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

时间:2024-06-21 16:36:32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实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实用)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1、2题。

  2、练习一第3题、7题。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四、 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由于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上好不容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

  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

  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认识毫米。

  (1)引导: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

  (2)小组学习。

  ①出示学习步骤。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②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说明: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弱,所以出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

  ③汇报: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教师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行检验。

  (4)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

  三、总结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提问: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反思:

  分米和毫米一课重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大部分学生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如黄瓜长2( ),在认识厘米和米时,也曾有类似题:黄瓜长25( ),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

  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

  课后,我突然想到了一则关于长度单位运用错误的笑话: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于是我拿出来让学生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刚读了两句,班中便发出了“啊”的惊讶声,读到最后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故意疑惑地问:“笑什么呢?”学生马上按捺不住了,“2分米长的床只有两个这么长,怎么睡人呀!”“1厘米的牙刷这么长,那只能小人国的人用了!”……纷纷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对呀,你们在选择单位时,可要注意了,可以用我们身边的“尺”,比如“一庹”、“一拃”、“一步”等来比划一下,看看自己填得是否合理。”

  这样,学生在比划和说理想结合的过程中,拉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更深刻地明白自己就像随身带了一把尺,可以随时进行估测。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3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2.填空:200厘米=()米

  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

  结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

  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结论:

  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

  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

  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

  蓝色红色

  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

  生1:蓝色的线段长

  生2:红色的线段长

  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用尺子量

  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

  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

  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

  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你们知道10cm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对分米有什么了解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数学上,10厘米我们也说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带有尺子,快拿出来用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这段

  生:从4厘米到14厘米之间这段

  ……

  小朋友们已经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长了,现在请你估计然后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学习用具中哪些大约有1分米。(自己不好测量的可以找同学帮帮忙)

  生:手的长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间

  生:头发的长度

  ……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约长1分米的东西。

  3.小组讨论找关系。

  老师有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动动脑筋想一想看!(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帮拿尺子数给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学对分米认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练习课件)

  铅笔盒长2(分米)

  操场跑道长200(米)

  教室门高2(米)

  一支钢笔长约12(厘米)

  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

  方案一:呦,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绍毫米的有关的知识吗?

  1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习的单位,它叫毫米(出示课件)

  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给同组同学看

  2)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3)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活动三:实际测量:

  同学们,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填在表中

  2)进行实际测量,写出准确的长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

  生: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复习旧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游戏、谈话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

  ③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谈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设计意图】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与上位知识“厘米”的关系、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①设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单位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也需要“毫米”作单位。(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毫米”的意义,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3)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5厘米6毫米)

  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

  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

  (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毫米”。

  2.认识分米。

  (1)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

  (4)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意图】传统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习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对毫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教师运用正误辨别、实物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直尺一把。

  学生准备:

  一枚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故设障碍,导入新课

  1、填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6( ) 老师高1( )60( ) 橡皮长5( ) 一角硬币厚2( )

  2、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多少?

  测量很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建立表象

  1、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出示实物银行卡和电话卡,告诉学生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强化练习,观念清晰

  1、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算一算

  3、辩一辩

  4、改一改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5

  《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1、

  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计算。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谈话引入法、矛盾冲突法、演示操作法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每小组的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人物,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孙悟空)

  他带来了什么?(金箍棒)想看孙悟空表演几招吗?

  看清楚了,变、变、变!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金箍棒越变越短,最后放进耳朵里了。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的金箍棒。

  (1)出示木棒一根,来估一估它有多长?(生:一米长)

  师:来现在让金箍棒变短。(变成后让学生猜有多长?20厘米)

  小结:刚才同学们在估计的时候用到了米和厘米,(板书:米和厘米)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2)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呢?比划一下。

  看来我们同学心中这把尺子还是很准的。现在是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那大家猜一猜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啊?

  生:不到1厘米。

  2、动手测量

  师:这是你的猜测。到底有多长啊,咱们用直尺量一量。在量之前回顾测量方法。(出示判断题)

  (2)会了方法后同学们开始量一量吧!

  你们测量的结果是……(生:7小格,不到1厘米……..)

  3、导入新课

  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已经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精确的表示出小金箍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师: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生:1个小格。(学生台前指指看)

  师:从哪到哪?看清楚了吗?

