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
医疗保险的会计控制是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为了实现会计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资料的完整和准确,保障医疗保险基金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良性发展。要想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快速发展,强化内部会计是时展的要求和医疗保险基金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就目前的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来说,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的给与解决才能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生机与活力。
1.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医疗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否健全。从市场调研来看,有实力的医疗保险基金部门往往都是国有医疗保险基金或者大型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集团,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中医疗保险基金领导一般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关切度不足,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疗保险基金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医疗保险基金业务的拓展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医疗保险基金内控制的良性运行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但它并不能显示在相应的报表上的,所以说它是隐性的因素。换句话说,认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层的内控意识较薄弱不是问题,觉得它只是辅助性工作,而对于书面报表、书面制度、以及公示栏上的信息比较关心,至于这些栏上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效并不真正关心。对管理方面的忽视势必导致整个医疗保险基金内控氛围淡薄,造成大量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存在。
1.2 医疗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医疗保险基金的负责人都不能够对内部会计控制度引起足够重视,不仅自我防范意识差,而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得到规范。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新生的业务会层出不穷,当新业务产生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制度,那结果就会导致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发展滞后,甚至会影响到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这些都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总之,目前国内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普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全面涵盖医疗保险基金整个经济业务活动的内控制度体系。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应该既能满足纵向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横向管理的需要,为此,医疗保险基金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1.3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人是完善内控制度的前提,任何制度的运行归根结底都是靠人来实现的,执行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果和效率。会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会有大量新的经济业务和现象出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常参加培训,扩展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当然,现阶段大多数医疗保险基金每年都会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保险基金忽略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忽视会计新知识的培训,导致了会计人员工的知识结构陈旧,业务水平停留在原来的程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为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增加了阻力。现实中由于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记账错误,差错频出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辨别能力,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贪污挪用舞弊行为的时有发生。
2.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探究
2.1 优化医疗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的内控建设和管理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保险基金部门的领导和决策者对其态度和重视程度。说的直观点,在我国现有的人事关系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体制下,要想强化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就必须得到领导的首肯,并且能吸引到决策者的注意力,只有医疗保险基金领导层给与了会计控制一定的重视,才能让医疗保险基金上下关心和关注此项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纳入职工考核体系,这是改善医疗保险基金现阶段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较薄弱的唯一办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医疗保险基金相关部门可以选择知名专家开设讲座和培训,向中下领导层讲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可以强化医疗保险基金内部的交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等。
2.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们国家,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对制度的建设与遵循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现代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现实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对于医疗保险基金内部会计控制来说,最好的构建策略就是要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各项会计活动都能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具体来说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财务审批制度;二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三是业务记录控制;四是建立票据管理制度。
2.3加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人才是医疗保险基金发展最为依赖和依仗的力量,为此,对其会计控制建设来说,最为关键的仍然是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高素养的专业化队伍。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准入工作,选择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士来填充医疗保险基金财会队伍;其次,要完善医疗保险基金人才选拔机制,引入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对财务会计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等进行不断的优化;最后,为了更好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要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加强,通过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来加强财会人员对电算化系统的认知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其操作能力,对电算化会计信息能有比较好的思想认识以及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因为认为操作失误而出先差错的可能性。另外,还需要强化医疗保险基金内控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2
现将《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所有企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不含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职工),以及退休人员。
第四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两级统筹,属地管理。地处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单位,参加市级统筹。地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保税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下同)、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内的单位参加本辖区统筹。
第五条大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大连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其所属的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参加市级统筹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工作。
旅顺口区、金州区和县(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其所属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本辖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工作。
财政、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范围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第二章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
第六条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征集,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经市政府批准,单位和职工缴费率随着经济发展可作适当调整。
第七条单位和职工个人按下列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单位,按本单位上月职工工资总额的8%缴纳。单位职工月人均缴费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无法认定工资总额的单位,以当地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人数为基数缴纳。
