

  整齐

  工具、附件、工件(成产品)应放置整齐。管道、线路等应保持整洁。

  润滑

  按时加油、换油,不断油。油压正常,油标明亮i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标、油毡清洁。

  安全

  努力学习和熟悉设备结构及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做到无设备人身事故。

  三、建立润滑管理制度,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

  四、编制设备的润滑卡片,收集润滑技术资料,指导操作和维修工搞设备保养。

  五、核定全厂每台设备润滑材料及消耗定额,编制设备的换油计划,并组织好废油回收工作。

  六、贯彻设备润滑的“五定”原则,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以实现科学管理。

  七、建立精、大、稀设备保养细则,严格按计划进行维修。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3

  一、所有固定设备、移动设备都必须执行巡回检查保养制度,设备巡回检查主要由设备操作司机负责,大型固定设备、主要运输绞车、皮带机、溜子、各种机车以及翻车机、喷浆机、扒装机等,其跟班维护员至少每班巡回检查一次。

  二、设备巡回检查的内容和次数必须由分管的.技术员绘制巡回检查图表。机房、硐室、车间的设备巡回检查表必须张挂起来,没有条件张挂的场所要将巡回检查图表保存在巡回检查记录薄内。

  三、设备操作司机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巡回检查图表中规定的时间、内容和要求进行。不得缺损、不得漏检、不得马虎了事。

  四、设备操作司机及专职设备维护工应分别设置设备巡回检查记录薄,设备巡回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和处理外,还应详细的记入记录薄内,以便备查。

  五、司机或维护员在巡查中发现的异常现象或故障点要及时处理并汇报调度室,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六、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各工区机电副区长或负责人每旬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4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凡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都应制定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企业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企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企业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企业应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矿)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矿)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科(车间)应建立全厂(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矿)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矿)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矿)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矿)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矿)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矿)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6.设备动力科和车间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公司特种设备的使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提到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高压供电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机动车辆等,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级相关的设施。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四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全面负责。

  第五条办公室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室,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

  第六条各使用管理部室负责人对本管理区域内的特种设备负有管理责任,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检验、维护保养等具体事项负责;现场操作人员是特种设备操作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公司定期限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八条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部室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报告。

  第三章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及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做好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定期检查并主动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提出设备大修和小修的项目和内容。

  第四章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具体负责落实公司内特种设备定期自查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包括每月检查、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要求如实填写《自查记录表》。

  第十四条公司对特种设备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

  第十五条自查内容:

  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2.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情况。

  4.特种设备的改造、维修和重大维修情况。

  5.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8.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第十六条在设备使用管理部室自查中发现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由各部室负责落实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后,及时汇报公司领导。

  第十七条在公司组织的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要求,由办公室应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分部室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办公室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发现没有正当理由而又不能按时整改的,按公司安全生产相关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第五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管理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作。

  第二十条办公室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换证考试,统一办理审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公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第二十二条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第六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注册登记资料;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检的记录;

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二十四条设备使用管理部室负责特种设备档案的及收集、移交、存档、保管工作。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第七章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定期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工作。

  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编制特种设备定检计划,经总经理同意,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第二十八条未经按期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九条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做到及时消除,设备需修理时,应委托拥有相关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维修。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6

  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按照设备、设施的运转规律,抓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维护,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安全生产。

  1.范围

  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设备管理

  2.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原则

  2.1公司的设备由运营中心下属的生产管理部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2.2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2.2.1生产管理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制订、执行及故障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2.2生产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2.3生产车间制定专人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设备管理必须密切为生产工艺服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重”的方针,做到专业维修和操作保养相结合。

  2.4设备管理必须狠抓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三个环节,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提高设备产出率。

  3.设备的基础管理

  3.1生产管理部应对公司的所有设备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账,建立设备档案,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如有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全套翻译入档。

  3.2财务部门应至少每年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复查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3.3生产管理部要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的难易程序、设备停机损失、购置原值等因素,将设备划分为重点检修设备、一般检修设备和随时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3.4设备的封存

  3.4.1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半年以上的设备应进行封存。

  3.4.2封存由生产管理部进行,封存要有明显的标识。

  3.4.3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和防潮措施。

  3.4.4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的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

  3.5设备的档案管理

  3.5.1生产管理部设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技术档案和状态档案的管理工作。

  3.5.2设备的技术档案是指设备的安装、零部件、自制设备、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3.5.3状态档案是指设备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资料。

  3.5.4设备管理员负责整理、保管本部门应归档的资料,负责与公司档案室进行相关的业务联系并及时归档本部门的资料。

  3.5.5已归档的设备档案资料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归档资料。

  4.设备的购置

  4.1生产管理部应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的资讯以及市场信息,并收集使用单位对有关设备的使用意见,为新设备的购置提供资料。

