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时间:2024-09-09 09:36:14 制度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

  第一条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串课、请他人代课,更不允许缺课和停课。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开课堂,下课不拖堂。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上课时接打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第二条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有条件的可设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条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四条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第五条 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六条 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问,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第七条 灵活合理的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不得在课堂上发脾气,不准讽刺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将学生赶出课堂。

  第八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发现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或者班主任和学校,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九条 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要科学安排学、讲、练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完成课堂达标课检测,精心选择布置课后练习题。

  第十条 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认真按教材要求完成;提倡师生自制教具,鼓励教师就地取材解决直观教具、标本不足等问题,努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教育,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及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普通话授课,教学语言规范、流畅、精练、准确、生动、文明、有激情、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第十二条 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讲课重点,布局结构合理,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严禁字迹潦草和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十三条 教师在课堂上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款式大方,不浓装艳抹,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举止适度,教态可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真诚关爱,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杜绝发生教学事故;发现学生答问或练习错误要巧于指点、引导,发现学生握笔、写字、坐立姿势不正确等问题应及时纠正;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第十四条 课型把握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一)新授课:新授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复习(或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二)复习课: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三)讲评课: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应遵循的流程是: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研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

  (一)听课制度

  1、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带头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工作,教师也要积极听课,取长补短。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5节,其他教学人员听课不少于20节。(说明:非成建制小学相关人员每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15节、25节、12节。)

  2、学校领导听课要力求全面,覆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要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教学过程记录要完整,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

  (3)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即时评价;

  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坚决杜绝只听不评或评价中只有优点而无不足及改进建议的现象。总评还要注意体现本次听课研讨的重点。

  4、学校要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研讨活动。听课后人人参与评课,从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把握与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态度、教学素养等方面与执课教师及时认真交流,研讨优点、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乡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中心学校要做好对所辖中小学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小学校也要及时做好对本校教学人员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检查时既要关注听课数量还要关注听课质量,表扬先进,对应付、造假者给予处理。

  (二)专题讲座制度

  1、学校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不少于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业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或骨干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

  3、每学期各类全校性专题讲座总计不少于3次。(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少于1次。)

  4、专题讲座要形成书面材料,并下发到教研组或各位教师。

  (三)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每月组织1次,确定时间、主题、主讲人等。

  (2)要注重与当前的教改动向相结合,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出学习的实效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包括。

  (3)要有学习安排表、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及教师的学习记录。

  2、自主学习

  (1)每学期笔记不少于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摘记要有所取舍,提倡写学习后的感悟。

  3、外出学习。学校要尽可能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外出人员返回后要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汇报学习内容和体会,必要时上一节汇报课。

  (四)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1、课题研究:校长及其他校级业务领导均要主持或参与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2、教研:学校领导要参加教研组会议,校长每学期4次以上,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6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组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每位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对青年教师要因材帮教、精雕细琢。师傅要把好青年教师备课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在听课记录上端注明“师徒”字样)。有评课指导记录。

  (六)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教研组长会、学科教研会等,研讨教学工作。

  3、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七)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学期于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辅导等教学工作普查3次,对上课至少普查1次;乡镇中心校每学期对所辖学校领导在教学分析引领、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教师评价材料等方面普查2次,对各校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等抽查2次。

  2、职责要求。

  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业务副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分数或等级评定,作为教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

  (八)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

  (1)各中小学要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乡镇中心校要进行有效监控。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各中小学要将本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后上交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晋级的依据。

  2、各乡镇中心校开展对所属学校的工作质量评价

  (1)各中心校要制定《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

  (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材料专档保存。

  (九)教研活动要求

  1、学校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

  2、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大型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方案、过程记录及总结)。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3、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8次(提倡按周进行),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但必须扎实有效。

  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校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5、活动形式、内容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等。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每个教师每次要有准备地谈好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6、做好记录及材料收集

  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考勤记录、活动安排(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步骤等)、过程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

  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及改进意见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校、乡镇可适时总结交流,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切实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8、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几个有重要价值、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每学年学校要有县级以上立项课题,30%以上的教学人员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并根据实验方案扎实做好过程记录、阶段总结等工作。实验成果要及时用于改进实际教学。(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一定要有县级以上立项课题。)

  (十)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学校领导应当在开学预备周前安排制定方向明确、前后衔接、改革创新、切实可行的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开学预备周内交全体教职工讨论、修订。教导处等部门和教师要依据学校计划制订部门、学科教学工作实施计划。教学计划要完整、具体,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学校要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和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以及培优补差计划。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

  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2)确定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做到明确、具体,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这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

  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应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还要建立在学生的可发展性的基础之上。惟有“以人为本”,措施才行之有效。

  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5)培优补差: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优生、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提高、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切实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十一)备课要求

  1、学期教学设计应包括:

  (1)课程标准对本期教学的要求;

  (2)本学期教学计划;

  (3)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

  (4)课时教学设计。

  2、课时备课要素

  (1)备教学目标

  要研读领会《课程标准》,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地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具体的可检测的,在达标导学时必须做到: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

  (2)备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达到:

  (1)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与难度;

  (2)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恰当选择、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对课标规定的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予以渗透。

  (3)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做到:

  (1)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思想状况;

  (2)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处理预案;

  (4)比较、选择怎样教学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5)备解题的思路,即“怎样想到这样做”。

  (4)备重难点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

  (5)备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使用先进教学模式。

  (6)备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加强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好小黑板、模型、挂图、幻灯、录音、自制教具等传统媒体,并增加多媒体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多媒体便教利学的动感性、趣味性、快捷性。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7)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

  教师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通过巧妙创设情境,用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学设计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开放性、体验性和适当的梯度,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习题的精选与精编,反映在时段和质量两个方面。习题的时段性要做到五有:有前提测评,有典型例题,有随堂练习,有矫正练习,有拓展练习。质量要求的原则是:正确定位,精益求精。

  (8)备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9)课后反思

  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

  3、备课管理要求

  (1)备课要超前。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杜绝无教案上课。学校要组织好学前周的备课。除讲评课外,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都要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做到提前备课,一般以一周课时的提前量为宜。

  (2)教学设计格式要规范。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3)每学期教学设计的数量为:﹝本期周数(不满一周的按一周计算)﹣5﹞×课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周节数。

  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末)考试等大型考试,在有试卷和讲评教案的情况下,每次按3个课时计算备课量;只有试卷,不计入备课量。

  (4)允许借鉴他人的优秀教案,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添加。完全照搬而无个性修改和添加,视为没有备课。