职工按本人上月工资总额的2%缴纳。职工月工资总额低于当地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超过当地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作为缴纳基数。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代扣代缴。
旅顺口区、金州区和县(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管委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退休人员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八条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实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数额,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逾期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九条单位合并、分立、转让、终止时必须在批准之日起10日内,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手续,清偿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依法破产时,按法定程序清偿职工工资、福利费用时,应优先清偿欠缴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十条单位缴费的列支渠道:
(一)行政机关列“经常性支出”的“社会保险费”支出。
(二)事业单位列“事业支出”的“社会保险费”支出。
(三)企业列“应付福利费”支出。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建立
第十一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基金的利息收入和增值收入;
(三)按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四)财政补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医疗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十二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基金构成。
(一)个人帐户。以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按年龄段记入。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职工,记入2.8%(含个人缴费部分);45周岁以上职工,记入3.3%(含个人缴费部分)。
退休人员按本人退休金的6.5%记入。本人退休金低于当地上年度月平均退休金的,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退休金的6.5%记入。
单位欠缴医疗保险费时,个人帐户停止记入。单位补交后,按规定补记。个人帐户体现形式为IC卡。
(二)社会统筹基金。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规定记入个人帐户后的余额部分,全部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第十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支付工作。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十五条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出,应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工会、单位、医疗机构、专家和职工等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定期听取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营运及管理情况汇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个人帐户的当年结余资金,按城乡居民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其本金和利息为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个人帐户结余额可随同职工调动转移,调往外地(含出境定居)的,可一次性付给现金。
第五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和结算
第十七条个人帐户中的资金主要用于门诊和定点药店发生的医疗、购药费用,也可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的个人现金自负部分。
第十八条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医疗费用。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实行起付标准和最高限额控制。起付标准以内的费用,由职工个人承担。最高限额年度合计为3.8万元(超过最高限额部分,可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途径解决)。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职工个人承担一定比例。
第十九条起付标准(不含精神病患者和转诊异地住院):三级医院(含所属专科医院)850元,二级医院(含专科医院)500元,一级医院(含治疗型家庭病床)300元。医疗机构等级以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为准。
个人负担的比例:三级医院(含所属专科医院)为15%,二级医院(含专科医院)为12%,一级医院(含治疗型家庭病床)为10%;退休人员减半。
第二十条特殊情况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精神病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住院医疗费个人负担10%;退休人员减半。
(二)重症尿毒症患者门诊透析治疗,个人负担12%;退休人员减半;住院期间做透析治疗,按住院治疗的规定承担费用。
(三)转诊异地住院治疗,起付标准为1500元。起付标准以上医疗费个人负担30%;退休人员减半。
(四)出差或探亲,因急诊住院发生的医疗费按转诊异地住院治疗标准支付,凭有关诊疗凭证报销。
第二十一条驻外地工作一年以上的职工(不含成建制外设机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实行年度定额包干管理,超定额不补,结余归己。
退休人员异地居住的,门诊医疗费按记入个人帐户标准包干使用;住院医疗费,定居的按本人参加医疗保险统筹地同类人员住院治疗规定,持有关凭证报销,临时居住的,按转诊异地住院治疗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职工和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结算,实行总量控制、项目结算、定额管理、年终平衡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对职工和退休人员自住院之日起的一切费用,均应填写费用分类清单,由患者本人或亲属签名后,全部按项目结算。未经患者本人或亲属签名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患者也有权拒负个人负担部分。
第二十三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住院医疗费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按期向医疗机构拨付;发生异议的,可暂缓拨付,但最长不得超过20天。
第二十四条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定点门诊、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以IC卡结算。经办机构按个人帐户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每月与医疗机构、药店结算。
第二十五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拨付周转金,具体办法和数额由双方商定。
第六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并实行年度审核制度。审核合格者,给予保留定点资格;审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定点资格。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签订定点协议,并严格履行。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并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医疗档案,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成立医疗保险管理科或办公室,定点药店必须配备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药学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并制定本单位具体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原则,严禁滥开药、开大处方,滥用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不得放宽出入院标准、分解住院人次。
定点药店应严格执行药品零售价格,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药品,执行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管理规定。
第三十条职工和退休人员可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诊、购药时须持《医疗保险证》和IC卡。
第三十一条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确须转往外地住院治疗的,须由当地最高等级医疗机构提出转院申请,经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统筹区域内转诊住院治疗,要严格遵守转诊制度。低等级转往高等级医院收取起付标准差额;高等级转往专科医院,按重新住院处理(传染病除外)。
第三十二条职工和退休人员办理治疗型家庭病床,由经治医生提出建床申请,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办)审批后,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治疗型家庭病床每次建床时间为2个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个月。癌症晚期、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慢性肺心病可建立治疗型家庭病床。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职工和退休人员将本人《医疗保险证》、IC卡转借给他人住院,或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处方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基金损失的,除追回损失外,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定点医疗机构、药店不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经办机构除拒付发生的医疗费用外,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基金损失的,除追回损失、取消其定点资格外,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有关部门追究行政责任。
(三)医务人员违反医疗保险用药规定,开假处方、大处方以及从患者名下开取药品或检查治疗的,给予批评教育,追回损失,并告之卫生行政部门按《医师法》规定予以处理。
(四)单位不如实申报和不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实施行政处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罚款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票据,并全部上交财政。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医疗费支付确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不足部分,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企业1994年4月底、机关事业单位1998年底以前职工因工负伤旧伤复发及职业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女职工因计划生育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列支。