  4.2对于新设备的购置,生产管理部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并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4.3对于配套设备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由生产副总组织生产车间、研发部、物业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4.4选购的设备应备有齐全的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易损件。选购含有压力容器的设备要“三证”资料齐全。

  4.5设备到货后,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物管部、生产车间、库管和供方派员共同参加开箱验收,并认真做好开箱记录,按装箱单核对主设备、附件、工具、备件和技术资料,办理入库和安装手续。

  4.6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要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查、试车和试验,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4.6.1验收后生产管理部应负责将安装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5.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5.1生产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2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必须做到“三懂”,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特殊工种,须由国家劳动部门发给操作合格证,持证上岗。

  5.3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实行定人定机方式。对于由多人操作的设备和生产线,实行机长制,由机长负责,原则上机长由设备所在车间的工艺技术员担任。

  5.4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设备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运转。如现场管理人员强令操作员工超负荷、超范围和带故障使用设备时,生产管理部有权制止,操作人员有权拒绝。

  5.5设备操作人员要按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保证设备运行记录的连续性。

  5.6生产管理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本身的特点,采用预防检修的方式。对于生放设备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维修和检修工作,并认真安排好大修、中修计划。

  5.7对于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等,生产管理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维修、保养、检修和报检。

  5.8设备的保养由操作工的日常清洁保养、维修工专业维修保养加中修、大修计划检修三部分组成。生产管理部根据设备情况制定保养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由于保养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失或事故,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9设备的日常保养以操作工为主,操作工应当按照生产管理部制定设备日常保养要求和规定进行保养,预防设备的损坏和事故发生。

  5.10维修工和操作工要严格按照润滑周期表执行加油润滑,落实 “五定” (指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管理,防止设备断油的现象。

  5.11车间主任、生产管理部经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6.设备的维修

  6.1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填写设备报修单通知生产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排除,并填好维修记录。

  6.2在接到设备报修以后,生产管理部经理应根据设备的故障程度和原因,派出相应的维修人员前往车间进行修理。

  6.3维修人员在维修完毕后,应通知使用单位的员工进行验收,并在报修及验收单上签字,对维修用时和维修材料进行确认。

  6.4对于公司现有技术力量无法完成的设备报修,应由技术员填写外协修理申请单,经生产管理部经理审核后,报生产副总审批。外协修理申请单应详细注明维修设备的名称、故障原因、外协厂家和预计费用。

  6.5在维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门和生产管理部应当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对重大设备改造和大修后和验收还要有研发技术部门参加。

  6.6对于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生产管理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发生原因。

  6.7设备大修、中修的检查验收

  6.7.1设备大修、中修完工验收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或大、中修计划书中规定的各项检修内容、技术标准要求进行。

  6.7.2对无法修复到出厂标准的老、旧设备,原制造有严重缺陷的设备,经过两次以上大修的.设备,严重损坏过的设备,在保证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或根据工艺要求另行制订大修的标准。

  6.7.3凡降低修理项目精度标准的设备,必须在大修、中修任务书中注明。

  6.7.4设备大修、中修后应及时进行内、外部检查,空运转试验,升压、升温试验,负荷运行试验,试生产等必要的技术性能试验,必须达到设备出厂标准和符合原安装的生产工艺要求。

  6.7.5设备大修、中修验收由生产车间、研发技术部、生产管理部参加,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交接单,一式三份,生产车间、技术部、生产管理部各一份。

  6.7.6验收后生产管理部应将大修、中修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7.设备改造与更新

  7.1生产管理部必须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制订设备改造和更新计划。

  7.2设备改造与更新方案的审批

  7.2.1一般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由生产管理部提出方案,报运营中心批准。

  7.2.2凡纳入新建或技改项目中的重大设备改造与更新,应由运营中心组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生产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

  7.3设备技术改造应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可以更新。

  7.3.1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7.3.2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的。

  7.3.3通过修理、改造虽恢复性能但不经济的。

  7.3.4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不经济的。

  7.3.5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

  7.4设备更新工作应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生产副总具体负责,并应举行以生产管理部为主,生产车间、研发技术、质量、财务各部门参加的论证会,研究更新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管理部负责实施。

  8.备品备件的管理

  8.1备品备件是指设备维修所用的替换零部件,常用的备品备件应保持一定的库存。短缺时由设备管理人员提出采购申请,生产管理部经理审核,生产副总批准。

  8.2备品备件由生产管理部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办理领用手续,具体单据由保管员负责保管,财务部应定期审查所有单据和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

  8.3保管员应确定最高、最低储备量,做好备品配件定额储备管理,确保设备维修需要。

  8.4备品备件由维修人员提出领用申请,生产管理部经理审批,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当备品备件进行直提、直购时,需补办申领手续。