  生: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

  师:同学们,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太小了

  师:接下来,请把目光移到我们的学具盒,从中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呢?想一想。

  2、探究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请你画一条5毫米的线段。

  生:动手画(同桌互相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请你再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组内交流,班内汇报。板书“1厘米=10毫米

  3、体验毫米的应用

  考考你:从0刻度---2刻度长度是多少?

  从0----3呢,从

  1-----3呢

  现在你能表示出孙悟空耳朵里的小金箍棒有多长吗?

  4、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

  5、感受毫米

  a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

  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的长度

  b.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找一找说一说。

  6、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出示各种物体的长度,学生认一认。

  2、先估一估盒子的长、宽、高,再量一量。

  3、测量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6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直尺、一分硬币、纸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多媒体课件)

  1.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 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 )作单位。

  3. 1米=( )厘米 生:(看大屏幕说一说) 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生:(一起比划1米和1厘米)

  师:(出示课件)谁能从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从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同时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拿出1分钱的硬币,你能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师:如何表示这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再来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师板书:毫米 mm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个一个的小格。 师: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你再来数一数1厘米之中间有多少毫米。一组数从刻度0到刻度1,二组数从刻度1到刻度2,三组数从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们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 (拿出尺子数)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师:也就是说1厘米 = 10毫米

  师板书: 1厘米 = 10毫米

  师:现在同桌再来一起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看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出示课件)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你能借助这1分钱的硬币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1毫米特别的短。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就能更准确的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看大屏幕,这根曲别针多长?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曲别针长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师: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占了8个小格,也就是8毫米。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它们是毫米、厘米、米,我们再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生用手来比划。

  设计意图:以不到1厘米长的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现在拿出老师发的纸条,同桌一起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 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课件展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这个蓝色部分是1分米,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书:1米 =10分米

  师:请看黑板,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生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了,这有一本书测量后忘记了写单位,你来给它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生:这本书长2( 分米 )宽14( 厘米 )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纸条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闯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四、本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1米 1分米1厘米长纸条、米尺 学生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班内交流

  可能会说一米几十厘米,也可能会说一百几十厘米 刚才大家在说身高的时候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并回忆米和厘米的关系。在黑板上贴出1米和1厘米的纸条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唤起已有知识经验。在黑板贴出1米和1厘米纸条,给学生更清楚的视觉印象】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设疑引入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旗杆高15()田字格的边大约长1()文具盒宽大约1()班内交流 说一说怎样填的 最后一题填什么呢?

  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填米和厘米都不合适,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

  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文具盒,说说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师显示课件第2张文具盒测量图

  师播放课件第3张明确:20厘米是2分米,10厘米是1分米。

  在学生尺上找一找1分米,班内交流,从几到几看谁找的多。师播放课件第4张:显示直尺图,10厘米是1分米

  师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告诉学生这根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在黑板上贴出来

  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发的1分米长纸条用学生尺量一量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在直尺上找10厘米是1分米,接着又测量1分米的纸条是10厘米,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理解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2.认一认。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还有其它的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师播放课件第4张:显示直尺图,10厘米是1分米

  小结: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满10厘米就是1分米。3.比一比。

  (1)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再用直尺调整。

  (2)用“1分米”这把手尺估计课桌长边的长度,交流接近几分米。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确,就可以用你的 小手来帮忙。4.找一找。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呢。同桌互相说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点评

  5、画一画

  在练习本上画1条 1分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互相量一量 组织评价画线段的情况 师播放课件第5张,小结画法

  6、认识1米=10分米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每个小组一把米尺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明确:因为1米=10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2)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米和分米的关系,有利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1)拿出学生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 交流数学书厚度,师播放课件第7张

  学生会觉得说法很多,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就能准确的表示出它们的厚度了 师板书毫米

  (2)设: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的想法有:①1毫米有多长?②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先探讨“1毫米”有多长,并请学生自学书P26。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班内交流 师播放课件第8张,再次明确1毫米在哪能找到

  组织学生用铅笔的笔尖在学生尺上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和毫米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明确: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

  再次验证:指着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大格数一数,1厘米里是不是都有10个1毫米。师播放课件第9张(2)认识5毫米线