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或企业职工供养的享受半费医疗的直系亲属,医疗费用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和个人缴费),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
第三十八条旅顺口区、金州区和县(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3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整套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以满足医保政策要求和患者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门诊服务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门诊服务管理制度,包括门诊挂号、医生出诊、检查和药品发放等环节的规范和流程。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对门诊服务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医生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2.住院服务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住院服务管理制度,包括住院登记、病案管理、手术安排、护理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和流程。医疗机构应按照医保政策的要求,提供符合规定范围和标准的.住院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3.手术服务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服务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程序的规范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手术安全检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对手术前、中、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医疗机构还需建立手术后随访和复查制度,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4.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医疗机构还需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协作,提升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4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诊所医保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已经成为保障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诊所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其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立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成本的控制。
一、诊所医保内部管理制度
1、医保病历管理制度:诊所应建立完善的医保病历管理制度,对医保病历进行严格的妥善保管,保证医疗费用的正确结算和核查,避免医保基金浪费和损失。诊所医生应当认真填写医保病历,充分记录病情和治疗方案,防止病历造假和虚报。
2、医保药品管理制度:诊所应建立规范的医保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的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管理,确保医保基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药品过期、丢失等不合理的浪费情况。
3、医保结算管理制度:诊所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医保结算管理制度,对医保患者进行结算时要认真核对医保卡、身份证及病历等资料,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对于不合规的医保结算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防止医保基金损失。
二、诊所医保财务制度
1、医保账户管理制度:诊所应建立规范的医保账户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要注意保存好财务账簿和票据等资料,及时月结、季结和年结,做好资金清查和反作弊工作。
2、医保投资管理制度:诊所应合理选择医保基金的投资项目,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和评估,确保医保基金的`稳健运作和增值增收。要对投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报告,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方案,增强医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医保预算管理制度:诊所应建立科学的医保预算管理制度,合理预估医保支出和收入,优化财务管理和资源配置,确保医保基金的充足和公平使用。要重视医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和监督,保证医保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关于诊所医保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简要阐述,可以看出,诊所内部管理和财务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护公共利益和医保基金的安全,实现诊所和医保机构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5
一、社会保险基金内控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社保经办内控建设的虽然起步比较晚,在劳动保障部印发的相关通知中,也对内控建设工作予以明确的要求。医保经办部门,相关的费用缴纳、待遇发放、基金归集等都与钱存在关系。与此同时,将社保经办与银行的业务相比较,其管理内容要比银行业务多出参保人的个人权益管理。因此,社保经办的管理工作,其自身的性质对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需要通过制度来对人员、事务以及资金进行管理。医疗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强化基金财务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与内控制度来实现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内控建立医保基金财务管理机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
一是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根据层级管理原则,合理确定经办机构工作岗位的人选,明晰岗位职责,形成内部控制、按级负责的组织梯队。人员的确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合理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关键。在实施控制时,应尽量量化管理权限和控制权限,以便于操作。二是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对前面己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三是关注关键控制点。作为医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点主要是制度的执行力、基金的支付使用以及权力使用,落实到具体的关键点则是抓好经办业务操作的关键人员,把握审批程序、现金管理、电脑操作等关键部位,管好报销单据、基金支付的票据、印鉴等关键物件,控制关键的基金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
(二)建立健全财务数据分析机制
在医疗保险制度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对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财务数据定期报告与分析机制,对基金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机制,使领导能够及时并准确地对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掌握与了解,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调整医疗保险政策。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社会更加认同医疗保险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三)建立健全财务分析指标机制
第一,明确指标分析体系。应按照医疗保险日常管理与统计的要求,对医疗保险的待遇进行对比并分析。通过系统筛选,直接体现出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日均费用、次均费用、抚养比、受益率,这样,相应的财务人员就可以按照实际的筛选结果来开展分析与论证工作。
第二,对指标分析的频率进行确定。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机制的实际运行,可以按照指标和费用控制的关系来对该机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筛选,并明确不同指标的分析频次,同时,对不同种类指标分析监控的周期与时间段进行确定,适度扩大现场核查范围和全面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违规的行为并上报,将违规费用及时扣除,不断完善违规问题的惩罚机制,例如对于15天内重复住院的基金支出进行重点稽核。通过建立分析指标,使得医疗费用的稽核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且费用稽核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实现财务实时动态监控机制,遏制不合理费用支出
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并不断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中,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到费用稽核与控制工作中,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对指标进行监控与全面地分析,同时,针对不合理的问题进行严格稽查,对于过度医疗、重复计费等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不予支付,间接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费用控制关口前移,实行事前预警与事中控制的方式。其中,稽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人权、指标、病种与医疗机构的稽查。在进行异常单位的重点稽查时,主要对上一年度考核成绩低并且日常管理不规范的定点机构进行稽查,同时还需要保证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此外,进行非医保支付范围对象的稽查时,在费用的结报工作中,需要按照具体的规定执行,并严格把握基金的支出关口。
(五)建立建全医保基金财务公示机制
每月在单位网站,单位、医疗机构,乡级、村级政务公示栏公开公示基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其各项的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社会监督,切实提高基金使用效果。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6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合理的费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费用收取:医疗机构应按照医保政策的要求,依法合规地收取费用。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费用收取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对费用收费的监督和控制,防止挂号费、诊疗费等费用的滥收和乱收。