  8.5生产管理部应做好领用备品备件的保管、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备品备件。

  8.6重要专用维修工具由生产管理部经理提出申请,生产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一般维修工具由维修工提出申请,生产管理部经理审核,生产副总批准。

  8.7生产管理部应做好备品备件和维修工具的使用管理。

  9.设备的闲置与报废

  9.1闲置设备是指由于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停用的生产设备,设备闲置在半年以上的应进行封存管理,设备的封存和启封时必须由生产管理部和财务部共同进行。

  9.2因生产结构或技术原因长期不用,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设备,应积极组织外调、出租或转让,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9.3设备报损、报废条件:

  9.3.1因意外事故或灾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的设备。

  9.3.2制造质量低劣,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的设备。

  9.3.3生产使用造成损坏、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9.3.4机器陈旧,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且无法改造的设备。

  9.3.5耗能高,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

  9.3.6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9.4报损、报废设备的处理方法

  9.4.1按现有价值整件或整机出售。

  9.4.2拆卸、转让可利用的零部件。

  9.4.3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废料处理。

  9.5报废申请由使用部门提出,生产管理部进行专业审查同意,报设备使用部门所在系统总监审批。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还须由申请部门转财务管理部进行固定资产减速损处理。

  9.6不得把已报损、报废的设备用于生产、维修。

  9.7处理报废设备收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10.附则

  10.1本制度由生产中心制订,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10.2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部解释、监督和检查。

  10.3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有类似的规章制度自行废止。与之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7

  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此保养管理制度要实行定人、定岗、定机,此保养管理制度是贯搞好彻“预防为主、维修和保养并重”的具体体现,也是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有效措施。三级保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级保养: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的日常维护,而产生的技术状态变化,要及时进行调整,是指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部件、零件相互摩擦的检查、调整和处理,是操作人员在班前班后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具体情况结合日保养进行操作,由设备部定期检查评分,检查出有问题的'当场进行改进并扣除分数,如不改进则罚款50元,并十倍扣分,改进后仍不合格,三倍扣分,每月月底进行评比,分数最低的机台每人罚款50元。

  二级保养:此保养根据周保养检查记录表进行完成,一般周末进行停机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特殊情况可请机修人员配合),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日常工作中的隐患进行处理,突出重点或局部少量零件拆卸(拆卸时由设备部人员现场指导)检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保养,必须要填写设备保养延期申请表,由部门主管批准并由设备部人员签字方可生效。设备延期申请表最多不得超过三天。如不按此标准执行则当天分数记为零分,并每人罚款50元。

  三级保养:车间所属设备每月进行一次,由操作人员和修理人员配合完成,三级保养的具体要求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对有问题的部件进行拆卸检查或更换,在完成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得基础之上配合维修人员进行月检修工作,通过设备月检修要达到排除设备一切隐患,顺利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分别由操作人员每日、每周进行完成,评分标准为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的平均分。如所有机台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则不进行罚款。每月评比最高分机台每人奖励50元。三级保养视生产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操作人员配合维修人员完成。一级保养时间30分钟,二级保养时间为2小时,三级保养时间为4小时。胶印机的二级保养时间为8小时,三级保养时间为1天。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8

  1、目的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设备管理。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劳动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4、职责

  4.1 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并建立档案。

  4.2 使用部门负责对班组日常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时定期作一般保养维护工作,并建立档案。

  4.3维修部门负责审核基础设施保养计划、报废申请。

  4.4经理负责审批基础设施保养计划、报废申请。

  5、程序

  5.1新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和验收

  5.1.1新设备在选型采购时,不仅是考虑设备的性能、结构、寿命、安全、经济、维修等,还要考虑设备对人的适宜性。要尽量选购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本质安全性的设备设施。如果此类设备设施不可能实现本质安全,也要坚持主体设备与安全卫生设备同时购进,决不能因购买新设备而给安全卫生带来新的风险。

  5.1.2应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以保证设备的质量。特种设备必须选购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计文件、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5.1.3新设备安装时要主体设备与安全卫生设施同时安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

  5.1.4新设备的验收、调试、运行和使用、安全卫生要与主体设备设施同时验收、调试、运行和使用,并要同时列入设备台账进行管理。

  5.2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维修等管理

  设备设施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疲劳和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油污、切削等原因,将引起性能、结构、材料、应力等的变化,甚至导致其功能失效或出现故障,影响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抓好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以及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并作好各种记录。

  5.2.1设备使用

  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随机资料及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并对操作工人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告之正确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危害和风险、紧急情况时的处理、违章作业的不良后果等,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人违章操作设备、设施的现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者地级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将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5.2.2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1、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主要是采用日常点检的方法对设备的异常声响、漏油、润滑油量、压力、振动、温度等参数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排除,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日常检查内容有:

  (1) 机械能否确保完成工作定额,达到技术性能的要求。

  (2) 机械能否达到质量要求。

  (3) 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4) 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等异常现象。

  (5) 有无降低设备寿命等隐患。

  通过操作人员的注意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理或改进意见,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突发性事故。

  2、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有如下几种。

  (1) 调整。对设备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齿轮的齿合间隙、轴和轴承的配合等。

  (2) 保养。加润滑油、清理切屑、擦洗油垢、更换易损件等。

  (3) 运行维修。不影响或对设备影响很小的运行时的修理,如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不停炉修补、安全规程许可的不停机检修等。

  3、 定期检修

  是有计划的定期停工检修,包括小修、中修和大修。这些检修包括检查和修理,一般都要停机。

  (1)定期检修。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工的参与下,定期对重点设备或设备的重点部位以及计划维修的设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修理时间和修理内容。在定期检查中,对多垢屑的设备进行清洗,定期换油。

  (2)精度检查。由专业人员对设备加工精度(包括几何精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为设备验收、修理、更换必要的零件、更新设备提供必要的依据。

  (3)性能检查。由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以保持设备规定的性能。

  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修理的技术、人员、备件以及场地等的多项准备,按计划进行验收。

  5.2.3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或预防事故的发生。

  1、 检查内容

  一般为行程限位、制动、连锁、防护等装置,润滑系统、接地(零)保护、照明、操作空间、工位器具等;对于特种设备需要检查特种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安全防护装置等,以及质监部门的检验检测报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证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等。

  2、检查方式

  设备安全检查一般采用设备安全检查表的方式。

  3、检查时间

  设备的检查有日查、周查和月查等。一般而言,日查是操作者按点检卡进行;周查由班组长按检查表进行;月查由企业安技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此外还有季节性的专项检查、节假日前检查、临时的联合大检查等。

  在各种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使用这些设备。

  5.2.4检验检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3设备档案管理

  为便于对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应建立设备档案,即将随设备而来的使用手册或操作手册、维修手册、技术参数表、装箱单、合格证等,各类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各种记录等进行整理、归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法规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9

  一、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二、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 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润滑工作。

  2、 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 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 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 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 认真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 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油、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 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 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 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 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三、设备缺陷的处理

  1、 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

  2、 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 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 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四、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相关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旬、月检查点。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结合纺织工业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纺织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中全部生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应纺织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推进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和维修配件的商品化,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逐步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本行业、本地区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行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行业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

  (四)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优竞赛活动;

  (五)组织总结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维修新技术,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六)组织对进口设备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备品配件的国产化;

  (七)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八)搞好闲置设备的调剂;

  (九)负责统计上报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报表。

  第七条厂长(或经理,下同)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在制订企业的方针、目标时,应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在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必须列入设备完好率、设备新度系数等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

  第八条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制度。

  基建、扩建、成套配套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企业应组织设备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企业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机构或设备管理人员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

  第九条企业选购的设备应备有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设备到厂后,应认真验收,及时安装、调试使用。对进口设备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发现的问题。

  第十条企业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投产后三个月内,使用部门和安装应办理验收手续。

  第十一条企业自制设备,应当组织设备管理、制造、维修、使用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的制造工作。设备制成后,应当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十二条设备制造部门应与用户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用户进行访问,及时处理答复用户意见和建议,供应必要的图纸、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做好售后服务。

  企业应将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部门。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正确使用设备,必须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维修。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设备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计划,严格执行。严禁拼设备、超负荷。

  第十四条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对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取得操作合格证后凭证操作。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上述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试验,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企业应制定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保养工作周期、技术条件,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润滑管理,制定润滑管理办法,做好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第十六条设备修理可根据生产的不同特点和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采用周期计划修理和状态修理两种不同的修理方式。各行业采用两种修理方式的设备名称及修理周期,按本制度各行业的《附件》规定执行。对《附件》中未作规定的设备,企业也应自订修理方式。

  第十七条企业对采用周期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编制大、小修理周期表,制定年度修理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对采用状态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年分季制定修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执行,以保证修理计划的准期完成。如遇特殊情况须调整时,按各行业《附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企业应制定质量检查、接交验收办法。维护、修理人员应按维修技术条件做好各项维护、修理工作。

  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维护、修理工作进行一定数量的质量检查。维护、修理工作完成后,必须根据“保养技术条件”和各行业《附件》规定的“大、小修理接交技术条件”办理接交验收,评定修理质量或等级。

  第十九条对进口设备的维护、修理方法和技术条件,可参照国产设备由企业自订。

  第二十条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维修工作,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十一条企业必须遵守财经制度,按国家有进规定,“提取和使用大修理基金,接受审计监督。企业应制订太修理基金管理办法。大修理基金应由设备管理机构有计划模制使用,不得挪作它用。结合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大修理费用不足时可从折旧基金中安排使用。