  找一找1厘米中,哪根毫米刻度线比较特别?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组织交流它比较长,左右都是5毫米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你还能找到这样的5毫米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5毫米线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年龄较小,在测量比较短的长度时,数刻度容易出错,知道5毫米线后会比较容易一些】

  3.感知毫米。

  (1)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1角(新版)硬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硬币。

  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播放课件第10、11张

  (3)动手测量10张纸的厚度,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厚度

  (三)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

  师板书4个长度单位符号,并教学读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播放课件第14张

  橡皮和回行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班内交流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播放课件第15张,出现实物图。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在书上独立填写,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拿出自己橡皮和铅笔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 同位互相说说测量结果

  (3)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在小组里说一说,量它们的长度或宽度、高度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光好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判断3条线段那条最长,哪条最短 小组交流 用直尺量一量验证谁的判断正确 师播放课件第16张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谈话:小朋友,其实比毫米更小,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还有呢。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查资料了解。

  教师介绍:陈瑞小学高级江苏省东海县山左口中心小学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我们的估计我们的测量我们的评价

  2、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建议:

  第2~3页的情境图:是一幅较为形象的'四位小朋友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估计、测量、讨论的主题图。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在估计的基础,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当学生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测量的时候,就问:“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相互交流一下,可以怎么样去解决它?”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先介绍1毫米的实例,再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找找那些东西是1毫米,以加深他们对这个长度单位的感观建立。“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说一说,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一中第1题,一是考查学生的长度观念,二是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水平。在做

  此题时,先让学生估测,不要急于用尺子测量。学生在判断是否是正方形时,存在竖着看和横着看的差别,可以采用转动课本的方法反复对比。判断后,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第3题,含有两项内容,一项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另一项是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要让学生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前两年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教材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然后利用直尺中的毫米刻度,形象地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并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接着教材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及“做一做”中的量1分硬币的厚度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3、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估、量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长尺,硬币、IC卡、银行卡、白纸、字典、测量水笔的长、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长的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出示一本练习本,谁来说说,要形容这个练习本有多厚,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那它到底有几厘米呢?他说得对吗?

  它不够一厘米,那怎么办呢?

  要想较准确地形容这个本子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小组合作(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找到了这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了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生交流)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师: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更精确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教师板书)我们常用字母mm来表示。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几毫米

  我们再来找找毫米,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错,每两根短线之间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组合作(二):

  1毫米我们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吗?你还能找到几毫米?把你找到的结果跟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对,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吗?)

  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师:我们可以发现尺子上除了长刻度线和短刻度线外还有一种,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中线)好的,我们就暂时叫它中线。其实每相邻的长线和中线之间就是5毫米。

  这样有什么好处?

  3、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10小格,请问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从刚才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同桌同学合作,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书)

  除了0—1是10毫米,你还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还可以说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师这支笔的长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组合作(三):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长吗?

  下面我们来用实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电话卡,银行卡,白纸,硬币拿出来。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量一量:

  量一量一张IC电话卡的厚度。再把前后同学们的IC电话卡,银行卡集合,看看多少张卡叠起来是大约是1厘米?

  拿了白纸的同学,请你量一量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有扑克牌的同学,看几张扑克牌摞起来大约是1毫米?

  各小组汇报本组量一量的结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张IC电话卡或1分钱的硬币,然后把1分硬币抽出,这时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

  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除了IC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长度大约也是1毫米?(银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教师小结:我们的新版1角硬币的厚度,打电话的电话卡,银行卡大约都是1毫米。

  你们知道吗?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毫米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但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师小结:在我们的知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内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练一练

  2、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3厘米8毫米的线段。

  请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

  四、认识分米。

  1、师也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我们常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3、你能创造一个手势来表示1分米吗?

  请你们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出示一垛本子,这个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组合作(四)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小组合作)

  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宽度或厚度是大约是1分米。

  插座的边长粉笔的长度

  7、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了,同桌之间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8、小组讨论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没有1米线的同学还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数一数,看看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板书:1米=10分米)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②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③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④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毫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吗?