2.费用报销:医疗机构应按照医保政策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销相关费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费用报销的流程和标准,确保符合报销条件的费用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销,防止滞报滞销和虚报虚销。
3.费用审计:医疗机构应建立费用审计制度,对医疗费用进行预防性和事后性的审计。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费用审计的标准和方法,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费用统计和报表:医疗机构应及时准确地统计和报告医疗费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费用统计和报表制度,及时收集并整理费用相关的数据,以提供给相关部门用于医保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市场日益扩大。而诊所是医疗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简单、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随着诊所的不断发展,其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一套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对于诊所的长远发展和健康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指诊所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制定一套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是诊所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可以规范人员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工作流程、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效率。
(一)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诊所最核心的管理之一。在招聘、培训和管理过程中,诊所应该坚持公正公平、竞争起点、能力素质、服务意识等原则,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诊所的团队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态度。
(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的基础。诊所应实行严格的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标准和医疗质量控制。同时,做好记录管理,如患者就诊记录、医疗费用记录、医疗器械使用记录等,以便日后查询和审查,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诊疗质量。
(三)用药管理
在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药品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诊所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药品收购、药品使用、药品出库和药品记录,确保用药安全,杜绝假冒伪劣药品。
二、财务管理制度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诊所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它是诊所运营和资金管理的基础,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实时、可靠数据的分析和决策。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收支管理
诊所应建立健全的收支管理制度,规定诊所的所有收支流程,包括发票的开具、手续的办理、收费点的设置和收费标准的规定等,以确保诊所收支账目的清晰透明。
(二)费用控制
诊所应该制定有效的费用控制制度,合理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应该注重成本的分类、分摊和核算,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
(三)审计管理
诊所应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自查清算,为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战略。
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度
不同的诊所有各自的特点和服务内容,需要加以细化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当然,制定制度只是第一步,执行制度才是最重要的。诊所管理者要及时跟进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实用,从而为诊所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诊所要想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营,必须依靠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在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度,才能让诊所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8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诊所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基层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医疗机构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中,诊所医保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诊所医保内部管理制度
1.制度执行与内部审查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内部管理制度,是保障诊所医保正常运作的前提之一。因此,必须贯彻制度并加强内部审查。首先,应明确医保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前台信息登记、医生开具处方、药房发药等,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建立记录和查询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其次,应每年对诊所医保经办人员的工作作出评价,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进行明确评估和考核。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医保事项繁多,病人信息量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诊所医保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病人的证件信息、住址、电话等,而且在医保报销工作中还需诊疗记录、处方明细代,中药饮片质量及有效成分分析,以及抗生素使用偏多的分析等方面记录完整,以便于病人来急诊时能够及时找到其病历资料,并对诊所的救治质量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反馈。
二、诊所财务制度
1.严格控制门诊收费及医保报销业务
对于门诊收费和医保报销业务,必须保证其合法、规范,严格控制诊所财务风险。在门诊收费方面,要规范行为,遵守政策措施,正确开票,避免乱收费、重复收费等情况的出现。在医保报销方面,要遵守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的医保项目进行操作。诊所还应定期对医保报销业务进行盘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财务管理方面,诊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工资、福利、税费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将有助于规范诊所的财务管理行为,确保财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诊所还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诊所的经济效益水平,为诊所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优秀的医保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是诊所良性发展的基石。对于一家高效、规范、安全、稳定的诊所来说,建立完善的医保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是这家诊所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遵守相关条例和制度的规定,对门诊收费和医保报销业务开展严格控制,营造出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的业务管理环境,有助于提高诊所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9
一、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模式是由社保部门主导管理,而财政部门与审计机关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依照目前医保基金财务监督的整体状况来看,财务监督的现行机制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1.外部财务监督的主体之间责任划分不明确
例如,财政部门与审计机关都有对由政府拨入的有专门用途的医保基金有监督权。当各监督的主体在某些监督的职责上有一定的同一性、相同或者相近时,就会造成各财务监督的主体之间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出现重叠或交叉的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督的效能。另一方面,而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面临着监督的困境。医保基金管理机构领导人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医保基金内部财务监督的复杂性。当机构内部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将更多的考虑到该组织本身的利益而不是这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其监督的公正性与独立性将难以维持。
2.多样化的基金筹集手段是使得基金管理的难度增大
目前,基金收缴的手段呈现多样化,收缴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与环节繁多。基金的收、支、管的工作流程不够顺畅,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与传输的不及时导致医保基金管理难度变大。
3.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财务监督缺乏专门的法律或法规,从而不能对医保基金财务监督主体的职责作出相应的规范。另外,相关法律中涉及的关于财务监督方面的规定不够系统或全面,这使得财务的监督工作缺乏一个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内部财务监督的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内部财务的监控乏力。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对员工本来的要求是尽职尽责、廉洁高效地完成工作,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社会创造价值。但由于缺乏对员工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部分员工在工作中的涣散和不思进取。同时,也降低了机构的办事效率。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监督的控制策略
1.加强基本医保基金的监管工作
基本医保基金作为员工的'保命钱,不仅涉及的数额巨大,而且影响甚广,其运转成败与否,关系到医保事业的前途及命运,更重要的是其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保证基金得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这对于基本医保制度的成败尤为重要。