  第四章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第二十二条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编制中、长期规划和相适应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企业对重要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必须事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第二十四条企业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应按国家规定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十五条企业对设备改造验收后新增的价值,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更新。

  (一)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二)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三)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五)其他应当淘汰的;

  第二十七条企业出租、转让或者报废设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制订管理办法。

  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五章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的说明书、图纸、图册和设备排列图、管理线路图、设备改造、更新等技术资料。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建立能反映设备数量、价值,技术特征、维修发行动态变化资料的设备卡片和设备台帐,并定期核对,做到记录正确,帐、卡、物三者相符。

  第三十条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和考核。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设备完好率应每月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每季累计一般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50%,多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25%。

  大、小修理分两面个等级,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一等,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等。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工艺要求者为一级,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级。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合格,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不合格。

  设备故障率以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发生的故障计算,故障停台台班数指当班不能修复的故障台数。

  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修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人工、管理、配件、器材、材料费用。

  第三十一条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按规定表式按季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设备事故分一般、重大和特大三类。

  一般设备事故:由企业自定。

  重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及以上者,印染、化纤设备损失达2万元及以上者为重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按季如实统计上报主管部门。

  特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及以上者为特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如实报告企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

  企业应制订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认真调查分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于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建立配件、器材的购置、制造、验收、领用、保管等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做好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工作,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维修资金。

  第三十四条专用工具、容器、衡器、仪器、仪表等应做好定期检验和日常维护检修工作。精密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应有专人管理。

  第三十五条企业的机修、动力和空调部门要加强计划、调度和质量检查等管理工作,适应生产、维修和技术改造任务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维修的定额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设备维修工时、资金、消耗定额。

  第六章教育与培训

  第三十七条纺织系统所属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设置设备管理工程专业,有计划地培养设备管理专门人才。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会同教育部门举办技术学校或技术培训班培养维修技术工人。

  第三十八条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包括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经过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九条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制订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教育培训规划。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对在职的设备管理干部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对现有维修工人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维修工人要逐步向掌握“机、电、仪一体化”维修技能和“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十条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干部和维修工人的定期技术考核制度,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成绩均应记入技术培训档案,作为奖励、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奖励和惩罚

  第四十一条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活动,对设备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比竞赛活动,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出下列显著成绩之一的职工和集体,应根据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和晋级奖励。

  (一)认真做好维修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况,促进生产发展及在行业设备检查评比中取得优胜的;

  (二)发现设备隐患,及时防止和避免重大设备事故的;

  (三)推行设备现代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的;

  (四)改进设备、仪器、装置有重大技术突破的;

  (五)在维修技术方面有改革创新并有推广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六)在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

  (七)参加维修技术操作比赛,获得操作技术能手称号的。

  第四十三条企业主管部门对因设备管理混乱、设备严重失修、运行状况恶化而影响生产或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企业领导人员或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四条企业对下列行为之一的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凡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进行生产,由此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二)玩忽职守、违章指挥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三)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

  (四)对特大、重大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

  (五)未使用或停用设备因保管不良造成报废的。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和各行业《附件》是全国性的基本要求,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可依据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本制度由纺织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1

  1、总则

  1.1、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公司的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使现代办公设备在本公司生产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办公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确保办公设备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2、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包括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网络设施、电话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投影仪等专用于公司办公、开会及培训所用的资讯设备。

  2、职责

  2.1、 综合管理部是公司办公设备统一归口管理部门。

  2.1.1、负责公司办公设备配置计划及调整方案的制定。

  2.1.2、负责公司办公设备采购审核工作。

  2.1.3、负责公司办公设备报修、网络故障排除及统一对外联系工作。

  2.1.4、负责公司办公设备相关耗材,如纸张、墨盒、硒鼓等采购工作。

  2.1.5、负责公司办公设备登记造册和日常检查工作。

  2.2、 财务部负责公司办公设备进帐、折旧及报废工作,做到帐物相符,同时负责闲置办公设备的保管工作。

  2.3、 资财部负责根据经审核批准的办公设备非生产物料采购申请单对外比价采购。

  2.4、 办公设备定点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正确使用。

  2.5、 办公设备(主要指计算机、电话)使用人负责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按本规定的要求正确使用。工作变动要及时向综合管理部报告并服从综合管理部的统一安排。

  2.6、 公司部门副经理及以上负责签核,每月初综合管理部将统计出各部门上月复印、打印等纸张的消耗量上报至财务部作为该部门管理费用的凭据(详见附表<四>)。

  3、管理规定

  3.1、复印机使用管理规定

  3.1.1、 复印机作为公司内部办公设备,不得对外开放,更不允许复印与工作无关的资料、

  文件。

  3.1.2、 复印机的使用和保养,公司将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详见附表<一>)。

