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管理制度

时间:2024-09-23 08:22:34 制度 我要投稿

(荐)事故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事故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1

  1、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员应立即停车,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有人员伤亡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保护现场,并迅速拨打122向公安交警部门报案,向120急救中心报急救。

  2、事故发生后,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公司领导和车管部管理人员报告,向保险公司报案;企业应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向行业主管安全管理监督部门报送事故快报。

  3、事故快报应按照将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驾驶员姓名、车牌号、从业资格证号、行驶的线路或类别、造成伤亡人数以及简要的`事故发生过程、大致事故责任划分等情况尽快报行业主管部门,不得延报、瞒报、漏报。

  4、公司各部门接到事故紧急报案电话后需紧急救援时,应积极组织力量,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现场处理和救助工作。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损失情况等。

  5、发生一般事故,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向车管部报告,车管部接到报告后,需要急救时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现场处理。

  6、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车管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安全经理和公司负责人报告,当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时,总经理和主管安全经理先向紧急抢险组发出指令,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施救,安置伤员。安置组和后勤保障组迅速集合,听候安排。

  7、事故的分析调查:凡发生事故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应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肃认真,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针对本企业或外企业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及时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

事故管理制度2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的意外事件,减少因工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通过明确责任、规定程序和强化监督,该制度旨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内容概述:

  1. 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强调“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

  2. 事故报告与调查:规范事故报告流程,及时、准确记录事故情况,并进行详细调查以找出原因。

  3. 风险评估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源,制定预防措施。

  4. 应急预案:建立应对各类事故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快速、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

  5.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 安全检查与审计:定期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制度的执行效果。

事故管理制度3

  1. 提升安全意识:事故考核制度能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2. 避免损失:通过及时有效的.事故处理,可以减少财产损失,保障人员安全,维护企业声誉。

  3. 法规合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事故处理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

  4. 优化管理:通过对事故的深入分析,找出管理漏洞,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事故管理制度4

  医院差错事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预防和纠正差错,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2. 保护患者权益:减少因差错导致的患者伤害,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3. 促进团队协作:明确职责,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4. 遵守法规要求:符合国家医疗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法律纠纷。

  5. 维护医院形象:有效管理差错事故,降低负面影响,维护医院的社会形象。

事故管理制度5

  事故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行。通过明确事故分类和分级,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事后分析原因,改进安全管理,降低事故风险。

  内容概述:

  事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定义:明确何为事故,涵盖生产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等多种类型。

  2. 事故分类:依据事故的.性质、影响程度和损失大小,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大事故。

  3.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设定不同的等级,便于快速响应和处理。

  4. 事故报告:规定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和时限,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5.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事故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救援、恢复等环节。

  6. 责任追究:明确事故责任的划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7. 事故调查与分析: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事故管理制度6

  1、对待任何大小事故和苗头,咱们坚决实行“四不放过”铁律。就是说,事故原因没查个水落石出,不行;事故相关责任人及周围员工还没吸取教训,不行;没拿出一套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措施,还不行;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相应处理,绝对不行!

  2、打牢安全基础,咱得建立七类安全管理台账:

  (1)建立职工安全档案,内容涵盖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违章记录以及事故详情。

  (2)设立车间班组安全台账,记录本部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办法,还有职工违规情况、工伤事故等信息。

  (3)设备印象台账也得有,记下设备状况、安全装置是否完好等情况。

  (4)生产班组交接台账不可少。

  (5)安全设施的管理、检查、维护和检修都要在台账上留痕。

  (6)各种安全装置试验和允许使用的情况,也得专门建个台账来跟踪。

  (7)专职安全员的安全工作台账,要详实记录工伤事故、违规行为、安全隐患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内容。

  3、本公司员工在生产和工作中,凡涉及人身伤害(包括急性中毒,都算工伤),区分标准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分规定》及相关上级规定执行。