2.完善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
医保信息系统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前提与基础,一方面它能对诸如个人账户的管理、医疗费用的控制等业务实施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它能够让工作的效率及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再者,由于医保所涉及的部门、学科、层次相当多,对于这些大量的复杂信息,必须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才能得到安全、高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使医保工作顺畅进行。
3.切实地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加强医疗保险内部财务监督机构与队伍的能力建设
首先,要增强财务监督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有独立性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其次,建立与完善医保内部的控制制度。应当岗位分工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并建立绩效目标考核制度。每年根据评比的结果确定业绩的优劣,让医保机构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4.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管体系,对医保基金实行再监督
财政、审计以及劳动保障等国家行政机关需根据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权限,分别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0
为了保证广大职工的医疗需要,政府通过强制征收的方法得到的专项基金就是医疗保险基金,该基金是保证医疗保险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物质基础。首先针对医疗保险基金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医疗保险基金的相关运转过程;然后通过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在医保基金的管理水平方面以及风险预防能力方面的提升,对稳定发展大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进行医保基金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具有的实际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进行医保基金的财务内部控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医疗保险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其二,能够借用对相关的医保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最高管理层进行标准化以及制度化水平的提升。
其三,对于基金风险的防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分析医保基金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现状
(一)医保基金筹集方式相对较多,难以统一管理
医保基金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保基金涉及的管理部门相对较多,并且需要走的流程也十分复杂,再加上各个部门信息传达不及时,因此可能会出现延迟等问题,导致医保基金管理相对困难。
(二)医保基金增值能力相对较低,难以保障基金收支平衡
医保基金的增值能力十分有限,资金筹集形式主要是采用现收现付制。医保基金收支主要是由医保管理机构独自运作,而地方相关财政也没有列入补助行列,再加上参保单位经济效益与缴费意识都相对较低,难以保障基金足额到账。
(三)医保基金筹集成本相对较高
医保基金筹资成本相对较高,有些地方区域可能会存在资金挪用等违法行为,再加上当前医疗机构行为不够规范,使得基金管理产生较大问题。
(四)管理方式仍然不够完善
由于医保基金收缴程序与流程相对复杂,因此可能会产生数据传递延迟等状况,再加上财务对账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会计核算业务量十分庞大,会计电算化资金管理模式与方法有待改善,应当及时对医保基金进行调整与管理,加快会计电算化与网络信息化建设,从而保障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
三、完善医保基金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对基金筹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基金稳定运行
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基金财务政策对医保基金财务进行严格管理,并地税协议委托的形式进行医疗基金收缴,地税协议委托的主要特点是收缴成本相对较低和资金缴纳率相对较高。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确保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构建网络监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监测医疗基金的动态变化。借助于医保网络平台能够定期监测医保病人的实际状况以及用药效果等,确保病人的基础权利不受到侵害。借助于网络平台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基金筹集、使用、存储以及支出等状况,使得资金支出和收入明细更加透明化,保障了医保资金的安全,当出现基金截留与挪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时,应当立即进行追查,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基金使用和分配的管理,维持着基金收支平衡
根据我国当前医保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医保基金保护政策,使得医保基金使用与支出更加规范化,制定处罚标准,若是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当事人。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医保组织机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当发现问题时应当立即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更大的违纪行为。当出现问题时地方相关财政部门与政府部门应当和银行进行相互协调,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医保基金管理业务。对于医保基金的使用与分配都应当加强管理,减少基金管理出现超支或者结余等状况,维持着基金收支平衡。
(三)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并建立健全财务审查机制
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与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医保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地方财政补贴制度,使得财政支出比重逐渐提升。开拓医保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医保资金投入,不断拓展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并开拓至合资与私营企业等。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与机制,使得财务账簿更加准确和真实,从而能够全程记录着基金的使用状况。形成财务内审机制,定期审查基金账目与会计凭证以及账户使用等,要求银行账户实际支出与实际收入相符。与此同时,还应当不定期的核实医保结算数据以及报销数据等基金业务数据,保障财务支出与收入符合真实状况,从而确保医保基金稳定且健康运行。
(四)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让财务管理与核算更加的快捷和准确。会快电算化管理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基本水平。由于医保基金资金量相对较大,再加上所覆盖的范围相对广,而资金核算任务量也十分巨大,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能够及时并准确的处理财务信息,规范财务凭证填制。因此,各大区域应当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趋向于网络信息化。
四、结束语
建立健全医保保险基金管理机制,有效的规范医保保险基金管理,对提升医保保险基金稳定运行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应当不断完善医保保险基金财务和机制,加强对医保保险的管理,从而让医保保险基金稳定并规范的运行。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1
在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的目标指引下,国家在新农合基金上给予了充分的财政支持。其目的就在于,确保农户不会因成员得大病而出现返贫的状况。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在农户积极参合的同时,在基金管理方面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就问题的表现来看,主要包括:
(1)定点医院的不合规行为使然;
(2)基金监管缺位;
(3)医疗条件差所形成的基金支出超额;
(4)对某些病人补偿水平过低等四个方面。不难看出,如何有效应对上述问题,便直接关系到基金管理的合理性。从而,这也构成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中还能看出,当前新农合基金管理所存在的误区具有系统性特征,表明无法在短期内给予完全纠正。因此,须遵循“先易后难”的对策原则。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新农合基金管理的误区
在“先易后难”的对策原则下,以下将就上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转换为误区进行讨论。
(一)基金管理误区的外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基金管理误区,实则在于定点医院的不合规行为使然,这种不合规行为可以统称为“过度医疗”。即定点医院并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擅自将门诊转换为住院;同时,在某些利益驱使下出现了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情况。这二者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便直接导致了基金配置的低效率;并且,也变相增大了部分参合农户的经济负担。关于这种外生因素所导致的误区,时常被基金管理者所忽略。不难理解,任何事情所存在的问题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实践表明,唯有控制住过度医疗这一不良现象,才能确保基金管理的有效性。
(二)基金管理误区的内部因素
据了解,20xx年,部分地方新农合基金透支占年度总支出的比例已超过15%。有的因基金透支而动用风险基金,导致基金抗风险能力减弱。这一现状的出现,则来源于基金内部监管缺位。在专项基金监管中不能只是就形式要件进行审核,还应就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展开考察。之所以出现基金透支现象,除了有定医院点过度医疗和诊断准确性不够的因素外,还涉及到对各医院所上报的新农合资料进行真实性考察。
二、针对误区的反思
针对误区所开展的反思,主要有两个目的:
(1)就产生根源进行剖析;
(2)并为对策提供方法指向。正因如此,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反思。
(一)误区的形成根源
1、外部因素的形成根源。总的来说,外部因素的`形成根源看似是受目前医疗大环境的影响,实则在于医院的逐利性使然。在具有公益性质的新农合医疗体制下,定点医院往往容易偏离公益性目标,而是关注自身的局部利益。这种心态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物教意识,更是由于缺乏医疗行为监管的缘故。
2、内部因素的形成根源。内部因素的形成同样在于某些定点医院的逐利性使然。不难理解,定点医院仍然面临着不断优化组织资源的迫切愿望,而在财政支持力度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必然会在基金管理上做文章。从而,违规申报基金使用信息便不难理解了。
(二)对策的方法思考