  (5)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进行集体备课时,学科组要提前对下周的课进行全方位研讨,提出建设性的备课要求,分工协作,按时完成,并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教师在使用集体教案前,要结合个人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个人的经验积累及所教班级实际学情进行适当的修改、添加,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更符合教学实际。修改不能只是增减习题。

  (6)备课要讲究质量。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设计要紧扣教材,突出主干问题的预设、阐释与拓展,突出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和学生如何学习,突出各类练习题的设计。杜绝知识点、习题罗列式备课。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要备考试基本情况(与数据统计相结合)、典型答题情况、错因分析、变式或巩固练习等。

  作文要有“指导”和“讲评”教学设计。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7)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为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对备课分层要求,有所区别。

  青年教师备课要规范、详细,达到备课规定要求。

  教学素养高的教师备课时,可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学设计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8)加强备课的督导检查。学校对教师教学设计要周签月检,确保备课数量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数。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两次以上大型备课检查,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检阅,不只是写日期盖章,还要有简明具体的批语,对教学设计的质量进行评定,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十二)课堂教学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课堂,下课不拖堂。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上课时接打手机。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要复读一遍教学设计,以进一步熟悉甚至修改。了解学情。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5、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对比分析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6、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挂图、实验仪器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益,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要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课堂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编习题,教师也要设计典型精当的习题,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真正做到练习充分、巩固及时;教师、学生活动均要适度,合理使用教学时间,坚持“三讲三不讲”。

  7、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8、高度关注上课的“三个度”——自主度、参与度和达成度。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质量;确保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与质量;展示交流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通过反馈,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

  9、讲评课是与新授、复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并列的四大基本课型,要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突出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讲评过程,暴露思维障碍,弄清错误的原因。

  要执行“五要五不要”的规范要求:要有规律的总结,要有知识的迁移,要有方法的指导,要有题目的变形,要有错题的再练;未经批改的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要讲,超纲超标的不要讲,通过学生合作互助能够解决的不要讲,即使讲了估计学生还是不懂的坚决不要讲。

  10、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声音响亮;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真诚关爱,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杜绝发生教学事故。体育教师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11、板书规范、科学、准确、清楚、精当;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要点,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2、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十三)作业要求

  1、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选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精挑细选,要做到“七个不选”: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纲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机械重复或大量抄写的题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2、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选做题、必做题等形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凡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或自编习题,适量适度布置课内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和掌握。

  学科课内作业的次数为:﹝本期周数(不满一周的按一周计算)﹣5﹞×课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周节数。

  作文次数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5、科学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高中控制在二个小时以内。布置课外作业要有全局观念,注意学科间的协调,考虑学生的总作业量不超过规定时数。不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得滥用规定以外的教辅作业资料。

  6、对学生作业要有规范要求。作业本的封面要写清楚班级、姓名,要保持干净整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地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工整,条理清楚,格式规范。作业经教师批改后,找出错因,主动改正,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7、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在学生作业上书写的所有符号和文字要规范认真,格式固定。作业评价根据年级和学科情况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还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或指导性语言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即时反馈的作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互批互改。对于学生纠错要及时复批。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8、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的,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撕毁学生作业本,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

  9、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杜绝错题漏纠现象,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10、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11、对于优秀的学生作业(如整洁、正确率高)或作品(如作文、绘画、电子表格、幻灯片、网页、电子贺卡等),教师可通过适当形式展示给予肯定。

  12、学校要检查教师布置、批改作业情况,可随机抽样,常检常促。除此以外,每学期还要有两次以上大型全面检查,要有比较详细的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十四)辅导要求

  1、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2、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辅导除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外,重在抓好“两头”,促进学困生“过关”,鼓励优等生“冒尖”,真正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的教学理念,以求学生学习水平稳步上升。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要做到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及时,讲究实效,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3、辅导的形式要多样。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要有目标,有计划,定时间,定对象,定方法,定要求。

  4、辅导要讲究效益,针对性强。集体辅导要侧重解决共性问题,注意学科间的协调与平衡。个别辅导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引导他们探讨一些问题,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增强学习信心,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辅导时,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辅导要避免疲劳战。

  5、搞好课内自学辅导、自习辅导与研究性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疑难问题。

  6、辅导要及时。各类辅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以增强辅导效果。

  7、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予以辅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8、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以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浏览,养成写日记、及时摘抄积累和写读后感的习惯。

  9、重视学生规范写字的训练与指导。作业书写只是其一,可开辟书法广场,有效利用学校的墙壁板报、校园操场、废旧书报等进行粉笔、毛笔书法训练。教师要定期更换临摹内容,对学生进行序列训练,练就扎实的书写功底。

  10、辅导应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进行。不得占用体音美课程进行其它学科的辅导,不得在节假日时间辅导。

  11、教师要建立培优补差档案。科任教师学期初要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和测试情况及时确定学科培优补差学生名单,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培优补差计划和措施。课外辅导要记录辅导目的、对象、时间、内容、相关作业等。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掌握辅导对象的学习动态(如能力、态度、习惯、成绩、位次等),科学调整培优补差学生名单及对应的培优补差措施。

  12、学校要对教师的辅导情况跟踪检查,及时总结,适时进行教学辅导经验的交流。

  (十五)考试要求

  1、考试命题

  (1)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2)命题要以课程标准为纲,体现考试性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保证考试信度。命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3)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

  (4)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设计适量的选做题。防止出偏题、怪题,一般按6:3: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60%,中等难度题占3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组织命题。

  2、考试组织

  (1)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2)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小考。一般一个单元、一章内容学习完,要进行一次书面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5)要加强平时教学质量监控,每期至少进行一次对某级某科的调研诊断性测试。

  3、考试评卷

  (1)无论哪种测试,教师要认真评阅试卷,保证阅卷质量。在确保参考答案正确性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

  (2)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评卷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采用流水作业形式,快速完成阅卷任务。

  4、质量分析

  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查漏补缺,提出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试卷分析内容包括:成绩统计、试题特点、答题情况、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等。

  5、及时组织二次过关。每次测试结束后要对未过关的学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补测,对补测中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6、成绩反馈

  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学生考试成绩及按考试成绩排出的名次张榜公布,不得以分数排座位。可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客观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7、建立测试档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要建立档案,包括测试试卷、成绩记录、质量分析等。

  (十六)评价要求

  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试、评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互评。

  (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它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义务教育阶段杜绝整班整校考试排名,把考分作为粘贴学生类别的标签。

  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评价等级设置要符合有关规定。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3

  一、教学秩序

  为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常规:

  1. 严格执行“三表”规定。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课外活动表和作息时间表。教导处严格把关,教师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和课时,不得任意停课,课外活动列入教师的工作量。

