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经典(1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体现在:
1. 提升患者信任: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提升医院口碑。
2. 保障患者安全:有效防止医疗事故,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遵循法规要求:满足政府监管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
5. 推动持续发展:通过持续改进,推动医疗机构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
质量管理制度2
安装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所有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预定标准,它涵盖了从项目规划、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验收的全过程,以保证安装工作的安全、高效和持久。
内容概述:
1.项目规划阶段: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等。
2.材料管理: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检,确保其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3.施工过程:规范操作流程,设定质量检查点,实施质量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4.质量监控: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确保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水平。
5.验收标准:制定明确的验收程序,确保最终产品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6.故障处理:建立有效的故障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培训与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8.持续改进: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安装质量。
质量管理制度3
项目质量管理管理制度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它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结束的全过程,旨在提升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交付物的质量。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大环节。
内容概述:
1.质量规划:定义项目质量标准,确定质量测量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控制:通过监控和检查,确保项目活动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3.质量保证:通过系统性的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进行。
4.质量改进:基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质量管理制度4
服务设施
店堂门面、牌匾清洁醒目,柜台货架布局合理,证照、齐全,橱窗美观艺术,整体效果好、起到指导消费、吸引顾客、美化市容作用。
店堂内布局合理明亮整洁,无杂物废物,客流畅通,保持货柜、货架营业用具设备以及仓库清洁卫生。
文明经营:
接待顾客要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细致、一视同仁、礼貌待人。
营业员上岗应使用文明用语,即“请、欢迎、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不准同顾客吵架、顶嘴,不准谈笑、嘲弄顾客,不准吃零食和看报纸、刊物,做到文明经营。
微笑站立服务,耐心听取顾客意见,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对顾客投诉应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员或单位负责人。对顾客意见或投诉应做到件件有落实交待、桩桩有答复,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销售保健食品时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及注意事项,店内的广告宣传,要以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内容为准,要实事求是的.宣传,不得夸大宣传保健功能,严禁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疗效,严禁误导消费者。
质量管理制度5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客户信任度:高质量的维修服务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增加回头客,促进口碑传播。
2. 降低风险: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减少因维修失误导致的安全隐患,保护企业免受法律纠纷。
3. 提高效率:标准化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4. 保障企业声誉:良好的维修质量是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
质量管理制度6
一、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01
卷则
第一条目的
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管理及市场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
1.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2.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仪糟管理;
4.原材料质量管理;
5.生产前后质量复查;
6.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7.产成品质量管理;
8.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9.产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检验;
10.产品质量确认;
11.质量异常分析改善。
第三条组织机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见《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规定》。
02
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四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
规范包括:
1.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2.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制订
1.质量标准
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会同质量管理部、生产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本身生产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水准,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填制“质量标准检验及规范制(修)订表”一式两份,报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研发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2.质量检验规范
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合同质量管理部、生产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将检查项目规格、质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填注于“质量标准检验及规范制(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并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1.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生产过程改善、市场需要以及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时,可予以修订。
2.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各规格的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予以修订。
3.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应填“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制(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报总经理
批示后,方可凭此执行。
03