  4、一旦发生轻伤或严重违章,单位领导必须马上通报给分管生产的领导,并同时上报公司安全科。

  5、要是遇到违章作业、小事故苗子或是虽受伤但未休工的情况,班组长要在两天内书面汇报给车间主任。对于那些差点酿成重大事故的未遂事件,咱们也要像对待已发生的`事故一样重视,迅速书面报至安全科。

  6、真遇上了重伤、多人受伤甚至死亡这种大事儿,首先发现的人或者受伤人员要立即通知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则需火速上报厂长。厂长或安全负责人必须立刻将事故基本情况报告给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市安监局。

  7、各车间、部门务必如实上报工伤事故,隐瞒、虚报或延迟报告的行为都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8、职工调动或转岗时,因公负伤证明和个人安全档案必须随人一并转移。

事故管理制度7

  事故报告调查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信息,找出事故原因,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报告流程: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时间限制和责任人。

  2. 事故调查方法:规定调查的步骤、技术手段和参与人员。

  3. 数据分析与记录:规定如何整理、分析事故数据,以及保存相关记录。

  4. 责任追究与改进措施:确定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处理方式,以及制定预防措施的`机制。

  内容概述:

  1. 事故定义与分类:明确各类事故的定义,如生产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等,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

  2. 报告机制:设立事故报告热线,规定紧急情况下的口头报告和非紧急情况下的书面报告要求。

  3. 现场保护:强调事故现场的保护,防止证据破坏或丢失。

  4. 调查团队:指定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包括安全、技术、人力资源等部门代表。

  5. 信息收集:详细描述如何收集事故现场的物证、人证、视频监控等资料。

  6. 原因分析:采用因果链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7. 责任认定:依据事实和证据,公平公正地确定事故责任。

  8. 改进措施:提出针对事故原因的整改建议,包括制度修订、培训强化、设备升级等。

  9. 审核与反馈:对事故报告和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事故管理制度8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进一步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三、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调度室和单位领导报告,而后迅速逐级报告到公司和生产厂长处,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应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寿光市、维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寿光市、维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事故的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的单位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

  3、情况较轻者,现场人员可采用妥善办法将伤害人员迅速护送到医院救治。

  4、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五、事故调查处理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处理,公司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单位要做好积极配合工作。

  2、发生轻伤事故,由厂长和安全员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事故发生的生产部门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事故调查的成员要求:应当具备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调查组职责有: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害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等。

  六、事故损失的计算

  1、事故直接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和设备损失,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损失按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或按其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2、产量损失是从事故发生时起至恢复正常生产时止,按日计划产量计算的总损失量。设备修复后应生产能力降低而减产部分可不计算在内。产量损失按单位成本不变价格计算。

  3、事故损失总金额为直接损失费与产量损失费之和。。

  4、计算方法:停车设备台数乘停车时间(小时)乘设备小时计划产量(吨),为产量损失。

  5、产量损失金额:损失产量乘产品单位成本(不变价格)为产量损失金额。

  6、伤亡事故损失统计因负伤雷击休工天数折合金额,按企业职工平均日工资乘以休工天数。

  七、其他要求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无论何时,部门必须于10分钟内将事故报告给设备安全处和公司有关领导。轻伤事故要先口头报告。

  2、事故报告要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3、公司应建立事故档案,该项工作由安全科负责。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仪表记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

  4、对不积极组织参加事故抢救、瞒报、迟报事故、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事故管理制度9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饮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制度。

  一、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管理,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组长:沈建伟

  成员:高富祥

  二、健康教育制度

  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对学生进行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三、桶装水卫生管理制度

  (一)桶装水管理要求

  1、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的标准,每批水要索取水质检验报告;

  2、供应桶装饮用水的企业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3、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4、饮水机应放在固定安全卫生的地方,防止二次污染;

  5、有定期对饮水机清洗消毒的制度,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要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记录;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二)保温桶水管理要求