  2.严格控制活动总量。小学生在校(包括自习)每天活动总量不得超过六小时。

  3.期末复习考试期间,间操和音、体、美课不停。

  4.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中年级每天不超过0.5小时;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教导处每学期对各班至少进行3-5次普查,每周至少1-2次抽查。

  5.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时间不拖堂,不会客。

  6.教务处每天要严格控制进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1.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务处按学校要求制定出学校教学计划,开学1-2周内教研组长制定教研计划,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辅导教师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2.业务校长、教务主任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确定每月、每周的工作重点并做好具体配档。

  3.学校工作要周周有小结,期中、期末要全面检查总结。教研组长、班主任也要相应写出书面总结。

  4.学期结束,各任课教师要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进行总结。

  5.教研与实验:

  (1)教师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钻研大纲和教材,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

  (2)在保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实验。要求教师人人都要有实验课题,人人参与教学改革。

  (3)教师实验项目的选择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准一个突破口,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4)教师每学期开始都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5)学期结束,教师要对实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并对今后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6)对实验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学校及时向上级汇报,并申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鉴定。

  三、备课

  1.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及本年级的教学要求。在通读教材,掌握各单元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备课,写出教案。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学科使用集体备课的形式。

  2.提倡教师深钻教材,备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反映出教学结构和主要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

  3.教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要注明授课日期。教师要写好课后小结和教学效果反馈记录,积累教学经验。

  4.备课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不应照抄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教案。教师应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水平设计教案。青年教师或初教本学科教师的教案力求详细具体;中老年教师的教案,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5.教务处不定期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抽查,期末进行普查,按优、良、合格、差四个等次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四、上课

  1.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德育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和谐统一。

  2.教师要根据备课和教案,以简洁、生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向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知识。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密度,要杜绝知识性错误。

  3.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和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4.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既要使“尖子生”“吃得饱”,又要照顾到“后进生”“吃得了”。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导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珍惜每一分钟,要给学生留有较为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

  5.教师要在学习、掌握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教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学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6.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在上课时离开教室;课上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无特殊情况不得坐着讲课。教师要把普通话做为校园语言,并指导学生讲好普通话。要注意板书的工整和规范化。

  7.教师要仪表端正,教态和蔼,衣着打扮、发型等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五、课外辅导

  1.辅导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辅导工作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要讲求辅导的实效和方法,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两尖”。对基础好的“尖子”生,要加强指导,发挥优势,培养特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差生,要具体分析,重点指导,满腔热情,循循善诱。

  3.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尽量防止知识缺陷。在辅导中要以鼓励为主。在补习功课的同时,要进行学法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切忌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

  4.在每次辅导过程中一般时间不易过长,内容不易过多,更不能采取集体补课的形式。严禁利用节假日进行补课。

  5.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外兴趣活动的指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兴趣爱好。

  六、教学质量监测

  1.教学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反馈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措施,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教师要把课堂练习和平时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负担,单元测验也要随堂进行。

  3.要积极进行考试改革的实验,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

  4.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考试,明确考试的目的,遵守考试纪律,以真实的成绩反映学习情况。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考后指导,对有创见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考试成绩的统计和记载,要有利于分析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和控制实行严格把关:课堂教学质量由教师本人把关,优秀率达90%以上。单元教学质量由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把关。期中、期末由教务处把关。音体美学科则依据参加各类比赛的名次而定。

  七、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1.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并认真批改。

  (2)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3)作业设计要少而精,避免单调、重复,要有坡度性,要根据儿童学习实际分层布置作业。

  (4)作业安排份量适当。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和所用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

  三、四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班主任负责平衡作业量。

  (5)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的书写、行款、格式等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要教育引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严禁互相抄袭。

  (6)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原则上要全收、全批。每次作业批改后,教师要给予评分,做好批改记录。禁止只布置不收阅批改的不负责的作法。

  (7)作业批改后认真讲评,对错误集中的作业要重点集体订正;

  对个别学生的作业错误,要采取面评方法。

  (8)积极推动作业设计与批改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需有方案,并经学校批准后方可试行。

  2.作业书写规格:

  (1)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四、五、六年级用圆珠笔或碳素笔。

  (2)作业要整洁,不得在作业本上乱涂乱改。

  (3)凡作业中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标点符号要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4)凡用直线的地方,一律用直尺画,如分数线和等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4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教育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设置、学生评价、教学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内容概述:

  1、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明确教师的'职责,规定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2、课程设置与管理: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3、学生评价制度:建立公正、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参与度等多维度评价。

  4、教学资源管理:包括教材选用、教学设备维护、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等。

  5、教学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收集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5

  1、制定详细的教学规范: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南,明确每个环节的`标准。

  2、引入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3、定期培训与反馈: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同时收集学生、家长的反馈,持续优化制度。

  4、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其教学热情,同时也应对不符合规定的教学行为进行纠正。

  5、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施,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6

  家长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家长学员为主体,为完善和规范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家长学校教师工作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巩固教学成果,结合我校家长学校实际,制订此管理制度。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尊重学员,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治教,为人师表。

  二、教师考勤制度

  1、自觉遵守考勤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执行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选内容之一。

  2、考勤由政教处负责,指定专人统计,校长核查。

  3、凡安排值日或跟班的领导、教师履行签到和值日工作,否则以旷课或其它缺勤计。

  4、未经批准不上课视为旷课,每次按旷工1天计扣,若多次违反,一律加倍计扣,且年度考核评定不合格。

  5、教师不能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课,不得随意调课。

  6、教师不能坐着讲课(操作多媒体除外),不随便离开教室。

  7、请病假要有医生证明,事假要有请假条。请假一次的由王富林主任审批,2次及以上的由分管校长审批。

  三、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检查考核和测试五个方面。

  (一)备课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深入、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

  2、备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学校相关部门下达的教学计划,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填写相应的表格,以便检查落实。

  3、学校发放统一的备课本,规范要求,以此作为检查备课的依据。

  4、个人备课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步骤清楚,教学方法得当,板书设计清晰合理,练习、作业适量。备课要充分注意到家长学员的实际和特点,正确把握教学标高。同时要有教学小结。

  5、课堂练习和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实地。作业要求学员课内完成。

  6、家长学校教务处要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切实能指导上好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能抄袭,下载别人教案。不允许教师先讲课后写教案。

  (二)上课

  1、课堂是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为家长学中传授科学、正确的家教方法的主要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2、按学校计划安排上课。教师不准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准备教案、资料、教材、教具、学具、演示仪器等。

  3、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严格教师上下课的行为规范。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师要迅速在教室外等候上课。