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1.周期设定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2.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作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1.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进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工作,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一份存于使用部门。
2.仪器外部协作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申请委托校正,并填写“外部协作请校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第九条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使用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检验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的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
(4)各生产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量规)由使用部门自行校正与保养由质量管理组不定期抽检。
2.仪器保养
(1)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年度维护计划”进行保养工作井将结果记录于“仪器维护卡”内。
(2)仪器外部协作修理:仪器故障,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外协请修申请单”并呈主管核准后办理外部协作修理。
04
原材料质量管理
第十条原材料质量检验
1.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原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对需用仪器检验的原材料,开立“材料验收单”,通知质量管理工程人员检验,质量管理工程人员应于接到单据三日内,依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
2.‘材料验收单',各一式四联。检验完成后:
第一联送采购部门,核对无误后送会计部门整理付款
第二联会计部门存
第三联仓库留存,
第四联送质量管理组。
每次把检验结果记录于“供应厂商质量记录卡”上,并每月将原材料品名、规格、类别的统计结果送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应厂商的参考资料。
05
生产前质量条件复查
第十一条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质量管理部主管收到“生产通知单”后,应于一日内完成审核。
1.“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1)订制规格类别的是否符合公司生产规范。
(2)质量要求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质量规范,如有特殊质量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再确定产量。
(3)包装方式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装规范,客户要求特殊包装方式可否接受,外销订单的.运货标志及侧面标志是否明确表示。
(4)是否使用特殊的原材料。
2.生产通知单审核后的处理
(1)新开发产品、”试制通知单“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研发部,并告知现有生产条件,研发部若确认其质量要求超出生产能力时,应述明原因后将”生产通知单“送回生产部办理退单,由营业部向客户说明。
(2)新开发产品若质量标准尚未制定时,应将”生产通知单“交研发部拟定加工条件及暂行质量标准,由研发部记录于”生产规范“上,作为生产部门生产及质量管理依据。
第十二条生产前生产及质量标准复核
1.生产部门接到研发部送来的”生产规范“后,须由主任或组长先核查确认下列事项后方可进行生产:
(1)该制品是否订有”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作为质量标准判定的依据。
(2)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2.生产部门确认无误后于”生产规范“上签认,作为生产的依据。
06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1.质检部门对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2.在制品质量检验依生产过程区分,由质量管理部pQC负责检验。
3.质量管理工程室在生产过程中配合在制品的加工程序、负责加工条件的测试4.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组长应立即追查原因,处理后就异常原因、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指示后送质量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办公室复核。
5.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报部门主管处理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
6.各生产部门自主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质量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应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7.生产过程中间半成品移转,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第十四条生产过程自主检查
1.生产过程中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主任或组长,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填列异常说明、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送质量管理部门判定异常原因及责任发生部门后,依实际需要交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办公室拟定责任归属及奖惩,如果有跨部门或责任不明确时送总经理批示。
2.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部属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各生产过程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3.生产过程自主检查的规定依《生产过程自主检查施行办法》实施。
07
产成品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产成品质量检验
产成品检验人员应依“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第十六条出货检验
每批产品出货前,质检部门应依出货检验标示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质量与包装检验结果填报“出货检验记录表”报主管批示是否出货。
08
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条原材料质量异常及反应
1.原材料进厂检验,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检验部门的主管均须在说明栏内加以说明目开并依据“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2.对于检验异常的原材料经核决主管核决使用时,质量管理部应依异常项立“异常处理单”送生产部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时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由现场主管填报使用状况、成本影响及意见,经经理核签报总经理批示后送采购部门与供应厂商交涉。
第十八条在制品与产成品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1.在制品与产成品在各项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时应提报“异常处理单”,并应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以确保质量。
2.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查原因外,不良品当即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生产过程。
第十九条生产过程质量异常反应
收料部门组长在生产过程自主检查中发现供料部门供应在制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填写“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原因,连同样品,经报告主任后送经理室绩效组登记(列入追踪)后,送经理室质保组,由质保组人员召集收料部门及供料部门人员共同检查料品异常项目、数量并拟定处理对策及追查责任归属部门(或个人)并报经理批示后,第一联送总经理办公室催办及督促料品处理及异常改善结果,第二联送生产管理组(质量管理部)做生产安排及调度,第三联送收料部门(会签部门)依批示办理,第四联送回供料部门。
09产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检查
第二十条产成品缴库管理
1.质量管理部门主管对预定缴库的批号,应逐项依“生产流程卡”、“QAI进料抽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审核确认后始可进行缴库工作。
2.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对于缴库前的产成品应抽检,若有质量不合格的批号超过管理范围时,应填立“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情况并附样和拟定料品处理方式,报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及改善。