  3.1.3、 复印机的复印权限:复印页数10页以上的,需所属部门负责人(副经理及以上)签

  字批准;50页以上的,需所属部门经理及以上签字批准(申请单详见附表<二>)。

  3.1.4、 复印文件、资料时,必须在指定管理员处登记、签名,并注明所在部门、所用纸张

  数和复印内容等(登记表详见附表<三>);若发现复印与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管理员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其部门负责人,并做好记录。各管理员需在每月第一周的第一天把上月的登记内容整理成报表报至综合管理部。

  3.1.5、 复印机故障报修或其相关耗材的更换,由指定管理员负责上报综合管理部;若因管理员管理不当出现故障、报修不及时或者登记管理不严格,导致纸张及耗材消耗过大,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3.1.6、 全体员工应遵守规定,厉行节约,对违反规定的'不合理要求,管理人员有权拒绝。

  3.2、 打印机使用管理规定

  3.2.1、 打印机作为内部办公设备,不得对外开放,更不允许打印与工作无关的资料、文件。

  3.2.2、 与打印机直接相连的电脑使用者为该打印机管理员,负责该打印机的管理(详见表<一>)。

  3.2.3、 打印机的打印权限:打印页数10页以上的,需所属部门负责人(副经理及以上)签

  字批准;50页以上的,需所属部门经理及以上签字批准(申请单详见附表<二>)。

  3.2.4、 打印文件、资料时,必须在管理员处登记、签名,并注明所在部门、所用纸张数和

  打印内容等(登记表详见附表<三>);若发现打印与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管理员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其部门负责人,并做好记录。各管理员需在每月第一周的第一天把上月的登记内容整理成报表报至综合管理部。

  3.2.5、打印机故障报修或其相关耗材的更换,由其管理员负责上报综合管理部;若因管理员管理不当出现故障、报修不及时或者登记管理不严格,导致纸张及耗材消耗过大,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3.2.6、 全体员工应遵守规定,厉行节约,对违反规定的不合理要求,管理人员有权拒绝。

  3.3、计算机管理规定

  3.3.1、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操作,以防设备损坏,严禁私自拆卸其配置。

  3.3.2、计算机使用人员要爱护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报修。

  3.3.3、 网络管理员建立公司计算机档案,对计算机的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配置、使用及维护等进行统计和登记。

  3.3.4、 注意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定期用病毒杀毒软件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病毒要马上进行清理,若不能达到清理效果,应及时向网络管理员报告。

  3.3.5、 凡涉秘材料的存贮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有关密码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任何人员不得窃取和泄露有关密码、涉秘材料等。

  3.3.6、 机房管理人员要注意维持机房整洁,机房内严禁堆放杂物和吸烟,经常对机房、机器进行必要的整理清扫,做好防尘、防湿、防高温工作。

  3.3.7、 下班或者外出不回公司者,必须关掉电脑主机和显示器。

  3.4、传真机管理规定

  3.4.1、公司传真机的使用和保养,公司将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详见附表<一>)。具体的管理细则请参见综合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公司传真机统一管理的通知》。

  3.4.2、外单位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本公司传真机设备。

  3.4.3、 发传真时必须在管理员处登记,不准发与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若发现传真与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管理员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其部门负责人,并做好记录。管理员需在每月第一周的第一天把上月的登记内容整理成报表报至综合管理部。

  3.4.4、 全体员工应遵守规定,厉行节约,对违反规定的不合理要求,管理人员有权拒绝。

  3.5、办公电话管理规定

  3.5.1、办公室电话是为方便工作,处理公务之用,私事一律不得使用。

  3.5.2、外单位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本公司电话。

  3.5.3、 凡使用办公电话者,必须爱护通讯设备,不准随意拆卸和移位通讯设备,因拆卸和移位造成损坏或线路故障,应照价赔偿。

  3.6、扫描仪、优盘、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仪等管理规定

  3.6.1、 扫描仪由公司指定人员进行管理,不得扫描与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

  3.6.2、 投影仪由公司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

  3.6.3、 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由公司综合管理部统一管理。

  3.6.4、 优盘、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由领用者保管,应爱惜公司财物,如果丢失或者损毁,自行承担责任。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通过对设备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使设备功能满足公司水泥生产全过程的需要。

  第二条 运用技术、经济、组织等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精心安装、正确使用、细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部生产设备(含工业建、构筑物)的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领导本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对总经理负总责。主管副总经理代表总经理,对本公司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其职责如下:

  1、 认真执行贯彻国家各级领导部门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结合公司情况,组织审定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2、 组织审定公司的设备管理规则,设备更新改造计划、设备的大修理计划,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