  4、课堂上,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一言一行要体现教师应有的素养和风范。女教师不准穿无袖上衣、吊带衣裙和穿拖鞋,男教师不准打赤膊、穿短裤、拖鞋进教室;上课时间不允许接手机;不允许在课堂上抽烟或做其它事情。

  5、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

  6、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态度亲切自然,提倡“微笑”教学,教学语言富于激励性,教学内容具有指导性,使家长学员心情舒畅地上好课,能够学习到科学的教子方法,学有所获。

  7、要认真组织好家长学员的课堂纪律,课内不得让家长学员随意走动、随便讲话、抽烟或大声喧哗、打接电话。

  8、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要面向全体家长学员,科学地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分钟的效益。课堂上要安排足够的咨询、交流时间供家长学员沟通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因家长学校学员的特殊性,教师课堂内安排作业以咨询、交流为上,不提倡布置课外作业。

  (四)课外辅导

  对于一些因故没能按时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学员实行课外辅导。辅导的形式可以电话、电脑进行交流,也可以面对面辅导。

  (五)检查考核和测试

  1、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家长学员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是检查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双又能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4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2、改革考试的方法。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能力在于平时的训练,要重视平时的检查考核。平时检查考核要求要严格,可采取课堂提问、每课小测等形式进行。

  3、家长学员我们将根据《初中生家长读本》内容印发试卷进行考核测试,阅卷教师严格按试题的“评分标准”评改试卷,不得有任何不公平的评分,要求实事求是,公平评卷。

  4、每次考试评卷以后,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并填好报表上交家长学校教务处,以利于改进和提高。

  5、根据平时的检查考核和测试成绩,每学年末我们将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学员。

  四、学习好教学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发挥高度自觉性,积极学习有关先进的家教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于管理,使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纳入科学、规范轨道。

  2、提高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既是对象,又是主体,所以要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必须提高教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求教师加强学习,选好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有,学有所用。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7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于二码头小学至关重要,原因如下:

  1.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流程,可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维护教学秩序:明确的规则能够维持课堂秩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促进教师发展:制度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进步。

  4. 增强家长信任: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运作,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8

  x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有序、高效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此制度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竞争力。

  内容概述:

  1、教学计划与备课:规定教师需提前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并进行充分的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课堂教学:强调课堂纪律,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鼓励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度。

  3、学生评估:设定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4、教学反馈: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5、教师培训与发展: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如研讨会、工作坊,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6、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定期举办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9

  一、早读时间,上早读课的老师要提前3分钟进入课室,做到全程指导,注重“读”的效果。(注:语文一、三;英语二、五、数;四、六)

  二、每节课的预备铃终止时,任课老师应到课室门口,组织并指示学生作好课前准备。

  三、课堂40分钟,任课老师要既管教又管导,责任包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应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要维持课堂纪律,对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并对出勤、纪律情况进行登记。下课不提前、不拖堂。上、下午第一节课后要做课间操(班主任)、眼保健操(任课老师)要随场、随堂监督,做完操后才离开操场、课室。

  四、周四下午第四节为例会、各科组活动时间;要按学校、教学处要求进行安排,各备课组要按计划进行活动。

  五、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对学生做错了的题,视其情况可以灵活点评,但一定要讲效果。

  六、坚持集体办公、备课制度。营造氛围开展集体研讨。研讨一周所教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实际(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典型例题(事例)、教法学法等。

  七、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每学期完成2节公开课,至少交一篇教学论文。

  教师不得私下随意调课。调课需经教导处同意,并持有调课单方可。

  集体备课制度

  一、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凡同年级有两位以上教师任课的学科均成立备课组,设组长一人,每周安排两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

  二、备课组是本科组教学研究和实施学校教学计划及教研组工作计划的最基层的教学单位。

  三、备课组每学期开始须制订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新课、复习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每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的安排等)。

  四、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年级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备课组长要组织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要求:一要有准备的中心发言。二要有集体研讨。研讨一课(章、节)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教材与学生实际(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典型例题(事例)以及教法等。三要按学校安排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考勤。

  五、抓好对该学科优秀学生和中下学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辅导要做到四定:即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

  六、备课组和备课组长有帮助、培养本备课组的青年教师的责任。

  七、做好单元测验、中段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及试卷分析、评价工作。

  八、组织好备课组内教师互相听课和对一些突出的教学问题研究。

  九、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教师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的课外(科技)活动。

  十、组织备课组成员(或指派代表,或备课组长)参加本市的教研活动。

  十一、每位老师要有研究课题及课外活动。

  教导处办事程序

  (20xx——20xx)

  为了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井然有序,为了使老师们的工作更方便,特制定以下办事程序。

  一、调课

  私事一般不调课,公事调课需经校长批准通知教导处,于调课的前一天、当天报教导处,经教导主任、下达调课通知给有关老师和相关的班级、班主任。程序:校长(校长不在家教导主任)审批——教导处——通知有关教师、班级

  二、停课

  遇特殊情况(如竞赛辅导、参赛等)需个别学生、个别班级乃至全校停课时,老师须报教导处(教导处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报校长),若校长同意停课,由(学校)教导处通知给有关老师和相关的班级等。

  程序:报教导主任——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员通知有关教师和班级等

  三、文印

  老师因教学需要而打印、复印、印刷的有关材料,至少提前一天交教导处并填写打印、复印、印刷审批表,待教导主任交校长批准批后交文印室。教导处一般不接受整本书籍的印刷要求。

  程序:填单——校长审批——文印室

  四、教参的定购

  教学上需要的非教材订单上的教学参考书,由校长审批,购买的参考书、图书资料一律由教导主任注册、图书馆注册后才能借阅。

  五、学生转学、休学

  学生转学(转进和转出)、休学,均需由学生写出书面申请,经家长签名,然后交班主任、最后报校长审批,得到同意后,才能由学校办理有关转学、休学手续。

  程序:学生、家长书面申请——班主任——校长——教导处、校长室。

  六、教师获奖奖励

  教师获教学方面(竞赛辅导、论文发表)的奖励,需将获奖证书交教导处,教导处保留复印件(存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中),并根据学校的奖励制度对该教师进行奖励。

  程序:获奖证书交教导处——教导处造表——校长审批发奖

  七、外出学习

  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应凭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经教导主任同意后,再报校长审批。特殊情况由行政会议决定。

  程序:教导主任——校长——行政会议

  八、学生手册补办程序

  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交班主任签意见后,再予以补办。

  补办学生手册原则上只能一次。

  教师备课要求

  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并做好集体备课六项要求。

  备课

  一、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备内容,就是要熟悉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在备内容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应从全局到局部。应在熟悉所教年级整个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单元备课,分节讲授的方法。掌握教材,必须深刻理解教材,掌握住关键,抓住教材中的“注意点”。