正如在上文提到的,需要通过系统性调整来最终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事实是,若是这样的话将难以在短期内给出应急方案来。为此,从战术层面来看,可以分别做以下两个方面的方法思考。
1、针对外部因素方面。在该方面,应从加强行为监管的角度出发,形成长效和不定期的人员下访制度。在当前管办还未分离的情况下,引入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医院退出机制。
2、针对内部因素方面。由于新农合基金存在着透支现象,必然将通过使用风险基金来弥补差值。毫无疑问,这种解决方式又将增大基金管理的风险规避成本。因此,可以考虑引入风险预警制度。
三、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新农合基金管理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明确管理目标
从新农合本身的目标来看,其在于提高农民的医疗福利水平,并帮助他们规避因病返贫的风险。在这一总目下,基金管理目标则在于维系基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能在参合农民之间给予合理配置,从而切实履行新农合的目标导向。明确目标是对策构建的首要任务,其给予了上级主管部门在规范定点医院行为和资金监管上的着眼点。
(二)优化管理手段
在上述基金管理目标下,优化管理手段在上文方法基础上给予展开。具体包括: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医疗费用三级审核,严格核减不合理医药费用。
(2)通过核查、分析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新农合相关资料,按月分配基金使用额度,对基金使用出现异常的单位予以及时的预警,防止基金出现不合理的超支,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3)积极探索住院费用按病种定额付费、限额付费、按项目付费和住院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4)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建立退出机制
不难想象,即使通过以上管理手段的优化,也难以完全规避目前所存在的管理误区。毕竟,因上级主管部门监管力度有限,以及普遍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都将在不同层度上弱化对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在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引入市场机制中的招投标措施,也许能在竞争环境下强化定点医院对内外因素的规范意识。当然,作为争夺定点医院身份的招投标制度,还面临着制度缺位和内部人操作等问题,但将竞争元素植入其中则是对上述手段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还可以从更多方面来构建对策,但无论怎样都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不难看出,这也成为了笔者在本文阐述中的逻辑。
四、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可将基金管理误区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内外因素的形成根源主要源于定点医院的逐利性使然。为此,应明确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手段和建立退出机制。在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还应引入市场机制中的招投标措施。作为争夺定点医院身份的招投标制度,还面临着制度缺位和内部人操作等问题,但将竞争元素植入其中则是对目前手段的重要补充。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2
医院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化规章制度,对医院各部门在经济方面以及日常的业务活动展开方面进行的控制管理。它利用规范化的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对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协调、控制以及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的目的。但是,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现阶段,医院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不能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内部管理的关键性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医院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管理没有得到医院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国家颁布的相关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医院相关负责人对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的要求,但是目前医院对该规定的落实执行力度不够[1]。第二,部分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该制度等同于国家的会计法以及会计工作规范,对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不重视,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的错误意识直接阻碍了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
(二)追踪问责制不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缺失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并未建立多重大项目的事后追踪制度,因而无法实施对项目全过程监督及最终结果的管理,无论结果如何都无人对相应责任进行承担。同时医院对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也没有实施院务公开及财务审批,对于决策管理仅由少数管理层完成,没有通过全面、科学与细致的可操作论证导致医院各项资金的预算收支不平衡,无法有效控制,现实投资方向出现偏差与失误。
(三)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
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控制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电子化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信息化管理落后,现代化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较大挑战。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电子化程度日益提升,比如电子医院、电话医院以及网上医院等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医院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严重阻碍了医院的未来发展[2]。此外,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广发推广应用在给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传统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财务会计业务。医院财务会计部门熟悉掌握专业化业务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二、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一)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每个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确保医院管理人员战略决策的制定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现阶段由于医院组织管理缺乏活力、内部的程序规定相对繁琐,从某种程度上造成医院信息传递的时间延长,导致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医院现有的管理层次也造成交流沟通成本的增加,因此要不断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能够防范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医院各项业务进行关联操作,确保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以及有效性,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水平,建立通畅的医院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事前控制管理以及事中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医院组织的监督反映能力。
(二)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稽核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财务的内部稽核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医院的运营风险,强化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完善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日益加强专业化的监督检查以及规范化内部稽核,充分发挥医院财务会计内部稽核的积极作用[3]。确保医院财务会计内部监督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加大财务会计内部监督部门的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配备,提高医院财务会计内部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紧跟医院财务会计内部监察管理工作的发展步伐,建立健全医院财务会计的稽核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医院业务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三)增强对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意识
要想保证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增强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方面要增强医院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医院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医院各部门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从自身做起,规范引导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下发政策文件等形式,确保医院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医院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消除错误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在医院所有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将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与医院独立的外部监督审计管理相结合,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3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药品和设备管理制度,以保证药品和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购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和设备采购程序,明确采购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根据医保政策的要求,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具备资质和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和设备,以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定期进行采购评估,对供应商的服务和产品进行绩效考核。
