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06 11:46:12 制度 我要投稿

[经典]院感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院感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院感管理制度

院感管理制度1

  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三、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四、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

  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4.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五、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传染病病人、感染病人-可编辑修改-。和经血传播性疾病病人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六、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七、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八、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九、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冲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十、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十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

  十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十三、血液透析室应当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的有关操作规范,对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进行复用。

  十四、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透析工作并进行整改。

  十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各项规章制度。

  十六、医疗机构发生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院感管理制度2

  一、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全员性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院感办应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四、完善临床各科室手卫生设施,并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3)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手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五、外科手卫生设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大小适度,易于清洁;

  (2)外科洗手池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台的数量设置,不应当少于手术间的数量;

  (3)外科洗手可以使用肥皂、皂液,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使用抗菌肥皂或者皂液;

  (4)盛装肥皂或者皂液的容器应当每周进行清洁消毒,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使用固体肥皂应当保持干燥;

  (5)用于刷手的海棉、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应当一用一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

  (6)外科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当采用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外科洗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

  (8)洗手区域应当安装钟表。

  六、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七、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指关节、指缝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具体揉搓步骤为: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⑦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八、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九、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方法

  (1)清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②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进行外科手消毒:

  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如果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则充分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完成外科手消毒。

院感管理制度3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各临床科室必须对所有住院病人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发病调查表》,院感办每月对住院和归档病例抽查,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要求监控率100%。

  (2)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要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向科主任汇报后上报院感办,在积极医治病人的同时要找出感染途径和感染源。

  (3)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推行有效的干预方法,院感办每月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院感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

  (4)医院感染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按要求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必须每日或使用前监测)。

  (2)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5)压力蒸汽灭菌器: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要进行BD试验,并有详细记录。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6)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对新的灯管和使用中的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新灯管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7)各种消毒后的内镜(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活检钳、异物钳、切开刀)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8)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等)及附件: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数总数必须≤20xx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三、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对医院感染病源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每季度发布监测信息一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应对重点院感控制科室(手术室、供应室、感染科、口腔科、产房、内镜室、采血点、细菌室、血液透析室等)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五、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如不达标时,应及时查找、分析原因,给予改进,再次监测,直到达标为止。

院感管理制度4

  一、下呼吸道感染:

  1、建立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二、泌尿道感染

  1、建立控制泌尿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拨除,术前导尿宜在手术室进行。

  3、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尽量选用管径适宜、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尽可能避免用橡胶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4、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5、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

  6、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每日应采用无菌盐水或0、5%的碘伏清洗尿道外口,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1500ml以上,每周更换导尿管,若阻塞应立即更换。

  7、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8、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手术部位感染

  1、建立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

  3、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视为污染。

  5、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6、严格遵守手术切口护理和引流操作规程,换药操作时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7、对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8、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9、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0、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省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胃肠道感染

  1、建立控制胃肠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肠道疾病流行期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应开设肠道疾病专科门诊和肠道疾病专用的输液、观察、治疗室,对患有肠道感染病人、产妇及其婴儿进行隔离,直到感染性病因被排除,连续3次大便培养﹝至少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时,方能解除隔离,对易感者,特别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保护性隔离。

  3、工作人员出现急性腹泻时,应立即做大便常规或培养,可疑为感染性腹泻时应暂时调离与病人直接接触的岗位,当临床症状消失和2次大便培养﹝至少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后,再回原岗位工作。

  4、实施胃肠减压、鼻饲等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胃肠减压管、鼻饲管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5、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对口服广谱抗菌药物,严禁滥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一旦出现腹泻即应警惕,及早诊断、治疗,防止二重感染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7、加强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管理,病人出院后要进行空气、物品、床单位等的终末消毒。

院感管理制度5

  1.血液净化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1限制区(清洁区)包括治疗准备室、水处理室、配液室、办公室、储存室。

  1.2半限制区(半清洁区)包括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更衣室、待诊室。

  1.3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厕所及污物处理场所。设污物专用设施。

  2.医务人员管理要求

  2.1工作人员不能在透析室内吃、喝或抽烟,不与病人共餐。

  2.2进行透析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每监护一名患者,应更换一次手套,接触每一位病人后应洗手或消毒手。进行透析的各项操作,应戴一次性手套。