  二、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等。

  三、教法和学法,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教法的选择,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学的指导相结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设备实际,从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有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

  2.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备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准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好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感觉豁然开朗。

  3.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是:讲新教材时,里面就包含着旧教材的内容;做新练习时,里面就包含着旧的练习。这样就可使学生总觉得是学习新的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每节课应该有足够的信息容量,但也不应开快车,赶进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上不吝惜时间,使他们深刻理解所获得的知识。为做到这些,就要求做好周密的教学时间计划安排。

  4.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

  四、备教具,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运用

  教具是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单凭教师口讲,一根粉笔手写,往往达不到目的,而必须借助教具。常用的传统教具包括黑板、实物、模型、仪器、挂图、图表等。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收录机、多媒体电脑,还有我校已建成的高标准的校园网等。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具,认真做好准备,熟悉它们的原理和操作,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观察、思考和分析。

  关于电脑应用于备课和教学方面,大体包括下述的一些方面: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进行演示;教师自制或下载软件用于学生实验;学生自制软件,用于学生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探索,或提供于教师教学之用;利用校园网,达到师生资源共享,同时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五、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

  解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所以,备习题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习题,就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本单元的习题和例题全部做一遍,掌握题目的深浅度和各种解法,然后确定题目中哪些作为课前预习题,哪些作为课堂提问或课堂练习用,哪些作为课堂举例,哪些作为课外作业,或作单元复习之用,都要统筹安排。选用例题应具有典型性,既能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能对解题方法起示范作用。教师对例题的讲解要规范,着重分析题意,步骤要清楚,书写和作图要工整,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对课本外的补充作业,也要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对批改课外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记下加以分析,及时在课堂上给予讲评和纠正。这些工作,都是教师备课必须认真做好的。

  六、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制定好学年、学期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写好教案

  在学年或学期开始,同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应在科组的指导下,在集体备课时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班级学生的主要分析、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单元教学的时数和进度(包括讲新课、实验、练习、复习、测验、考试等),以及活动课程的安排。

  有些单元要连续几节课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对整个单元教学作通盘考虑,确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好学年、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落实到每个课时,还必须写成教案。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教案的编写可细略恰当,对新教师来说,教案应写得适当详细些,各方面的问题要尽可能考虑和准备得周到些,有经验教师可写得适当简些。教学过程这一部分要反映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特别要反映出所用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重要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启发,使用怎么样的语言,必须经过精心考虑后写在教案上。这些启发性的语言要求针对性强,用词简练,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整个教案的精华。例题要有简要的解题步骤和结果。板书设计一项是为了加强板书、板画的计划性,更好发挥板书、板画的作用。写好教案后,还可以通过试讲来进一步熟练掌握这一课的教法,反复揣摩表达方式,使教学臻于完善。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作业

  一、正式作业量:原则上主科每科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二、精心设计作业,数量要适当,质量要高,具有启发性、代表性,梯度、密度合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

  三、正式作业、课外作业、上课反馈测试题要全批改、有记录。

  四、各科作业统一批改符号。

  五、要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要求教师建立“纠错本”。通过讲评、展出优秀作业,严格训练学生。

  辅导

  各任课教师都要坚持抓两头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认真抓好辅导。课外辅导重点抓“两头”促进后进生“过关”,鼓励优生“冒尖”,以求全班整体学习水平稳步前进。

  注意组织班级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子的辅导方式,充分调动班级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消除班级学习死角。

  辅导要有辅导手册,记录辅导计划、辅导类型。

  测试

  一、测试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革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要重视测试。

  二、要重视平时考查、课堂反馈测试,同年级同科要统一命题,份量要适中,要严把质量关,不准超课程标准、超教材,题型力求灵活多样。

  三、每学期除由学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外,科组还要组织竞赛、抽测等。

  四、要重视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分析要科学,实事求是,要成文备案。

  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方法

  (20xx-2012)

  第一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我校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界定的教学事故是指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后勤保障部门,教师、教辅及其它工作人员在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后勤保障各环节中出现的过失或过错。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不良后果情况,把教学事故分为:严重(Ⅰ)、较严重(Ⅱ)、一般(Ⅲ)三等。

  教学事故认定

  第三条对是否认定为教学事故和教学事故的级别,原则上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严重教学事故

  1.教师在课堂上散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或有不道德、淫秽的内容。

  2.擅自停课,或无故缺课。

  3.未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舍弃(或拖下进度)学期课程内容1/4以上。

  4.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或在体育课中)因教师的错误指导或擅离职守,造成财产重大损失或学生严重伤亡事故。

  5.有意或无意泄题(含试卷印刷、保管、交接下来过程中出现的泄题),评卷时故意提高或压低学生成绩。

  6.未经教导处同意,让学生停课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

  7.实验管理人员不负责或管理不善,造成贵重实验仪器设备严重损坏,影响正常教学。

  二、较严重教学事故

  10.上课没有教案;或无相关的课件,材料。

  11.上课时恶意辱骂或体罚学生。

  12.教师上课携带手机并发出讯号,使用或接听手机,影响课堂教学。

  13.考试试卷出现重大错误,甚至致使考试无法进行。

  14.丢失试卷或学生成绩。

  15.上课、监考迟到10分钟以上或提前10分钟以上下课。

  16.教学设施维修不及时,造成无法正常进行教学。

  17.因教师失误或擅离岗位,课堂上造成公共财产损失或使学生受到损伤。

  18.按要求应有作业的课程,整个学期中未布置作业或学期未批改的作业占应批改的二分之一以上。

  19.未办理有关手续,擅自调课或找人代课。

  20.未将教学安排及时通知任课教师或学生,造成无教师或无学生上课,或教师、学生、教室上课冲突等情况,未及时处理。

  21.考场安排、考试组织不当,造成影响正常考试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

  22.擅离监考岗位或监考不认真,对违反考试纪律现象置若罔闻,致使考试纪律混乱。

  三、一般教学事故

  23.教师穿背心,拖鞋,穿无袖衣、低胸衣服或坐着上课(体育课或其它有规定的特殊场所除外)。

  24.考试试卷出现错误,致使要重印试卷或考试中要逐班更正。

  25.未经批准,各次考试结束后,未按规定时间交学生成绩到教学处。

  26.擅自向学生推销教材、参考书或辅导资料。

  27.未经教导处同意,擅自更改教学计划或不完成教学计划。

  28.已到上课时间(打第二次铃),教师还未到位或值班人员未打开教室或实验室。

  29.已到早读或晚自习时间(打第二次铃),任课教师和晚值教师还未到位;课间操或升旗仪式正、副班主任和应到位的教师未按时到的。

  30.未经教务处或有关部门同意,擅自使用教室或其它教学设施而影响正常教学。

  31.不公平对待学生,以致课内与学生发生冲突。

  32.课堂上经常不用普通话教学(英语课除外)。

  第四条对已发生的教学事故要求本人主动到教学处进行书面报告;对于主动报告并有认识的老师将给予较轻或不予处罚。

  第五条对已发生的教学事故或对是否为教学事故有疑问的,各级教学事故责任人和其所在部门领导应立即向教务处报告。其他发现人或知情人也可向教学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条教务处将作好教学事故记录,并在事故认定后将教学事故通知单发至责任人所在部门。事故记录表应明确列出责任人(一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集体代替。