2.存储管理:医疗机构应对药品和设备实行分类存放和统一管理。根据医保政策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制定药品和设备的存储规范,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医疗机构还需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定期对药品和设备进行盘点和清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利用率。
3.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和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遵循医疗操作规程和政策要求。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准则,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医疗机构还应建立使用记录和信息管理,对药品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提高使用效益和防止浪费。
4.报废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和设备的报废管理制度,确保过期和损坏的药品和设备及时处理。医疗机构应制定报废程序和标准,对药品和设备进行分类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以避免过期或损坏的药品和设备对医保经费的浪费。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4
引言
连锁药店是现今中国药品零售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形式,连锁经营通过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原则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有着其他零售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医药连锁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个保障。内部审计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评价分析现行的做法有无改进的空间,同时结合业务、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整个团队对于问题的共识和认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全面评价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一、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评价的概述
(一)基本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评价是定期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其目的是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方法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前馈控制(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中控制)和反馈控制(事后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多种,主要有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专题讨论会法、抽样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现代连锁药店用得最多的是比较分析法和标杆法,通过对连锁门店的销售指标完成率、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整程度来进行评价。主要采取从门店的收货验收记录,养护记录、温湿度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和销售完成量比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考核。
二、现代医药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及内部
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的连锁化程度不断扩大,连锁药店在药品零售行业的主导地位日趋明显,连锁企业快速扩张、药品零售连锁率不断提升但规范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赢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医药行业的企业经理人,但所有问题都有其起因具体表现。
(一)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不强随着我国目前医药市场的开放,使一部分民营企业家依靠着自己对医药市场的把握能力和个人的敢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利用自己对医药市场的熟悉以抢占市场份额方式迅速发展自己的连锁店。经过国家这两年的大力宣传和整治,民营企业家们大都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了初步的改观和重视,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市场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如何抓内部控制,如何评价内部控制却很陌生,对他们来说内部控制和评价就是一纸空文。他们还没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在现阶段的医药连锁企业中内部控制评价能够找出经营的弱点,能够使自己的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全员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目前,多数医药连锁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连锁药企,没有一个从上到下做实质性的内控制度,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些内控制度的制定是按照GSP文件要求制定的,为了检查而制定,浮于表象。制定了制度但是实施力度不到位,这样做的后果是短期内很难发现企业内部出现的管理缺陷,同时不能对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和评价。
(三)货币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未实施到位资金管控不严,可能出现舞弊、欺诈,导致资金被挪用、抽逃现象。在有些医药连锁企业下属的门店中常常出现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等不规范行为,存在收支不相符现象,将多余的现金占为己有,利用钱账兼管的机会贪污现金。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稽核人员未能及时履行职责,未能有效地实行好内部控制。20xx年我地州级国有药材公司下属的一个连锁门店,一年内现金短款5万多元,由于连续两年发生类似短款现象,公司领导直接报警处理,最后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未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未指定专人定期核对等等原因无法破案,公司领导采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原则,让门店所有员工按照职位的大小都进行了赔偿,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连锁药企的购、销、存各环节没能合理配合购、销、存是一个独立于生产制造过程之外的,又与之紧密联系的业务流程。在一个医药连锁企业中,购、销、存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但由这三个步骤组成了企业内部药品物流通道,对这个流通过程的深入管理是促进企业增值的关键。每个药品连锁企业都按照新版《药品GSP认证现场检查评定标准(药品批发企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药品的采购、收货、验收及储存的操作规程。但是在购、销、存的环节,还是在一些地州县级的民营医药连锁企业中出现各种状况,如:采购部、仓储保管部并没有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采购部、质量管理部和质量负责人都是一个人,药品收货和验收也由一人担当,同时采购部与销售部没有合理分工配合,加之很多连锁药店为了刺激药店的销售,给每个门店都有销售任务,出现了畅销的药品脱销,大多普药积压的现象,药品仓库管理员工作迟缓未能及时提供各类药品存量情况。因为购、销、存各环节不能合理的配合使得一些医药连锁企业成本提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例如我们县市有一家连锁药业,它的直营店和加盟店一共有15家,其中二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店长管理能力强,其销售能力也很强,公司每次按照规定派送药品,该店都能及时销售完成不积压货,而三店相对销售情况就比较差,往往是按照规定配送的药品到最后滞销了赶紧调拨给二店销售,药品的保质期基本上只剩两个月了,这样无形中就造成门店之间有的无货,有的积货滞销,最终出现库存药品临期的现象。
三、现代医药连锁企业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评价的方法
(一)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和评价的思想认识强调以人为本,加强以人才队伍建设和财务信息共享为中心,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从上到下的一致性,发挥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首先对连锁药企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及公司运营管理方面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在整个内控制度评价系统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是相互制衡的,工作程序清晰明确并严格履行。减少内控制度被忽视或规避的可能性。转变传统观念,以新的角度诠释和思考,使控制理念成为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质,通过宣传告知员工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通过建立适当的管理层控制机制,让员工接受控制理念并能去配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
(二)构建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从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着手,切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的较高层面存在并运行,对各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起着统领、约束和影响作用。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好比上梁,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好比下梁,上梁不正,下梁自然歪。业务层面的控制则需要从医药零售企业制度的完善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环节入手,设计并运行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完整的内控制度,是目前各医药连锁企业所急需的。