  3、 协调好生产与维修关系,以及公司各部门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业务横向联系,严禁生产中拼设备。

  第五条 维修部为公司设备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具体工作,对主管经理负责。其职责如下:

  1、 具体执行国家和上级领导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建立健全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 组织推广现代化设备管理方法,状态监测和维修新技术、促进文明安全生产。

  3、 定期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做好考核工作。

  4、 监督、指导全公司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

  5、 组织对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分析,参加一般设备事故的分析工作和会议。

  6、 负责设备档案及各种维修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7、负责本公司的技术改造和技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第六条 各基层单位由一名领导主管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其职责如下:

  1、 认真贯彻执行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在业务上接受维修部的领导.

  2、 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3、 负责对本单位主要生产设备执行日检,并做好记录,发现重大设备缺陷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维修部。

  4、 负责提高本单位的大、中、小修计划,且组织实施,并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严把质量关,同时要将相关的技术资料报给维修部。

  5、 参加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措项目工作,并做好验收工作。

  6、 负责本单位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7、 负责参与本单位设备事故抢修工作,组织一般事故分析。

  8、对本单位的继电保护、高压电气设备、各种仪表在运行中有异常现象及时向维修部通报。

  第七条 安全生产处、维修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固定资产更新与技术改造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管理目标

  第八条 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第九条 年度大修理完成率达90%以上。

  第十条 固定资产更新与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率90%以上。

  第十一条 跑冒滴漏率10%以下。

  第十二条 减少故障和一般设备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事故(故障)率。

  第四章 概念、标准

  第十三条 全员设备管理

  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全体人员都参加的设备维护与维修的管理制度。其特点是:

  一、公司最高领导层、管理人员到生产服务人员等所有与设备有关的人员和单位全部参加的设备管理工作。

  二、对设备寿命期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

  三、使设备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四、设备维护检查方面实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

  五、在设备预防修理方面实行状态维修、大修和改善性修理。

  六、注重对设备管理人员与维修人员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

  第十四条 设备命名统计原则

  一、命名原则

  1、以设备具有的核心功能作为设备名称。

  2、设备分类:一般分为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科研与检验设备、基础设备、办公设备等。

  3、每台设备是具有一定用途的独立设备(包括附属设备和附件),在使用上能体现其独立性,在构成上能体现其完整结构的齐备性,一台完整的设备应包括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系统、辅助系统、技术资料等,计算机系统等还包括软件资料。

  二、统计标准

  1、达到主机设备标准的按主机设备认定。

  2、非主机设备以具有核心功能的设备为主要组件,以及为其单独提供服务的所有设备的组合构成单台设备。

  3、为两台及两台以上的设备提供服务的设备可列入其中主要的服务对象中。如低压动力配电盘、中心稀油站、操作台(盘、箱)等。

  4、基层单位低压配电室的配电盘包括达不到主机设备标准的变压器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5、高压开关柜、避雷器柜、高压功率因数补偿柜等高压柜均按单台设备认定。

  6、各种机床、车辆、30KVA以上电焊机、双踪电子示波器及价值20xx元以上使用1年以上的各种试验机(台)和测量工具等均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7、控制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单台设备认定。

  三、统计办法

  1、设备分类代码:生产设备—01、运输设备—02、科研与检验设备—03、其它设备—04。

  2、设备由维修部统一编号。

  3、单台(套)设备统计时,须填写其附属设备,如减速机、电机等。 第十五条 主机设备

  挖掘机、潜孔钻机、矿用汽车、石灰石破碎机、生料磨机、循环风机、窑尾大袋收尘器、回转窑、预热器、高温风机、罗茨风机(75KW以上)、大型减速机(500KW以上)、选粉机、包装机、桥式抓斗起重机(含轨道)、均化库侧取料机、桥式卸料机、入预热器(生料库、辊压机、水泥库)斗式提升机、煤粉转子称、DCS控制系统、篦式冷却机、槽式输送机、空压机(20m3以上)、变压器(500KVA以上)、主供电回路电缆、大型工程机械、大型电动机(500KW以上)。 第十六条 设备的基础技术资料由维修部负责收集整理、测绘、存档。 第十七条 完好设备标准

  一、设备运转正常。

  二、零部件齐全、完好,磨损及腐蚀不超过规定标准。

  三、传动、润滑和冷却等系统正常。

  四、控制系统灵敏可靠。

  五、无超温、超压、超速、超电流等现象。

  六、原材料、燃料消耗正常。

  七、设备达到“四无”(无积灰、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六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电、不漏风、不漏物料)的要求。