  设专人定时供水,供水者必须有健康上岗证,保温桶要加盖上锁,并每天进行清洗消毒。。

  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坚持每天清扫泵房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2、每天清扫水箱周围卫生,保持水箱周围环境清洁;

  3、要时常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有无污染物,如发现应立即清除并及时消毒;

  4、泵房及水箱间内严禁堆放杂物;

  5、泵房及水箱间内严禁养宠物和植物;

  6、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泵房及水箱间。

  五、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使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

  2、饮用水水质出现异常,影响饮用者正常生活;

  3、输配水管网破损或二次供水设施防护不严,使饮用水水质恶化;

  4、饮用水水质污染,造成介水传播疾病流行或中毒;

  5、存在明显的污染源,并怀疑饮用水源或饮用水水质有可能受到污染。

  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供管水员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单位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领导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源小学学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在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稳定,特制订生活饮用

事故管理制度10

  事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

  1. 保护员工安全:通过调查和预防措施,减少员工因事故导致的伤害。

  2. 维护企业声誉:有效管理事故能降低负面舆论影响,维护企业形象。

  3.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事故调查,暴露管理漏洞,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法规,避免因违规引发的法律风险。

事故管理制度11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于质量问题的应对机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保护企业声誉,防止损失扩大,并通过有效的事故处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内容概述:

  1. 事故定义与分类:明确各类质量事故的定义,如产品缺陷、生产偏差、服务失误等,进行分级管理。

  2. 事故报告流程:规定事故发生后的即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途径和时间要求。

  3. 事故调查与分析:制定详细的事故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勘查、数据收集、原因分析等。

  4. 责任认定与处罚:设定责任追究机制,依据事故严重程度确定责任人及其责任。

  5. 整改措施与预防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建立预防类似事故的长效机制。

  6. 培训与教育:强调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事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7. 案例学习与分享:定期回顾和分析质量事故案例,促进全员学习和改进。

事故管理制度1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隐患识别与分类: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缺陷、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并进行分类管理。

  2. 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隐患。

  3. 隐患评估与分级: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4. 隐患治理措施: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完成期限和预期效果。

  5. 隐患治理跟踪:对治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

  6. 隐患治理效果评价:对治理结果进行评估,验证隐患是否得到有效消除。

  7. 隐患信息记录与报告:建立健全隐患信息档案,定期向上级汇报。

  内容概述:

  1. 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主动识别和报告隐患。

  2. 制度建设: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有法可依。

  3.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4. 环境监控:关注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如通风、照明、防滑等。

  5.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各类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 审核与改进:定期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持续改进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事故管理制度13

  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本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4、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应急管理。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由本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预案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安排一次桌面演练或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全管理员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本企业要对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

  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切断危险化学品阀门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11、应急管理费用由主要负责人审批,财务予以保障。

事故管理制度14

  伤亡事故报告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它涵盖了事故报告的程序、责任分配、信息记录、调查分析、预防措施以及后续跟踪等方面。

  内容概述:

  1.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从现场人员到管理层的报告路径和时限。

  2.责任界定:确定各级管理人员在事故报告中的职责和义务。

  3.信息记录:规定事故信息的.记录方式,包括事故描述、损失情况、初步原因等。

  4.事故调查:设定调查小组的组成、调查方法和时间表,以确定事故原因。

  5.预防措施:基于事故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后续跟踪:监控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估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事故管理制度1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它通过提前规划和准备,能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启动,有效减少事故损失,降低风险影响,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内容概述:

  1. 识别风险:全面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错误等。

  2. 制定预案:针对每种风险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路线、救援措施、通信联络机制等。

  3.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应对能力,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4. 资源配置:确保必要的救援设备、物资和人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调动。

  5. 更新与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反馈,定期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保持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6. 沟通与协调: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与相关部门、社区及救援机构保持良好协作。

【事故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统计05-24

事故管理制度02-07

事故应急管理制度03-19

事故调查管理制度05-06

(荐)事故管理制度09-23

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03-20

生产事故管理制度11-18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1-21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