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

时间:2024-09-03 17:33:19 制度 我要投稿

(经典)消毒隔离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毒隔离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1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下班、就餐、开会应脱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室、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前后分开浸泡消毒处理。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持物镊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无菌持物镊每周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物品摆放有序,无过期物品。

  (5)消毒用络合碘(碘酊及酒精注明浓度)每周更换2次,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把拖地二次,每周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每季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一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毁形和无害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4)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5)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科室必须设有抢救室,且不得占为他用。

  2、抢救室备有齐全完好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随时做到备用状态。

  3、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4、抢救室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安排人力无力及制定抢救方案,及时抢救。

  5、抢救人员必须人人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器材、仪器、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6、参加抢救人员必需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医生来到前,护士可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及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诊断依据。

  7、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空安瓶须经2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8、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移,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护守。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9、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10、患者离开抢救室后,做好抢救室的终末处理和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和患者转归情况。

  抢救小组成员

  组长:科主任成员:护士长医生护士

消毒隔离制度2

  (一)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务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三)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a

  (四)每次换药前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五)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24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六)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换药时污染敷料务必投入污桶。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由专人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八)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300个/m3、

  (九)消毒物品(包括换药碗、敷料、引流条、针、线等)、浸泡消毒液每月抽样培养1—2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一次,报告单留存备查。

消毒隔离制度3

  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2、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注意事项。

  3、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产房、婴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间、包袋间、烧伤病房、监护病房,每日空气消毒60分钟,有记录。

  4、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须更换。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灭菌,干燥保存,湿化瓶使用灭菌水。

  6、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及时更换。非感染性与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类分别放置,封闭运送,禁止在病房清点。

  8、弯盘、止血带用完消毒、清洗、备用。

  9、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一次,空调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专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专人专用。

  12、病房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清洗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集中统一处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开,有标记,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备用。

  14、传染病病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15、呼吸机消毒按《呼吸机清洁消毒》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4

  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消毒隔离制度5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坚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消毒隔离制度6

  检验科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带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应消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一天消。

  8、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一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景向上级报告。

  洗衣房消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行经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清洗。消采用含氯消剂,消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坚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血液净化室消隔离制度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须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消毒隔离制度7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四、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十四、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十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8

  一、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精品文章

  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产妇建议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四、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七、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八、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九、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十、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十一、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病人,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9

  为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进一步落实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病例的隔离工作,预防相关疾病的医院感染,经医院研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隔离的管理

  1.各科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规定,落实相关疾病的隔离工作。

  2.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对建筑布局进行审查,使其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3.科室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4.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

  5.各科室建立并保持科室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数,随时补充,随时可取。6.科室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二、患者的隔离

  1.针对所有的患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分开安置。条件受限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4.隔离病室应悬挂相应的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5.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隔离预防措施(见附表)。

  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1.医务人员在接诊所有患者时,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依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风险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已知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根据该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附件各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附件

  消毒灭菌制度

  为保障我院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因消毒不规范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1.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不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物品(输液网兜、换药盘等)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如遇污染及时消毒。

  6.诊疗环境表面保持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7.感染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用双层医疗垃圾袋盛装,并贴上标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8.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攀枝花市妇幼保健手卫生制度》执行。9.科室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从事消毒灭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日常管理细则

  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1.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1.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常见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2.1可重复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先及时清洁,然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3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4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2.5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

  2.6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羊水穿刺室、检验科等科室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 mg/L-20xx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3.使用中消毒剂和消毒用品的管理

  3.1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使用未经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的消毒产品。

  3.2临床科室常用消毒制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科室自配消毒剂,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制剂,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应=24小时。

  3.3保洁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由保洁公司进行统一清洗和消毒;各科室自己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在25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4拖布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在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三、监测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各项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测试由相关科室按要求定期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督导。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开展针对空气、物体表面、手、暖箱(湿化瓶)用水等的卫生学监测。

  四、术语与定义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4.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6.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7.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制度

  一、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1.普通科室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两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毛巾或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清洁后再用含有效氯20xx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后的吸湿材料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2.普通科室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病房用品如桌子、椅子、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一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处理方法同地面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并做手卫生,若戴手套应更换手套并做手卫生;各种擦拭布巾应分区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感染高风险的科室和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包括住院部的各护理单元、手术室、产房、计划生育手术室、羊水穿刺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室、供应室等部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频次和方法同普通科室;每日消毒一次;地面和物体消毒均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方法同普通科室。

  二、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1.科室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2.床单元中涉及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同上。

  3.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4.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应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小面积污染用含有效氯20xx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大面积污染、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置。5.病床隔帘应保持清洁,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普通科室每季度清洗一次,高风险科室(同上)每月清洗一次。

  三、常见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1.治疗车、护理车、治疗室的操作台等诊疗用品每次用后清洁、每周消毒一次,如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清洁、消毒,清洁和消毒方法同物体表面。

  2.患者床旁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微泵、监护仪器等平时保持清洁,患者使用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用含消毒液(75%酒精)的布巾或棉签擦拭。

  四、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定植患者的环境消毒按照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制度执行。

  五、电梯的清洁消毒

  电梯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常规湿式清洁1次,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电梯内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20xx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六、清洁用品的使用规定及清洁消毒