  第七条部门领导对本部门事故故意隐瞒者,或教学检查、管理人员对执勤、巡视中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者,应列为责任人之一。

  第八条对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教学事故由教务处受理,核实后于一周内认定;对有疑问和异议的教学事故、较严重和严重教学事故,由校长例会或行政例会研究讨论认定后,再作教学事故的处理。

  第九条学校对认定的教学事故进行如下处理:

  一、一学年内发生的一般教学事故每三次视为一次较严重教学事故;三次较严重教学事故视为一次严重事故。

  二、对发生一般教学事故人员,由所在科组,处室在本单位内给予公开批评,本人应写出深刻检查并交教务处和人事处各一份备案,对发生较严重教学事故人员,年度考核等级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评聘高一级职称。

  三、对发生严重教学事故人员,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年度考核等级为(基本称职、不称职),两年内不能参加职称评定。累计两次严重教学事故,将根据事故性质给予事故责任人取高职低聘或改聘等其他相应处罚并上报上级教育部门。

  出现任何一次较严重(或累计相当于一次较严重)教学事故的人员,不能参加该年度先进个人评比;其所在部门若有一次严重(或累计相当于一次严重)教学事故不能参加先进科组评比。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0

  您是否正在为与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相关的资讯遍寻无果而挠头,管理文库力图让管理变得更简单高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文章,希望能解决您的需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严肃学校教学秩序,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

  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本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措施要合理,能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

  2、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

  1、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

  2、上课前必须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实验操作、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实行周前备课制度。

  3、不得使用旧教的或以参考资料代替教学设计。

  三、上课

  1、教学人员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坚持(第一次)上课铃响教师到位,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在教室内外不能抽烟、喝水、读书看报、打手机、打盹睡觉,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得豁衣亮膛、穿背心、超短裤、超短裙、穿拖鞋等,不得做与本节课无关的其它事情,下课不拖堂。不能酒后进课堂。

  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注意演示与示范,充分利用板书、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

  5、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按质量完成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

  6、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教师上课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写字规范,语言文明规范不得在学生面前或有学生的场合说胡话,脏话,以及下流的语言。板书设计合理,口头表达自然流畅,亲切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欢快、民主的教学气氛。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用大部分时间或整节课时间批评教育学生。严禁占用别人的教学时间批评教育学生。

  8、加强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大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艺术类上课要有教学设计,采用一定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如自由活动、上自习、或者被其它课程占用。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规范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东裕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科计划制定要求

  1、计划项目齐全,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包括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六项。可以电子稿也可以手写(手写用黑色水笔书写,认真规范,字体为正楷或行楷)。

  2、对教材分析要透彻,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把握要准确。

  3、对学生分析要客观,实事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得力,即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4、时间分配恰当,内容具体,安排合理,年级段尽量统一教学进度,不要过快或过慢。

  教师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工作中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写好教案才能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信口开河,为把好这一关,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备课制度

  1、所任教学科都要备课,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教案。[语文课除主体课文外,还包括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备课要按照教师教学设计的格式,及时、规范,字迹工整、符合要求。

  2、备课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环节齐全,内容具体,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4、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

  5、作业布置:语文学科要写明具体内容,数学学科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

  6、每节课上完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流于形式,写成课堂小结的式样。

  7、不准少备、漏备,抄袭教案,教师按照备课的要求自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借鉴报刊、杂志、网络中以及身边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

  8、教师备课要做到超周备课,做到上课前重温教案,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案。

  9、各任课教师向学校借阅的有关参考资料,于本学期结束时一并交教导处。

  二、备课内容:

  备课的教案包括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复习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包括:①学生情况分析;②全册教材简析;③全册教学目标以及全册教学重难点;④教学措施;⑤教学进度表。三年级开始的语文还必须包括学生习作计划。学期计划必须在开学前完成。

  2、单元计划:形成单元整组教学的思路。认真研读单元教学内容,理解单元教学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单元教学计划写在单元备课前,内容包括:①单元内容分析;②单元名称;③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④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3、课时计划即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

  每一篇教案内容包括:①教学内容;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媒体;⑤教具准备;⑥教学过程;⑦作业练习设计;⑧板书设计;⑨教学反思。教案必须按以上格式来写。(教学目标必须详细,与教学过程相一致。)

  4、复习计划必须包括:①学生对掌握知识情况分析;②复习内容。语文分基础知识、语言积累、阅读、习作几部分;数学分计算、概念、应用题几部分;③各部分重难点及相应的复习措施;④各部分的典型教案及相关练习。复习计划要体现共性(同年级段可相对统一)与个性(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必须在进入全面复习的前二周完成。

  三、具体要求:

  1、四—六年级检查导学案(每张要有批注和反思),教科书上有二次备课痕迹。每单元要有一份精品导学案,写明设计意图、使用情况,同年级段同学科共同讨论完成,合作共享,一个年级段一份上交各备课组长。

  2、一————三年级检查备课本(阅览室借阅的活页备课本,书上有批注和反思,要有学情分析),教科书上有二次备课痕迹,一单元至少有一篇种子课(同年级段同学科共同讨论完成,合作共享,一个年级段一份上交各备课组长。)检查时要打印出来,并在左上角注明:第几单元种子课。

  3、综合组备专业课,手写或电子稿(打印出来),一单元一篇种子课。

  4、教龄规定:三年内新教师必须手写备课,认真备好详案。

  5、兼任音乐、体育、美术、生活与品德、科学等课的语文、数学、英语教

  师可以分享专职技能教师电子稿教案,并在教课书中注明教学要点及简单的教学过程。

  6、主课跨年级教学的要认真备好每一年级的课,可以采用一个年级详备,一个年级简备的方式。

  备注:四——六年级英语由于学科本身特点,要求一单元一份精品导学案,并按“幸福课堂”模式上课,其他课仍然采用常规备课(电子稿上批注加反思);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和数学重在小组建设,让学生逐渐过渡和适应“幸福课堂”的模式,备课方式同英语。