3.质量管理人员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如经理无法裁决时,将“异常处理单”报总经理批示。
第二十一条检验报告申请工作
1.客户要求提供产品检验报告者,营业人员应填报“检验报告申请单”一式一联说明理由、检验项目及质量要求后送总经理室产销组。
2.总经理办公室产销组人员收到“检验报告申请单”时,应转送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质量要求超出公司产成品质量标准者,须交研发部)研究判断是否出具“检验报告”,呈经理核签后将“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办公室产销组转送质量管理部。
3.质量管理部收到“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于生产后取样做产成品物理性质实验,并依检验项目要求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入“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后,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室产销组,第二联自存凭。
4.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检验,质量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会同研发部于生产后取样检验,质量管理部人员将检验结果转填于“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表”送产销组,第二联自存。
5.产销组人员在收到质量管理部人员送来的“检验报告表”第一联及“检验报告申请单”后,应依“检验报告表”资料及参考“检验报告申请单”的客户要求,复印一份呈主管核签,并盖上产品检验专用章后送营业部门转交客户。
010
产品质量确认
第二十二条质量确认时机
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在安排“生产进度表”或“制作规范”生产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将“制作规范”或经理批示送质量管理部门,由质量管理部人员取样确认并将供确认项目及内容填立于“质量确认表”。
1.批量生产前的质量确认。
2.客户要求的质量确认。
3.客户附样与制品材质不同者。
4.客户附样的印刷线路与公司要求不同者。
5.生产或质量异常致使产品发生规格、物理性质或其他差异者。
第二十三条确认样品的生产、取样与制作
1.确认样品的生产
(1)若客户要求确认底片者由研发部制作供确认。
(2)若客户要求确认印刷线路、传送效果者,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同意少量制作以供确认。
2.确认样品的取样质量管理部人员应取样二份,一份存质量管理部,另一份连同“质量确认表”交由业务部门送客户确认。
第二十四条质量确认书的开立作业
1.质量确认书的开立质量管理部人员在取样后应立即填写“质量确认表”一式两份,编号后连同样品呈经理核签并于“质量确认表”上加盖“质量确认专用章”转交研发部及生产管理人员,且在“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日期然后转交业务部门。
2.客户进厂确认的作业方式客户进厂确认须开立“质量确认表”,质量管理部人员应要求客户于确认书上签认,并呈经理核签后通知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客户确认不合格拒收时由质量管理部人员填报“异常处理单”呈经理批示,并依批示办理。
第二十五条质量确认处理期限及追踪
1.处理期限营业部门收到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送来确认的样品,应于二日内转送客户质量确认时间规定:国内客户五日,国外客户十日,但客户如须装配试验始可确认者,其确认日数为五至十日,设定时间以出厂日为基准。
2.质量确认追踪质量管理部人员对于未如期完成确认,且已逾2天以上者时,应以便函反映到营业部门,以掌握确认动态及订单生产。
3.质量确认的结案质量管理部人员收到营业部门送回经客户确认的“质量确认表”后,应立即会同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完成并安排生产,如客户确认不合格时应检查是否补(试)制。
011
质量异常分析改善
第二十六条生产过程质量异常改善
“异常处理单”经经理批示列入改善者,由经理室质保组登记交由改善执行部门依“异常处理单”所拟的改善对策切实执行,并定期提出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改善结果。
第二十七条质量异常统计分析
1.质量管理部每日依pQC抽查记录统计异常规格、项目及数量汇总、编制“不良分析日报表‘’送经理核准后,送生产部以使了解每日质量异常情况,拟订改善措施。
2.质量管理部每周依据每日抽检编制的”不良分析日报表‘’将异常项目汇总、编制“抽检异常周报”送总经理室、生产质保组并由生产室召集各班组针对主要异常项目进行检查,查明发生原因,拟订改善措施。
3.生产中发生异常的产品,应填报“产成品报废单”会同质量管理部确认后始可报废,且每月五日前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填报“生产过程报废原因统计表”送有关部门检查改善。
第二十八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为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士气及质量意识,以团队精神促使产品质量的改善,公司各部门应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二、质量管理部绩效考核方案
一、宗旨
为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完成公司下达的质量检验、生产监控、质量管理等各项指标任务,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绩效考核细则适用于质量管理部全体人员。
三、机构与职责
1、质量管理部绩效考核小组
组长:
成员:
2、职责:
绩效考核小组负责绩效考核细则制定和考核工作,解释和修订有关考核事项,对考核结果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负责考核的日常管理,指导、审查各岗位制订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细则,检查、督促各岗位考核的执行情况;对各岗位的检查、考核工作并给予指导、协调;按月组织绩效考评会。考核细则附后。
四、考核依据
1、公司下达的质量管理有关的工作了玉务;公司有关规章制度。
2、公司各类考核办法等。
3、质量管理部有关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有关文件。
五、考核计奖办法
1、考核原则
1)按月考核、年底修正的原则;所有指标、专业(基础)管理按月考核。
2)权责相符、利益有别的原则;在考核上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以岗定责,按劳取酬,拉开分配差距。
3)有功嘉奖、有错追究的原则。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嘉奖。对质量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的人员,由归口管理的人员行使责任追究。
六、考核程序
1、根据职责,各指标考核归口管理人员在当月28日以前,按照各类考核有关规定,将考核清况汇总。
2、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办法进行审核、汇总后,组织召开绩效考核小组会讨论决定。
七、其它事项
1)考核指标一经下达,原则上不予调整;但遇外界重大因素影响,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对一个时期考核结果连续出现较大偏差的指标或事项,可按照规定的程序适时调整和修订。
2)上级检查评审或外部检查评审发现的问题,均对责任单位按本办法加重处罚力度。
3)考核小组领导要担负起严考核、硬兑现的责任,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职工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完成岗位目标任务。
4)不在本职责范围内的考核和奖励见有关标准、规定和文件。
5)未尽事宜由质量管理部绩效考核小组决定。
6)本责任制自xxxx年xx月xx日起执行,解释权归考核小组。
质量管理制度7
有偿服务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涉及收费的服务项目,确保公平、透明和高效的操作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专业形象。该制度涵盖了服务定价、服务提供、服务质量控制、服务反馈处理以及服务纠纷解决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 服务定价策略:明确服务费用的.计算标准、定价原则和调整机制,确保价格公正合理,符合市场规律。
2. 服务提供流程:规定从服务申请到服务交付的完整流程,强调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3. 服务质量监控: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服务进行评价和改进,保证服务品质。
4. 客户反馈机制:设立有效的客户投诉和建议渠道,及时收集并处理客户意见。
5. 纠纷处理办法:设定清晰的纠纷解决步骤,公平公正地处理服务相关的争议。
6. 员工培训与考核:针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并将服务质量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质量管理制度8
项目会议管理制度方案旨在规范项目管理中的会议流程,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信息准确传达,促进团队协作,最终达成项目目标。该方案涵盖了会议的筹备、执行、记录以及后续跟进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会议筹备:明确会议目的.、确定参会人员、设定议程、准备相关材料。
2.会议执行:准时召开、遵守会议规则、有效沟通、控制会议时间。
3.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决议事项、责任人分配。