  2.3透析室工作人员备有专用工作服和鞋,进出本室应更换。工作服若被血液污染,及时更换。为避免被血液污染,必要时穿隔离衣,带护目镜。

  2.4工作人员被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意外感染,报告院感办登记备案,必要时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肌肉注射(按说明书)。

  2.5清洗、消毒循环使用的物品时,穿戴好防水围裙、手套、圆帽、护目镜或面罩或头罩,必要时穿防水隔离衣等,发生职业暴露时按要求紧急处理、报告、监测追踪。

  3.预防控制措施

  3.1透析用水经过严格的`软化、反渗等处理,整个消毒、制备、输入过程应在密闭系统内完成。透析机每次透析完后,用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2透析器及管路、穿刺针用后装入塑料袋内封口当日转运。

  3.3预防隔离

  3.3.1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人的隔离

  3.3.2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病人,应在隔离室透析,无条件时应进行区域性隔离,使用专用透析机。

  3.3.3每次透析末,所有用过的用品应置于防渗漏黄色胶袋内,外加一黄色胶袋后送出;一般诊疗物品应专室专用,物品消毒按《一般诊疗用品和卫生洁具的消毒规程》执行。

  3.3.4所有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置于耐刺容器内。

  3.3.5实验室标本,用透明袋包装,便于看清其内容物而妥善装卸。袋上应有污染标志。

  3.3.6室内污染物品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4动-静脉分流的监护

  3.4.1用消毒剂洗手后,全部患者在穿刺內瘘之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待干后铺无菌布。

  3.4.2內瘘侧禁止测血压、静脉穿刺,定期检查內瘘通畅情况。

  3.5透析用水、空气、物体表面等每月细菌监测一次;透析用水每季度

院感管理制度6

  一、布局合理,内部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和血液治疗室等应设在清洁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实验室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

  二、血液及血液成分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

  三、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血液和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五、保持环境清洁,台面、地面、桌面每日清洁2次,被血液污染应及时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六、储血设备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八、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验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九、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7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2、医院感染委员会应每季度召开一次,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3、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5、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督查。

  6、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7、定期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进行监督管理。

  8、认真做好全院院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院感管理制度8

  一、工作人员的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换工作鞋,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穿工作衣,戴一次性的消毒手套: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操作时应该更换手套.2、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必须衣帽穿戴整齐,离开污染区时,应换鞋并消毒双手。

  3、每班透析结束后应进行机器的内外消毒,并记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洗。开窗通风半小时,地面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病人床单位每人次一更换。每天治疗结束应紫外线消毒空气1小时,并做好记录。

  4、病床每周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一次,每个区域的拖把及抹布要有标识,分开使用。

  5、透析器及血路管均一次性使用,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6、每个病人使用后的血路管等医疗垃圾,应用医疗垃圾袋单独包扎后放入医疗垃圾桶并加盖,专人送到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地点处理,并有登记。

  7、工作人员应每年参加医院组织的体格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二、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xx年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透析操作中优生以以下几点:

  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挥手并更换手套.

  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三、制度的管理

  1、血透室必须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有病人和工作人员各自通道,不交叉,各区域布置合理。

  3、透析室、治疗室、水处理间配备有紫外线,每天透析结束空气消毒1小时。

  4、保持整个环境的整洁,要求各个房间每天拖地两次,每天擦拭桌面及物品表面一次,有明显污染时要立即打扫.注意拖把及抹面分别要分开使用。

  5、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存放,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并及时加盖.

  6、每月底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排除各个卫生死角。做好防四害工作.

  四、治疗物品转运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清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区.