  四、备课检查

  1、教导处对备课情况按教案是否规范,是否有教学反思,是否超周备课,上交是否及时等内容进行检查,对各科教案每学期普查3次(期初查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材分析、学期目标;期中和期末分别一次)。

  2、教案要求一课时一案,严禁教师无教案上课。

  3、备课检查由教导处牵头,分管领导及教研组长、段长共同参与评分(评分办法参照《本学年教师履行岗位职责考核评价表》)。

  教师上课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确保按计划上足课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特制订以下上课管理制度:

  1、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不准无备课上课,不准随意调课,因外出培训确需调课,在向教导处提交请假申请时写明。

  2、提前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材、备课、教具的到位,衣着穿戴规范大方,注意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3、教师要在每节课前提前侯课,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串岗,不得提早下课,不得随意拖堂(延长5分钟及以上)。(上课2分钟前设预备铃声,广播播放经典诵读内容。)

  4、每堂课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要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适当的教学进度上课,不得随意改变教学内容或科目,要确保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5、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搞好组织教学,确保学生课堂上的安全。

  (2)关爱、尊重学生,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文明卫生习惯。

  (4)态度温和,不得动辄大喊大叫,训斥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

  6、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均要堪为学生表率,不得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课堂上不得使用通讯工具。

  (2)不得坐着讲课(除测验、生病、孕妇外)。

  (3)不得随意叫学生出教室为自己拿东西。

  7、对于不在本班教室的上课要求:(如体育、音乐、电脑课等)

  (1)体育教师不准穿皮鞋、穿裙子。

  (2)任课教师必须提前组织所有学生有序地进入上课地点,确保准时上课。

  (3)上课期间,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置于自己的监管之下,确保任何学生都不得离开上课地点,认真组织教学,不得放任自由。

  (4)下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排好队,有序地离开课堂。体育课应先集合再下课。

  8、教师上课的管理责任:

  如因教师的言行过激、管理不善或未尽职责,造成课堂纪律涣散,使学生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教师承担相应的责任;如造成社会影响恶劣或重大安全事故的将实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票否决制,并承担相关的各种责任。

  作业批改制度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并保证作业质量与批改水平。

  一、布置作业要求

  1、各年级、各学科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2、布置作业适量,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教师不得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4、一—~三年级不般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各年级每日包括各学科的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

  二、批改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2、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出现的词语错误,学生可以在旁边或页眉、页脚处订正3遍。

  3、日记每周至少1篇,命题日记和自由日记相结合,英语老师应鼓励学生每周一篇英语写话。

  4、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批错现象。不得一页一个勾,至少一大题一批。

  5、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对的打“√”号,错的打“?”号,并给予评价,评语要具有激励性,要签批改时间。

  6、批改之后要及时讲评,督促学生改正,改正之后的答案,老师要及时批改,符号也要进行修改,在“?”旁,用“√”代替。

  7、学生作业本具体要求:作业本保持整洁,书写认真规范。英语三、四年级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用黑色水笔书写;语文1—3年级用铅笔书写,4—6年级用黑色水笔书写,订正统一用铅笔,不用修正带(液);数学1—3年级用铅笔书写,4—6年级用黑色水笔书写,订正统一用铅笔,不用修正带(液),4年级数学难题机动,可以用铅笔答题。

  8、为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益,语文教师要将批改重点放在草稿本上。草稿本要对错别字、病句、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批改,并规范使用作文批改符号。根据需要撰写眉批、尾批不少于3处。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草稿。放宽作文正稿的批改要求,只要求有星级,一句话的总评。但是作文中的错别字一定要批改并让学生订正。教导处作业本检查时将同时检查草稿本和作文正稿。

  三、作业检查

  作业由教导处每学期抽查2次,由教导处牵头,行政和教研组长共同检查、记录打分并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岗位职责年度考核依据。

  辅导学生制度

  提高潜能生的学业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拔和培育尖子,可以为学校在各项比赛中争取荣誉,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辅差和培优工作。

  1、必须热爱潜能生,正确对待潜能生,坚决反对厌恶、排斥、歧视、放弃潜能生的做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潜能生。

  2、必须热情关怀、耐心辅导差生,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后进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必须在授课、提问、设计练习、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环节上,照顾潜能生的实际。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潜能生思考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要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潜能生的个别辅导。对待潜能生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优点和进步,要充分肯定。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和存在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教育、纠正和辅导,引导他们不断改进。

  5、要正确对待成绩优良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虚心学习,更上一层楼。在班上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热情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对优秀生不能过于溺爱和迁就,不能滋长其骄傲情绪。

  6、在教学和辅导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重视选拔培训尖子,提高他们参赛能力,为校争光。

  7、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有培优补差记录,学期结束上交各教研组长。

  教研活动制度

  1、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组活动(语文组分设低段和高段)

  2、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召集并主持活动,做好活动考勤记录,并及时向教导处汇报活动情况。教研组集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做统一要求,但必须与学科教学工作有密切关联,对本学科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培训,经常吸收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4、教师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教育、检查、评比、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教学工作总结,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纳入学期考核。尤其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这三个环节的检查评比。教研组要加强听课的组织与评议。

  5、积极开展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与评议。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

  6、各教研组要组织本组老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

  7、期末由教研组长执笔,写出教研总结。

  8、培养年轻教师,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

  9、教研组长负责好本组的考勤记录,出勤情况纳入教师年终的考核量化成绩中。

  10、担任教研组或学校公开课教学的教师,年终考核量化给予适当加分(由教导处出示公开课证明单,校级1分,街道2分,区级3分,市级3分)。

  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

  一、组织形式:

  学校按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分为四大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以及研究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环节,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撰写适合本班的教案。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学反思。课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教师必须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备课时间:

  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二上午1、2两节课综合组;周二下午1、2两节课英语组;周四下午1、2两节课数学组;周五下午1、2两节课语文组。

  四、注意事项:

  1、备课组长要在开学前或在学期结束后,制定好活动计划。

  2、备课活动中,各组要做好记录,所有形成资料都要注意收集并保存,完善后交教导处。

  3、分管领导要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4、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实行点名制)

  教师校内听课制度

  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心。教师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为了推动我校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开展,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形成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听课制度如下:

  一、听课量

  1、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除教研活动外,由分管领导牵头,教研组长、段长参与对老师进行推门听课,提前1天通知上课教师。