4.后续跟进:跟踪决议执行情况、反馈结果、调整计划。
质量管理制度9
质量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维护产品质量:通过明确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保证产品符合既定的质量要求,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2. 提升效率:通过规范的质量员工作流程,提高质量监控的'效率,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和延误。
3. 防止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降低潜在的召回风险,保护企业声誉。
4. 促进持续改进:通过质量员的反馈,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工艺优化和流程改进。
质量管理制度10
1、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制度
1)我方在收到设计图纸后,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领会设计意图,负责将图纸中的疑点与问题汇总后,与业主联系,约定设计交底日期。
2)设计交底会议纪要与其它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2、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1)设计方要求修改图纸时,应予以积级配合。
2)在施工时,发现图纸有错误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业主、设计单位。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执行制度
1)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工程计划进度表、材料设备分析、工料分析,最终装订成册。
2)施工组织设计送交主任工程师审核、签证,然后经总工程师审批,总工程师审批签证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报业主审批认可,作为指导现场施工的.依据。
3)实际施工中严格按照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不得擅自修改,若必须进行技术调整,必须重新编制修改方案审批,程序同上。
4、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的原始记录和资料,按建设工程有关规定,制定各类分册统一表格填写汇总。
2)每天记录好施工时发生的工作量、人工、机械使用、施工部位、材料设备进出场、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天气情况等内容。
3)竣工前到有关部门咨询并及时请档案专职人员对竣工资料进行检查。
质量管理制度1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规范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在设计、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提高企业竞争力: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竞争的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降低成本:通过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降低产品召回和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遵守。
2.组织架构和责任: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职责。
3.流程管理:规定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4.质量控制: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5.不合格品管理: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和追踪,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
6.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
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确定实施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目标、范围和时间计划,明确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2.建立组织架构:根据公司规模和业务特点,建立适应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并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制定制度文件:制定相关的制度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工作指导书、程序文件等,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
4.培训和宣传:对所有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制度要求。
5.实施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对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6.持续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
五、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1.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
2.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流程控制、质量检验和测试等,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深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确保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4.引进先进技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产品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加强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绩效。
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规范流程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质量意识,加强供应链管理,并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质量管理制度12
一、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二、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三、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四、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射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5周的妇女。
五、对儿童进行射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射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六、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射线诊断。
八、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九、工作人员在使用射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十、施行射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十一、进行射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质量管理制度13
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
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
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2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1.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12.有专人负责到血站领取血液,领血时必须认真核对。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
13.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输血科(血库)。《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有执业医师签字和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血样标签粘贴牢固,标签上正规书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已知时填写)等。
14.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逐项认真核对,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接收登记。