  擦拭布巾和拖布头分区使用;擦拭布巾应每床一巾,拖布头应每间病房一个;用后的清洁用品包括擦拭布巾及拖布交由保洁公司集中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及用后处理各环节的管理,避免对病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后勤保障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使用。

  二、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备案凭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持有效证件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原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三、每次购置回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六、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大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八、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向医务科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同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后勤保障部等部门。

  九、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一次性医疗无菌用品购进、使用、用后处理进行监管,定期和不定期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进行审核。若因违规操作而引发差错、事故或纠纷,其后果科室自负。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重大问题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4、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并按有关要求做好记录。

  5、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将拟购进消毒液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计划,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进行资质审核,资料由药剂科、设备科保存。

  7、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部门。

  8、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的消毒、灭菌药械。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减少医疗活动中病原体在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传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手卫生的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手卫生的管理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全院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加强所有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全院各科室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1.设置方便医务人员使用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按要求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各诊疗区域均配备手卫生的五要素即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或抗菌皂液、干手纸巾、手卫生宣传图以及垃圾桶;治疗车上配置速干手消毒剂;每床均须配置速干手消毒液。

  2.外科手消毒设施:按要求配置洗手池、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干手物品;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三、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我院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见附件2),严格按照洗手卫生指征和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手卫生巡查,按计划抽查各部门手卫生设备设施情况和执行状况,将抽查情况列入科室考核指标。各科室应每月对本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予以科内通报,记录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上,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五、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消毒隔离制度10

  手术室消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方法,确定消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剂消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坚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

  口腔科消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区域进行清洁、消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

  7、浸泡内窥镜的消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消毒隔离制度11

  一、新生入园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入园。

  二、新生入园前进行家访了解疾病史、传染史、过敏史、家庭史和生活习惯。

  三、新职工必须持体检合格证明,方可就职。在职职工每年进行体检一次。

  四、幼儿连续一个月缺勤,返回时必须重新体检,方可进园。

  五、幼儿患传染病,返回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期,并进行体检合格方可进园。

  六、幼儿每年年测量身高、查血色素一次,每年全面体检一次,每年检查视力一次,龋齿一次。

消毒隔离制度12

  一、消毒制度

  毛巾1次/日1∶25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

  水杯1次/日消毒柜消毒45分钟

  餐巾1次/餐洗干净后消毒柜消毒45分钟

  桌椅1次/日1∶250的84消毒液擦洗

  门把、水龙头1次/日1∶250的84消毒液擦洗

  厕所1次/日1∶250的`84消毒液冲刷10分钟

  空气1次/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冬季每半日通风10--15分钟

  玩具1次/周1∶25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

  床单、枕巾、被套2次/月1∶250的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清洗,然后用洗衣粉洗涤,用清水洗净。

  被褥1次/月阳光暴晒4-6小时图书1次/月阳光暴晒

  二、隔离制度

  1、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要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班。

  2、对发生传染病的幼儿,以及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均要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幼儿,幼儿不混班,老师不串班,检疫期满无新病人出现即解除隔离。

  3、工作人员及幼儿家中有传染病时,要及时报告医务室,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13

  一、 园内设隔离床,配专用物品,用后彻底消毒。

  二、 儿童及工作人员传染病后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通风,必要时给予预防投药或应急接种,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三、 对患传染病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工作人员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收新孩子,不混班、不串班。

  四、 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离开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传染病接触史,并进行化验检查方可回班。

  五、 保健室每周一高压消毒锅消毒医疗器械。

  六、 隔离室室内通风良好。地面、桌椅、床等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每周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一次,患儿被褥随走随换,换下的床单、枕套、被套及时消毒,被褥日晒。

  七、 工作人员和幼儿家中有传染病人要及时报告,离家半小时后方可入园。并定期检查。

  八、 消毒制度:

  1. 喝水杯每日用消毒柜消毒60分钟。

  2. 餐桌每日用2‰消毒液擦拭三遍,清水再擦拭一遍。

  3. 厕所地面每日用5‰消毒液浸泡擦拭一次。

  4. 毛巾每日用消毒柜消毒60分钟。

  5. 餐具用蒸箱消毒20~30分钟,每日三次。

  6. 卧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40分钟。

消毒隔离制度14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 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15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日常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湿式打扫,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消毒隔离措施

  1、坚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后勤负责对各教室、专用教室的`消毒。

  2、有专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3、学校设立卫生室、要根据学校条件建立隔离室和观察床或应急隔离室。

  4、班主任如发现学生异常及时向卫生人员反映。卫生人员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5、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所在的班。(附件一:主要传染病潜伏隔离期及接触者观察时间期)

  6、对患者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吃药和喂饭。

  7、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有必要对接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人进行检疫、隔离、观察。班学生不串班,不混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8、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方可归班。

  9、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中滩中心小学

【消毒隔离制度】相关文章:

消毒隔离制度05-19

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03-09

诊所消毒隔离制度04-24

消毒隔离规章制度02-05

消毒隔离制度15篇04-03

消毒隔离制度精选15篇04-09

消毒隔离制度(通用20篇)09-04

消毒隔离制度汇编15篇04-03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