  4、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五、病人的管理

  1、病人进入透析间应更换拖鞋,每人专用一双拖鞋,自行保管.病人床单、被套每人次一换,换下后应放入专门的容器,送洗衣房清洗。

  2、加强对病人的宣教,每个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均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自我保健及防范知识的宣教。

  3、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肝炎标志物包括甲肝标志物(抗HAV—IGM)、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丙肝抗体。测定梅毒及HIV抗体。透析器和管路应一次性使用,建立HCV,HBV阳性血液透析病人登记制度。血液透析病人根据情况,每隔6个月进行肝炎标志物的复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对HBV阴性的血透患者建议接种HBV疫苗。每年复查梅毒及HIV感染指标.

  4、传染病人应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5、病人家属不得随意进出透析室,陪客必须在候诊区换鞋后方可进入。

  六、各项监测要严格执行并符合要求

  1、每月进行一次的透析室、治疗室空气培养,要求≤500cfu/m,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2面≤10cfu/cm。

  2、透析用水的水质情况每年至少测定1次,须符合YY0572-20xx标准,每周检查反渗水电导度、硬度、含氯量;每月进行水处理系统各部位的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检查结果要登记并保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反渗水及透析液所含细菌总数,应不得超过200cfu/ml且达到50cfu/ml,应采取措施纠正。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并不得超过2EU/ML,且超过1EU/ML时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3、购买的浓缩液粉剂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

  4、A液、B液应使用原装桶,一人一份.5、各种化学消毒液的配置要符合要求并有人监测,登记并签名.

院感管理制度9

  科 室:XXX科 .

  填 表 说 明:

  1、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2、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4、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5、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自查存在的问题,要在下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上做出小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6、科室组织的相关学习,要有讲义。

  7、科室组织的考试要有试卷和成绩登记。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组 长:

  副 组 长:

  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七、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八、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九、按月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例会。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七、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一、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负责督促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四、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五、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

  六、对住院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院感科。

院感管理制度10

  1、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

  2、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6、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

  7、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志明显,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9、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院感管理制度11

  诊所院感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二、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统一回收。

 三、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应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五、加强各类急救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六、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七、治疗室、处置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八、治疗室、处置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至少照射一次。

  九、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院感管理制度12

  1、对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设置独立的诊室、治疗室、卫生间、隔离观察室。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源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严格执行各种隔离制度。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院感管理制度13

  一、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接受1次健康体检,包括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相关标志物的检查;HBV标志物全部阴性和仅抗-HBc呈阳性者应接种全程乙肝疫苗,抗-HBs

  二、对所有初次接诊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三、医务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穿工作服、换工作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病人进入血液透析室应更鞋。

  四、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阳性患者应在隔离透析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急诊病人在急诊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五、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不得复用。

  六、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并实施标准预防,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湿式清洁,如有血液污染的,应先采用含有效氯20xxmg/L消毒液浸泡的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

  八、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使用过的布类应及时装入污衣袋由洁强公司统一处理。

  九、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开窗通风1~2次,并使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3次,每次2小时。

  十、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开放置,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垃圾袋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封口,由专人密闭收集、运送,统一处理。隔离患者的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并及时密封,统一收集处理

  十一、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并对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卫生学监测标准如下:

  (一)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手消毒后≤10CFU/cm(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十二、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的水质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每季度对透析用水、透析液的水质进行细菌内毒素监测,透析机每台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当监测结果达到最大允许水平的50%时应采取干预措施。

  结果判定:

  (一)细菌培养:透析用水细菌总数

  (二)细菌内毒素检测:透析用水

  十三、将血液净化(透析)所致相关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定期进行分析与反馈。

院感管理制度14

  1、建立健全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

  2、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门的清洗消毒间并有明显的标志,临床微生物室/实验室应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非手触式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4、无菌间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紫外线定期空气消毒并记录。

  5、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6、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存放时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

  7、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9、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物品包外贴指示胶带,并标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姓名及无菌包名称等。

  10、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置。

院感管理制度15

  一、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院感办,院感办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院感办,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教科、护理部,院感办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医院如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如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5、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三、医院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同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院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院感管理制度09-17

院感管理制度【精华】09-17

(优)院感管理制度09-17

院感管理制度汇总15篇09-17

设计院管理制度05-06

[精选]美容院管理制度07-18

敬老院管理制度03-18

美容院管理制度12-14

敬老院管理制度06-21

卫生院管理制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