(三)全面提高货币资金的有效控制要想全面提高医药连锁企业的货币资金的有效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合理划分职责,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具体办法如下,(1)资金支付的审批和执行。如:对公司管理人员明确审批资金有限额,审批权限有上线,审批范围有限定,特别是对药品的采购金额的大小权限及范围制定相关控制措施。(2)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如:总公司财务稽核定期对门店各自的收支汇总表、销售小票、银行入账和社保入账进行核对,以确保销售收入不存在账外循环。(3)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部过程。(4)对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其次,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建立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四)建立以“销”定“购”策略,确保最低存量,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采购是存货管理的第一环节,做好医药连锁企业采购环节的物流管理,是整个购、销、存管理中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应将本企业所经营的药品品种进行分类管理,药企经营的药品一般可分为“主导”与“辅助”两类,主导药品主要表现OTC药品及一些保健品,其销售量大且利润空间也大,是药企利润的主要来源;辅助药品主要有处方药及中草药,其销售量小且利润空间也小,其中中药还有重量损失,但都是药企销售中必不可少的,可以作为是药企利润的补充。药店销售量的多少是核定采购量的来源依据。另一方面根据药品的保质期及本企业的资金流的情况,对前一个季度的销售量的平均数和资金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确定药品的采购量及最低库存量。这样既能保证销售的正常所需,又能降低对资金在采购环节的不必要占用,从而实现“钱”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必须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经营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药品经营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药品连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来实施,首先采购部门要确保供货单位和所经营药品的合法性。做到购进药品的审核率、合格率及合法性都达到100%。其次,药品仓储部门做到药品养护率、出库复核率、仓库卫生管理及仓储管理和规律都达到100%,运输完好率达到99%。质量管理部做到药品入库验收率100%,验收后入库药品合格率100%,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性100%。质量风险管理是企业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通过对预先设定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定该因素在影响流通过程中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价。通过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使全体员工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六)提高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和评审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流程,使其在工作中自身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实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是内部审计立足于医药连锁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公司评审机制,对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验证其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且有效运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促进公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防范质量风险,确保药品经营质量。内部审计和评审机制作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和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一个十分有效而又重要的内部监督形式。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5
这些将给我们看病、买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个不一样:看病方式不一样
首先,每个人都有一张记录您个人账户的IC卡,此卡主要用于门诊看病。新的医疗制度将实行个人账户用于门诊,社会统筹用于住院的方式。IC卡中费用主要来自于单位的部分筹资和个人每月的缴费,其费用如同银行存折一样完全属手您自己。而一旦需要住院,则在自负一定的费用后进人社会统筹。此改革将体现“小病靠自己、大病靠社会”的功能,并增强个人费用意识,减少浪费,简化管理。
其次,每个人都有3~5个不同等级的定点医院可供选择。这样可加强医院之间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等级的医院实行不同的价格标准及报销比例,这样,病人在选择医院时有了更大的自。
第二个不一样:医疗服务不一样
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体制下,效益好的单位基本是全费报销,而效益差的单位则很难得到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缺少公平性。按照医改的有关规定,个人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为工资的2%)。门诊消费超过个人账户余额后将主要自负当年的门诊费用。在住院消费中,个人须自负一定的费用(起付线),其余的住院费用则和统筹资金有一共付比例。除此之外,在一年的医疗消费中还有封顶线,约为工资总额的4倍。
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标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确保医疗服务范围和标准,体现公平性,减少浪费。
第三个不一样: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一样
所谓非处方药,标识为O.T.C(ovor the cougter),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它们都是在临床使用多年,经过科学评价并被实践证明由消费者自我使用比处方药更安全的药品。处方药要凭医生处方购买,管理严格。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从药品管理方面做出的界定。非处方药可以进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所需使用非处方药。处方药可以在社会零售药店销售,但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到。
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之一。它的出台,有助于保护药品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我国药品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药品实行分开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医疗意识。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观念正从“健康由国家负责”向“自我健康、自我负责”转变。消费者将注重对自我保健的投人。
在医疗改革方案中,有一个处方外配制度。这是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后,持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这是为了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药量和价格,杜绝“人情方”、“大方”和以物代药等不规范行为。药方必须有医师和药师的签字。凭此方可买处方药,也可买非处方药。药方必须保存。
第四个不一样:非处方药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不一样
非处方药物目录是为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依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不同而遴选出来的。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公布了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共325个品种,都是药典和部(局)颁标准收载的品种。按剂型统计近800个制剂品种。第二批非处方药还在遴选中,这些药无须医生的处方就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到,看清药店的标识就可以了。
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是由社会保险部门制定的,能保证职工临床治疗所需,并且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范围。它是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的一种方式。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由甲类名录和乙类名录两部分组成。甲类名录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物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乙类名录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部分能力支付费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支付费用。
因此,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只有买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上的药才能得到保险基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则没有这个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既可以是处方药,也可以是非处方药。
第五个不一样:零售药店和定点药店不一样
零售药店是针对药品分开管理而言的,定点药店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也就是说,凡是患者都可以到零售药店去买药,而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必须到定点药店买药才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定点药店是社会保险部门认定的。零售药店是指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
多年来,人们享受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大病、小病都去医院看病、拿药,不管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凭医生处方都可以回单位报销,形成85%以上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处方在医院购买的局面。随着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特别是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消费者持处方外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定点零售药店是指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审定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同,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并承担相应服务的零售药店。当然,定点零售药店必须满足零售药店的各种条件,而且是社会保险部门指定的国营药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手里必须有一份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还必须有一份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零售药店名单。
第六个不一样:买药方式不一样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保基金内部管理制度08-20
药店医保基金内部管理制度(精选21篇)07-19
零售药店医保内部管理制度06-22
医保的管理制度05-18
医保制度管理制度10-27
医保管理制度07-29
医保信息的管理制度06-14
医院医保的管理制度08-16
医保预算管理制度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