  二、听课要求

  1、听课前了解研讨课的主题,带着问题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2、听课本着学习的态度,要善于从中吸取别人的优点。

  3、明确观察方向,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4、听课过程有记录,要标明听课日期、授课人、教学班级、教学课题、教学过程、板书、简评等,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听课后要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集体听课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评议。

  5、听课时,听课教师要按时进入教室,听课中不评论,不中途离场(特殊情况例外)。

  6、任课教师以本学科为主,鼓励跨学科听课,并注意吸收其他任课教师的长处。

  7、青年教师要多听课。

  8、电脑室为统一的准的听课教室,各教师要严格按照电脑教室的课时使用安排进入电脑室上课,其他教师可随时听课。

  9、听课,原则上应该先自行调好自己的课,不能因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三、听课类型

  (一)推门听课制度

  为了使进校工作一到三年的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激励他们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导处将组织行政管理人员、教研组长、部分教师进课堂听他们的课,了解常态下的教学情况,及时指出问题,进行指导。

  1、教导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随堂听课。

  2、课后教导处要组织听课教师讨论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二)互助听课制度

  教研组内45周岁以上不上公开课,40—45周岁一学年上一次,40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组的活动都应积极、准时参加,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1、同年级的研究课同级同学科老师必须参加听课,大组的教研活动试教不少于2次,小组教研活动试教不少于1次,试教时,本组教师都要参与听课评课。

  2、听课后必须进行同组内的研讨交流,并由同年级一位老师代表进行主评。其他老师要人人发言,互相取长补短。

  3、鼓励同年级老师开展同题异教听课研讨。

  4、学科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获奖者)建议一学期至少开2节课,给其他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2

  一、课前准备

  1、编制学期教学计划

  ⑴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⑵通读全册教材和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其所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把握本册教材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及下下册教材的知识衔接。

  ⑶按校历认真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特别重视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方案和教学改革试验等内容。

  ⑷编拟教学进度表(以周为单位制订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及单元、半期、期末复习及测评时间,并分科目按年级整理装订)。

  2、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⑴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教师自身的特色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⑵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⑶学校人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⑷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中,要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的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作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3、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为A、B、C三类

  A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有全册、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⑵课时备课要有:

  ①教学内容。

  ②教学目标,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确定的具体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

  ④教具学具准备(含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运用)。

  ⑤教学活动步骤(含每一个环节师生互动的具体内容)。

  ⑥作业与活动设计及课外延伸。

  ⑦随录一后记。所教学科要求做到每一课(或一单元)一后记。

  注意点: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积累有指导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各类课型必须全备,节数不得少于《教师教学用书》规定的课时数,不得机械抄袭教集或使用旧教案。有条件的学校要试行集体备课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的框架内根据师生实际情况进行加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B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有全册、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⑵课时备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层次及主要步骤(简明、扼要、实用)、作业与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注意点:(同A类)

  C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要把教学要求、教学要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反思旁注在教本上。

  ⑵在教本上圈划出关键语、小结语和重要内容。

  ⑶课后习题和练习均应填上答案或要点。

  说明:

  ⑴担任同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学的教师按A类要求,若还兼任其他科目的,兼任科目按C类要求。

  ⑵同时担任两个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学的教师按B类要求,若还兼任其他科目的,兼任科目按C类要求。

  ⑶担任语数一个科目教学的专任教师,按A类要求。

  ⑷担任一个综合科目的专任教师,按A类要求;兼任多学科多年级的综合科教师,自选一个学科一个年级按A类要求,其余按C类要求。

  二、课堂教学

  4、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

  学校要根据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具有个性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各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四性”,做到“五有”:即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施。其指定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重点抓好师资、课程资源和设备三项基本建设,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好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5、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

  教材是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而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种素材和手段。它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各类图书等书面印刷的教材,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领域,学校可以选用教学指导用书,搜集或组织教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资料只供教师使用。

  6、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提供学生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

  ⑵要改革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力戒机械繁琐的练习或单调乏味的灌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⑶教师在课堂上要把目光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转移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⑷注重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7、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⑴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擅自停课或随意调课,上课铃响后马下进教室,中途不得随意出入教室,不得拖课。

  ⑵教师进教室时要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男教师不得单穿背心短裤、穿拖鞋、卷裤腿、留长发;女教师不得穿袒胸、露背、露肚脐或闪光、透明的艳服和超短裙,不得披长发、化浓妆、佩戴耀眼装饰品);进教室前应关闭手机等个人通讯工具;在课堂内禁止抽烟、坐姿上课。

  ⑶在校园里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文明,教态自然、举止典雅,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态势表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书写力求规范工整,给学生起良好示范作用。大胆、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⑷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⑸教师要真心爱护学生,以自己的心灵塑造学生心灵,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塑造新时期教师形象。

  三、作业与辅导

  8、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管理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每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一课(语文、自然等每课题,英语、美术等每课时)一练,布置作业要有弹性,可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作业遵循原则:较低层次学生起点低,应抓基础、多鼓励;中高层次学生有变化、要有综合、促发展,让每一层次学生都有收获与提高,都能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⑵作业形式、内容追求多样化,形式上活泼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如语文学科根据“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课前做准备)、实践性作业(如语文学科中的惧资料、课外阅读,数学学科中的社会调查、测量、统计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上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形成“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重在深化”的作业策略。

  ⑶作业布置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⑷要培养学生认真、按时、规范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求各年级学生用统一的作业本,统一的作业格式、统一的作业用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及时缴交。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用圆珠笔或钢笔书写,字迹要端正、作业要整洁。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3

  1、建立健全制度: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要求,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2、培训与指导:对教师进行制度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和执行制度,同时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3、监督与反馈:设立教学督导小组,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激励机制:设立教学奖励制度,对执行教学常规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持续改进:定期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对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实效性。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将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4

  二码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旨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它通过明确教师职责、学生学习要求以及教学管理流程,营造一个有序、高效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内容概述:

  1、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包括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等方面的规定,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

  2、学生学习管理: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行为准则,强调课堂纪律、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资源管理:规定教材选用、教具使用、教学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流程,保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4、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公正、全面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5、家校沟通:强调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家校联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5

  1、制度建设:制定详细的教学常规手册,明确各项要求,定期更新以适应教育变革。

  2、培训与指导: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培训,对在职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3、监督与评估:设立教学督导组,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4、激励机制:建立教学常规考核体系,将执行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评估,鼓励优秀表现。

  5、反馈与改进: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期望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教学环境,推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2-18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7-25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推荐)07-23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精选7篇)07-23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精选】08-09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6-22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8篇04-11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篇)04-07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04-05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