  八、技术资料齐全。

  第十八条 设备渗、漏油认定标准

  一、渗油:油迹不明显,油迹被擦净后5分钟内不出现油迹者为渗油。

  二、漏油:油迹明显,有的形成油滴,油迹或油滴被擦净后5分钟内出现油迹或油滴者为漏油。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公司特种设备的使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提到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高压供电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机动车辆等,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级相关的设施。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四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全面负责。

  第五条办公室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室,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

  第六条各使用管理部室负责人对本管理区域内的特种设备负有管理责任,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检验、维护保养等具体事项负责;现场操作人员是特种设备操作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公司定期限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八条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部室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报告。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维修及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做好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定期检查并主动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提出设备大修和小修的项目和内容。

  第四章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具体负责落实公司内特种设备定期自查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包括每月检查、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要求如实填写《自查记录表》。

  第十四条公司对特种设备进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

  第十五条自查内容

  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2.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情况。

  4.特种设备的改造、维修和重大维修情况.

  5.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8. 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第十六条在设备使用管理部室自查中发现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由各部室负责落实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后,及时汇报公司领导。

  第十七条在公司组织的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要求,由办公室应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分部室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消除所有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办公室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发现没有正当理由而又不能按时整改的,按公司安全生产相关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第五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管理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作。

  第二十条办公室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换证考试,统一办理的证件审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公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第二十二条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第六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 注册登记资料;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检的记录;

  4.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二十四条设备使用管理部室负责特种设备档案的及收集、移交、存档、保管工作。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第七章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定期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工作。

  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编制特种设备定检计划,经总经理同意,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第二十八条未经按期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九条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做到及时消除,设备需修理时,应委托拥有相关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维修. 第八章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特种设备事故可分类如下:

  1. 3030特别重大事故造成死亡人(含人)以上,或者受1110伤人(含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

  2. 10295099特大事故造成死亡人,或者受伤人,或者5510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含 万元)以上万元以下;

  3.392049

  重大事故造成死亡人,或者受伤115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含万元)以上万元以下;

  4. 121919严重事故造成死亡人,或者受伤人(含人)50501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含万元)以上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

  5. 一般事故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直50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下。

  第三十一条事故报告

  1.发生一般事故后,事故单位或者业主应当立即向设备所在地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

  2.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事故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3.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地点(详细地址);

  ()3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4)(事故设备的名称;

  ()5事故类别;

  (6)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经济(直接、间接)

  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第三十二条事故调查

  1. 调查事故发生前设备的状况;

  2. 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3. 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应当进行技术鉴定);

  4. 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5. 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6.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7.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三十三条事故处理

  1.公司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书,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

  2.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对事故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决定;对造成员工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制度

  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室应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第三十五条公司发生意外事故和事件时,当班人员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并以最快速度向部室负 “119”责人或公司领导报告,如有必要,及时呼叫火警及医疗“120"急救电话。

  第三十六条特种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未遂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及时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开展抢险自救工作,迅速消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减少事故损失,并根据事故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十七条如决定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则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人员接到报警后应以最快速度赶彳主现场,参与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处理事故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三十八条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市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单位、社区求援。

  第三十九条公司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演习.演习内容、时间、排险方法、急救预案由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演习结束后应将演习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调整修改。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条特种设备管理除执行本制度外,还须遵循 《设备管理制度》相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生效实施。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4

  1.本机台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并熟悉本工艺及设备性能才能开车。

  2.全机的润滑系统必须保持畅通,否则不能开车。设备任何一处有故障也不能开车。

  3.冷却系统应满足工艺要求,不准在无冷却的`情况下开车。

  4.设备不准在超过额定负荷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

  5.冬季受凉的胶或已烧焦的橡皮,不准作投料。

  6.易燃易爆材料,如过氧化苯甲酰、聚异丁烯(塑料)等,不能在密炼机中操作。

  7.各轴瓦温度太高或被研出铜末时,要立即停止投料,加油冲洗,但不准停车,并应向领导及有关人员报告。侧壁温度超过65℃时应停车。

  8.压缩空气不足不能开车,以免上下顶栓卡住。若混合胶和生胶在上下顶栓中卡住,应立即停车清除,若掉进其它杂物时不能立即停车,应打开上下顶栓卸料后停车。

  9.混合氯丁橡胶发现胶料烧焦时,应立即卸料。

  10.油泵油杯的润滑油应用规定标号的机油,不能用低号机油代替。

  11.禁止将头伸进投料口去观察和倾听混炼室中情况。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5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贯彻“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

  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1.企业应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2.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3.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对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4.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5.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

  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须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维修工人(机、电、仪)要明确分工,对分工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并做到:

  (1)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3)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7.所有备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8.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9.未经设备动力科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企业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1-22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03-08

企业生产设备管理制度03-17

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07-05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5篇04-05

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02-01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15篇)04-20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05-21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03-21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精选15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