  能估计我手里的( )的长度吗?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长度呢?它有5厘米。

  你的手张开,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

  ①师: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②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几个。

  ③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④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

  ①每个人先估计

  ②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③动手量一量

  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④汇报交流:

  宽:14厘米多 14厘米多8小格

  3、设疑揭题

  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三、探究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1、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

  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

  3、请学生用毫米这个单位表达数学书的宽(8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5厘米了?)

  问:测量数学书的厚应该用什么单位?为什么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

  四、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学生在尺子再来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5、你估计几页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把这几页捏紧后用尺子验证一下,多了或者少了就调整一下,然后数一数,大概有几页?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呢?

  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

  五、巩固应用

  1、读一读

  师:多几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比谁的眼力好

  ①先判断两个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

  ②量一量,看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你量的结果如何?量了几次?为什么你只量了两次就够了呢?

  正方形除了四条边相等外,还有什么特征?

  ③课件显示结果:

  1厘米8毫米如果以毫米为单位就是 毫米?

  ④反思提升:为什么第二个图形长和宽是不相等的,我们却看不出来呢?

  明明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为什么看起来却不象呢?(因为同样长的一条线段,用眼睛观察,往往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一些。这就是在生活中为什么穿竖条的衣服让人感觉个子高一些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判断图形是否属于正方形,不能仅靠眼睛看,还必须用工具来测量一下。

  3、比比谁的手更巧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4、小马虎的日记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你想对小马虎说点什么什么?

  布置今天的课外作业:写1篇数学日记。

  六、小结收获

  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数学日记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爬起来。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

  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

  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直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冰河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准确表示它的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说明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提升

  1、改正淘气的数学小日记

  2、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三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度要用分米做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理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正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6、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五、交流反馈,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受的较快,讲解的页较为流程,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方式进行导入,即建立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新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评价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评价的时效性,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引导。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将厘米和毫米两个单位混淆,在巡视指导时分别进行了个别指导。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3

  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

  小学教学设计☆

  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小学教学设计☆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小学教学设计☆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小学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4

  教学内容:

  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记忆部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和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

  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教授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具、投影、情境图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让我们看看孙大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问题?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3个问题。

  学生看图,找出图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欣赏图片,产生学习兴趣,为学习知识打好基础。

  鼓励学生按顺序找出数学信息。

  活动二:

  1、1毫米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尺,你有什么发现?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想一想,毫米和厘米有

  什么关系。

  师总结: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说10毫米是1厘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合适?

  2、1分米有多长?

  师: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长吗?观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3、1千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用手笔划一下。1千米就是1000个1米这么长,也就是1千米是1000

  米,也可以说1000米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千米也可以叫公里,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看到或听到过这个词?

  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毫米、分米、千米,还有前面学的厘米、米,他们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学生观察小尺,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巩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合作。

  利用直尺,让学生找到1分米的尺度。直观认识1分米。

  学生自由猜测,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学生想象1米的长度,联想1千米。

  学生回答

  学生记熟,并能明确长度单位有哪些?

  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1厘米和1毫米的关系。

  空间感受1毫米的长度,进一步巩固1毫米的概念。

  直观感受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性。

  联系生活巩固掌握分米的概念,体验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学生能否准确说出1米的长度。

  活动三:

  自主练习:

  1、第1题:用手势表示长度。

  2、第2题:估一估,量一量

  3、第3题:填一填

  4、第4题: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5、第6题:简单计算

  学生小组先练练,后指名活动。

  学生说估测的方法再进行实际测量。

  学生先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换算法。

  学生先介绍动物,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加深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和估测的能力。

  体会高级单位名数和低级单位名数互化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关于动物的常识,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能否用正确的方法解答,是否明确换算。

  活动四:

  课外实践:

  教师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感兴趣的物体实行实际测量。

  我学会了吗?

  1、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吗?

  2、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说一说。

  3、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课外活动,整理数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

  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五: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认识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2.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较合适呢?

  ④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

  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⑤组织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三个探究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一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给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06-20

漂流三年级作文300字【经典15篇】06-20

漂流作文300字07-20

漂流的作文300字08-31

漂流作文300字(通用)08-20

漂流的作文300字【通用】12-14

实用的漂流作文300字11-05

实用的漂流的作文300字08-01

[集合]漂流作文300字10-03

漂流的作文300字【荐】10-18