15.凡是《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有任何一项不符要求或有疑问时,均不能接收血标本。请临床科室重新验证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必要时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到床旁确认血型。
16.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复核制度。对多次输血者,要查对前几次血型,一致后才可接收血标本或配血。对于新入院病人,一定要两次抽血确认血型。交叉配血前一定要再次复查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
17.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abo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要用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18.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认真调查和处理。
19.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有书面记录,在工作中有疑难问题应及时与科室其他同志协商,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
质量管理制度14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是企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满足预期目标,以及保障客户满意度的核心机制。它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验收的.全过程,涉及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 项目规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确定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
2. 设计阶段:保证设计质量,包括设计审查、校对和技术交底等步骤。
3. 施工管理:实施质量控制,如材料检验、工艺监督、进度管理等。
4. 检验与测试:执行定期检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和质量标准。
5. 问题处理:建立缺陷报告和纠正措施系统,对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和解决。
6. 验收与交付:确保工程通过验收,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和性能标准。
7. 持续改进:对项目进行回顾,识别改进点,提升未来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制度15
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内容
绩效工资的主要内容在于根据工作者的实际贡献, 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 按照工作人员的实际贡献大小将收入与工作业绩相匹配, 达到激励的目的。考虑到卫生工作者所处岗位不同, 在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想实现对卫生工作者工作效果的考核, 实现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重要的措施, 对提高工资分配的合理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 绩效工资的一些不足日益凸显, 下面就其存在的问题作几点说明, 并提一些建议。
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 绩效工资整体水平较低, 导致人才的流失
从医务人员的实际贡献来看, 目前医务人员的工资与其贡献难以配套, 有些岗位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的医务人员, 其工资待遇并没有得到全面提升, 在具体匹配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久而久之, 重要岗位和工作难度大的医务人员就会因为工资原因发生离职或者跳槽, 最终结果导致了人才流失。实行绩效工资后就一律不准发放, 相关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形成干与不干工作都一样的观念, 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弊端导致人才外流, 很多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都倾向于民营医院。
(二) 绩效工资的绩效考核分配岗位不合理
由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分工及角色定位, 工作方式、内容及输出结果有很大的不同, 不宜采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方法评价所有的岗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大多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助、环境恶劣的现场工作、卫生监督一线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其主要原则是保证关键岗位以及劳动强度高的岗位人员能够获得理想的薪酬, 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奖金奖励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真正做到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 还要在绩效工资考核中, 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 重点倾斜一线人员, 做到倾斜一线、保障一线。在此基础上, 还要根据后勤服务人员的实际贡献核定工资奖金额度, 实现对不同岗位都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作为补充, 实现对不同岗位的全面考核。
(三) 绩效工资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够细化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考核内容和具体指标不易设定, 真正落实有些难度。多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没有完全按工作岗位、工作性质来区分和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而且优秀人员和关键岗位的知识、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在薪酬优势中也未完全显现, 因此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绩效工资整体工资水平绩效考核的岗位分配、考核标准不够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本人的一些见解提出一些建议。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完善措施
(一) 加强与政府部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沟通, 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及合理利用
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投入, 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 尽可能地争取财政能够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拨款, 并努力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各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 要多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自己单位的情况, 及主要的'工作,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如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特殊工作人员的加班、值班人员报酬。
(二) 单位绩效与科室绩效应相辅相成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尝试针对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办法。如科室绩效考核从财务、客户、业务、学习与成长等不同层面反映各个科室的运营状况, 实现科室一级的绩效考核。
(三) 细化绩效考核制度, 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核算奖金的时候, 允许从医疗收入超收超支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 用于奖励工作突出的科室, 科室再拿这些奖金用于奖励考核优秀的员工, 拉开差距, 刺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除了物质激励外, 还包括个人发展、人际关系、社会承认度等非物质激励。建立顺畅的职称晋升平台、采取多种途径为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心。
【质量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质量考核管理制度06-07
质量奖惩管理制度05-27
质量交底管理制度06-02
质量培训管理制度03-08
质量建设管理制度02-18
(经典)质量管理制度08-06
质量管理制度07-17
质量文件管理制度05-24
质量员管理制度07-01
质量管理制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